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互联网的产生大大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而且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将互联网技术应到了自身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而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当中的运行模式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开始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诞生成为了当今金融领域的新产业,因此,互联网金融诞生为传统的金融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样也带来了一定发展的机遇,本文将会就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进行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出现,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传统银行转型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相关问题,先阐述了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再对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方向做分析,最后介绍了传统银行转型的基本策略,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等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其衍生的互联网金融正不断地改变着中国金融业的格局,互联网金融直接或间接地冲击着传统金融存、贷、汇等基本业务,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概况、调研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影响,进一步分析了传统商业银行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产品与服务方面的创新,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特征,然后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确保其不断趋于规范化发展是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态度。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健发展需要依托较为健全的发展环境来实现,因此,以互联网金融风险为主体对其开展行之有效的监管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就互联网金融支付风险的监管为主体,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高达89%,网名数量超过了5亿人。大数据和金融势必以后会出现交叉发展,论文对我国传统金融盈利模式和现在互联网金融的盈利模式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对比,运用博弈论分析大数据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选择问题,分析出当前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只有合作才能达成共赢。并指出了当下实施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的瓶颈,并给出了创新模式相关的建议,提出了新型的盈利模式,旨在为以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卢永涛 《财会学习》2018,(5):140-141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监管政策的日趋完善,互联网金融的逐渐规范,我国的传统银行将面临着向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本文将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传统银行向互联网金融转型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对整个金融生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尤其是对传统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试从传统银行的视角对互联网金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银行网点处于银行业务的最基本层面,银行网点的数量和质量代表了银行的竞争力。受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全行柜面业务减少,优质客户减少,运营成本保持高位,管理表现不尽如人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创新,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突出,银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银行功能逐渐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改革银行金融服务进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银行网点是最基层的物理经营单位,网点的数量和质量能够体现银行的竞争力。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传统网点柜面业务量减少、优质客户被分流、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效益走下坡路。本文基于对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现状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比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网点的优劣发现:互联网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等优势,但不具备银行传统网点的体验感、区域性和可靠性;而银行传统网点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智能化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商业银行应在发挥传统物理网点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在网点布局、客户结构、服务模式、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转型力度,从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给传统网点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既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是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基于融资模式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直接融资模式,具有效率高、交易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其吸引用户和资金的速度令人始料未及,这也给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本文首先概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同时,深入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并不仅仅给银行业带来的是冲击、是挑战,也有机遇。互联网金融覆盖了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些盲区,同时也促使银行业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去顺应发展的潮流来重新洗牌,这也是银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宋丹  黄旭 《海南金融》2016,(2):37-41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拥有海量数据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在形成对商业银行传统零售业务的挑战,零售业务转型已成为商业银行当前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在大数据视角下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所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在大数据视角下分析了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转型现状;最后,针对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既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也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是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基于融资模式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属于一种新型的直接融资模式,具有效率高、交易成本低、信息量大等特点,其吸引用户和资金的速度令人始料未及,这也给传统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本文首先概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同时,深入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得出结论:互联网金融并不仅仅给银行业带来的是冲击、是挑战,也有机遇。互联网金融覆盖了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些盲区,同时也促使银行业要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去顺应发展的潮流来重新洗牌,这也是银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危石林 《时代金融》2014,(8X):72-72
在我国金融业市场竞争中,随着城市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迅猛发展,使得银行同业间的金融竞争也异常激烈。但是,在社会发展的信息时代,以财付通与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方式正在异军突起,直接影响着银行金融生态,极大的冲击着我国银行曾经很难撼动的支付方式与交易媒介等金融功能。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创新与银行变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非金融机构快速介入金融领域,给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为切入点,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探究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金融业市场竞争中,随着城市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迅猛发展,使得银行同业间的金融竞争也异常激烈。但是,在社会发展的信息时代,以财付通与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方式正在异军突起,直接影响着银行金融生态,极大的冲击着我国银行曾经很难撼动的支付方式与交易媒介等金融功能。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创新与银行变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大数据连接越来越紧密,但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信用违约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及决策风险。基于此,提出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降低技术风险、加强监管降低信用风险、监管部门和个人共同努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规范金融企业对金融大数据的应用行为降低决策风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魏伟 《福建金融》2014,(7):43-46
伴随着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变革正在影响并形成全新的社会生活习惯和商业模式。在此大背景下,以网络为载体的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运营模式,银行业正面临严峻考验。商业银行必须认清大数据技术变革带来的深刻影响,转变经营策略,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开始,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并凭借其大数据及平台优势,不断从网络购物、手机支付、供应链服务、资金清算等多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造成挑战和压力.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兴起所带来的金融生态的改变,商业银行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及其特点,并广泛借鉴互联网的大数据思维和平台策略对现行商业银行的技术手段、数据挖掘、精准营销以及信用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借以适应金融生态的变革,稳固商业银行的金融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向客户提供消费贷款及相关金融服务,是传统消费金融与互联网理念、技术、渠道全面有机融合的产物。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在提高金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扩大内需角度看,发展消费金融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梳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政策环境入手,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并从征信、风险控制、营销、场景化建设四个方面探讨大数据技术对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