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裘力 《投资与合作》2024,(2):144-146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其商业纠纷也随之增多。一些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利用诉讼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恶意攻击,导致诉讼资源的浪费和司法资源的滥用。文章首先对商业纠纷滥用诉权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企业商业纠纷滥用诉权的表现方式,接着分析了企业商业纠纷滥用诉权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规制企业商业纠纷滥用诉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章剑生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2):168-176
认定是否滥用诉权应当以当事人有诉权为前提。诉权由当事人适格和利害关系两个要件构成,基于此,应当认定陆红霞提起本案诉讼是有诉权的。滥用诉权判断的标准是主观上有过错或者恶意,客观上有为了获取违法利益而实施的诉讼行为。结合本案事实,陆红霞通过提起本案诉讼谋取违法利益十分明显,应当认定其滥用诉权。  相似文献   

3.
杨雯 《金卡工程》2010,14(1):125-125
人民法院案件受理费用数额的大小、收费比例的高低以及收费的程序、诉讼费用的分担等实际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公民接近司法的程度和对公民诉权的保障,对该问题的完善,更能引申出对有关中国司法改革、诉讼制度完善与创新的思考。充分保障公民诉权,实现正义是当今世界的一个趋势,国务院颁布出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也正契合了这潮流,该办法处处显示着减轻人民群众诉讼的经济负担、司法为民、促进和谐社会的新信息。然而,由于该《办法》对案件受理费用部分规定过于原则、粗略,依据的标准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收费无据,失去了执法的公正性,也降低了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黄睿 《金卡工程》2010,14(3):36-37
我国现行法对连带责任的规定颇为任意和混乱,理论界对该制度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司法实务中对该制度的具体运用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连带责任制度非但不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反而因司法机关的随意适用而给经济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具体表现在实际案件审判中,连带责任诉讼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一并适用固有必要共同诉讼,法院依职权强制追加相关当事人,全然不顾原告意愿。这样固然可以通过一个诉讼查清案件事实,一并解决争议,避免裁判矛盾,但是扭曲了诉讼解决纠纷的内在机制,造成审判权对诉权的压制,改变了民事实体法规定的权利保护要件,限制了诉权的行使自由;另外一种审判模式是”分拆立案”,法院过于强化连带责任的独立性特征,诉讼累累,这一做法极易导致裁决矛盾的产生,降低办案效率,加重当事人负担,其中不乏法院自身利益的考量。  相似文献   

5.
张荣 《金卡工程》2010,14(10):84-84
恶意诉讼损害了相对人的利益,使诉讼功能发生了异化,应当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在司法实践中,立案法官应当注意对诉讼的正当性进行必要审查。对于恶意诉讼的受害者来说,权利救济必不可少,并应得到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韩连乐 《金卡工程》2009,13(9):21-22
阐明权是阐释者(司法者)与立法者的调和,社会激励机制要求双方当事人有正确的诉权意识,积极的准备防御进攻,这正是司法改革中本土资源的发掘,又是现代意识的觉醒.本文从探析阐明权与调解的关系入手,比较分析两大法系的具体制度中确立阐明权的意义所在,以及阐明权制度的确立与纠纷解决多元化的关系.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相信通过阐明权与调解制度的比较法分析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的达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7.
盛敏 《金卡工程》2009,13(5):306-307
诉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人们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的重要手段.学界关于诉权保护和对滥用诉权规制的研究已不少,而从滥用诉权的认定方面来进行论证的研究并不多,滥用诉权的认定是解决滥用诉权现象的基点.从滥用诉权的概念,性质认定、构成要件.种类.认定程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与滥用诉权相关的行为及情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谭华 《金卡工程》2010,14(3):342-343
司法实践中,由于公安机关适用刑事拘留措施缺乏外部监督,刑事拘留滥用情况普遍,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和诉讼权利遭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必要改革现有刑事诉讼立法,强化刑事拘留检察监督,建立检察机关主导的刑事拘留审查制度,以拓宽监督渠道,强化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受损情形多,维权成本高,证券纠纷问题更多,表现为中小证券投资者诉权保障缺失、诉讼难度大、维权途径单一、程序失当等.建立我国证券侵权诉讼特别程序,要进一步确认和充分保障原告证券侵权诉权、明确证券侵权诉讼实行集中管辖原则、实行证券诉讼原告举证责任倒置制度、适时适用代表人诉讼形式、立法规制和理顺证券诉讼与仲裁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戚薇丹 《金卡工程》2009,13(12):9-10
本文将民法中的所有权权利与权能分离理论引入民事诉讼法,用以对民事诉讼法中起诉权与诉权两大概念的争论不休加以解读,并且提出诉权权利中引起诉讼和结束诉讼的两大权能分类,将起诉权、反诉权、上诉权、提起再审的权利以及撤诉权、息诉权作为诉权的下位概念而独立存在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李娜 《金卡工程》2009,13(5):76-76
民事诉讼程序自当事人起诉始,当事人理应成为立案程序的主体。但在我国现行的采取实体审查和程序审查并行的立案程序中,法院强职权主义色彩浓厚,立审不分,当事人诉权面临被剥夺和侵害的危险,"立案难"和"执行难"一样,成为民事司法实践中的顽症。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民事起诉制度进行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12.
罗政 《金卡工程》2009,13(3):48-48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审查当事人的起诉适用的是立案审查制度,而学者们越来越发现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弊端,主张用从国外移植来的立案登记制度将其取代,也有学者主张应当理性的审视现有的司法资源和司法环境,采取渐进式而非跃进式的方案完善现有的立案审查制度,笔者比较赞同后一种观点,在本文中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完善经济法诉讼制度对实现经济法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但经济审判庭的撤销和传统诉讼制度的不足,使经济法可诉性在司法实践上陷入了盲区。经济法法律规范中亦存在大量经济法不可诉性的情形。基于此,为完善经济法的可诉性,在程序上建立经济特别程序,实体上明确规定经济诉权,建立经济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司法诉讼的一般程序包括案件受理立案、案件审理与判决、执行判决三个环节,在不同环节涉及的司法价值评估具有不同的特点.司法诉讼中价值评估分类与特点的研究,对于司法鉴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余罗杰 《金卡工程》2009,13(8):123-123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程序中的诉讼权利保障问题,一直是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本文从目前在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强化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的有关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杜旺臻 《金卡工程》2009,13(6):143-143
诉权以"人为何可以提起诉讼"为研究命题,是民事诉讼法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石,本文通过对新旧诉权理论在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上比较研究,为诉权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修订的《公司法》完善了股东直接诉讼、新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赋予了股东新诉权。新诉权的行使在理论和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却,如对新诉权的认识、公司的法律地位、诉讼前置程序的例外、股东和解、股东诉讼积极性、法人董事等方面,本文在分析以上阻却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仅在上市公司涉及虚假陈述的情况下是可诉的,对中小投资者保护力度薄弱。同时现有的司法解释将诉讼模式限制在了单独诉讼和共同诉讼上,更限缩了对受害投资者的保护范围。这两种诉讼机制既有弊端的存在和实践中的司法困境造成了该类案件久拖不决,审判结果差强人意。协调有关部门加快维权诉讼进程,同时改良现有诉讼机制,积极适用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才是中小投资者维权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公益诉讼建立在传统诉讼基础之上,作为一种程序法上的诉权,是对宪法权利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保护手段。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诉权的深化,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进而增强法治观念,从而有利于法治进程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宪法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尽管自其制定时就被国家赋予了最高权威,但却不能被运用到一般司法程序中以解决违宪问题,也使得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功能成为空谈。鉴于此,宪法司法化成为当今各国宪法制度的一种共同选择。我国也正致力于宪法司法化的改革,但由于各种阻碍因素一直不见成效。借鉴各国成功经验,在我国建立权力机关的违宪审查和一般法院的宪法诉讼相结合的模式是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