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群基于网络的学习能有效提高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河南产业集群基于集群网络学习的层次较低,集群高科技产业含量低,集群网络中缺乏产学研的结合,影响着河南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创新。从集群网络学习的角度看,要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可以从培植产业集群网络中的龙头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网络以及完善政府的政策支持网络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产学研合作对债券市场投资者的影响,本文借助手工搜集的产学研合作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抑制债券信用利差,提高企业创新效率、降低企业风险是产学研合作作用于债券信用利差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地,对于合作深度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的企业以及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而言,产学研合作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抑制作用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本文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与债券信用利差的关系,可以为企业创新决策与债券市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江西省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江西要加快区域经济增长,实现在中部崛起的经济目标,就必须实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江西各地工业园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集群发展存在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加强与知名核心企业的联系;政府要通过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各项收费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合作创新观念的引导,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立创新的保障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建设,引导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4.
陈竹 《福建金融》2007,(5):44-45
区域内部产业集群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同其产业供应链的合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福建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产业供应链合作的不足,提出应从合理规划政策、促进产业创新、实现信息对称、构建和谐环境等方面,完善区域内产业供应链端合作,提高产业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5.
企业集群通过知识链实现知识在企业集群的流动、协同与增值,最终提高整个集群的协同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知识链构建的视角考察,企业集群知识协同主要包括系统模型和过程模型,集群企业之间通过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等互动而实现知识创造的目的,从过程、动力和环境等三个层面提出企业集群知识协同机制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校企合作办学实践过程中应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可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办学可有效强化校企间合作,实现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从现代学徒制出发,对现代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集群融资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创新性的融资模式选择。但是由于集群融资联盟治理能力差、小微企业成员之间的信任机制不完善以及集群融资增信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小微企业集群融资存在诸多"痛点",从而导致小微企业集群融资优势难以有效发挥。区块链技术通过其内在的共识算法、智能合约机制能够重构集群内小微企业成员之间的信任机制,降低集群内小微企业成员的违约风险和交易成本,实现集群内小微企业成员的有效增信,为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提供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以其在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当前,内蒙古稀土产业集群发展还处于雏形阶段,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可通过以下途径加快培育西部稀土产业集群:培育核心企业是加快西部稀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人才聚集和培养机制;构建西部稀土产业集群化的创新网络体系;建立加快稀土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有效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公共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颜杰 《中国财政》2012,(21):70-71
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阶段,它是产学研合作各方主体在平台合作基础上构建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联盟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创造并转移新知识。产学研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既是产学研合作各方主体的主观要求,也是其合作成果的直接体现,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合作创新,提升各自的知识和信息水平,并实现知识和技术的转化,提高产学研联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管宇 《现代金融》2012,(4):40-41
目前国内的科技银行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建设科技银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尤其是在科技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方面更难以把握。在营销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产学研相衔接的科研机构、产业集群中的骨干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广应用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贸易链融资等新产品的同时,如何控制科技银行信贷风险,实现有效发展,是当下科技银行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产学研合作联盟成为高科技园区内一种持久的关联模式并实现可持续创新,是促进高科园区建设的财政职能部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在建立企业和科研机构博弈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导致产学研合作破裂的投机博弈行为;并详细地分析了财政部门对产学研合作投机行为的进行遏制后,以促成产学研联盟形成的博弈机理。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产学研合作联盟成为高科技园区内一种持久的关联模式并实现可持续创新,是促进高科园区建设的财政职能部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在建立企业和科研机构博弈模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导致产学研合作破裂的投机博弈行为;并详细地分析了财政部门对产学研合作投机行为的进行遏制后,以促成产学研联盟形成的博弈机理。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条件,使其内部的中小企业具有相对于集群外单个游离状态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本文以中小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集群内部企业与单个游离状态中小企业融资的对比分析,总结集群企业融资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刘海峰 《金融博览》2011,(19):14-14
高等教育应当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经世致用的人才。为此.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不能一味地肯定或者推行单模式.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办学的具体模式.提倡教育模式的“百花齐放‘。教育模式多种多样,大体概括为主要几类。一是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探索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合作发展机制.建设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校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二是发挥行业优势,完善体制机制,促进行业高等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集群内盈利能力较强且拥有富裕资金的企业共同出资成立集群内部银行,同时内部银行又将资金优先贷给集群内面临资金需求困境的中小企业,这种新的融资模式不仅可以更高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短缺难题,还可以实现企业集群和内部银行的共赢发展。本文从若干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集群与集群内部银行的配套发展优势,这种新的融资平台对于推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实双业"基地是学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互动共赢。然而,基地建设仍面临着以下挑战:各级政府的政策落实问题遭遇瓶颈,各级部门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基地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不健全,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够。因此,一方面,基地亟待拓宽政策扶持的内涵和力度;发挥市场运作规律,建立政产学研联合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长效绩效考评机制;组织基地间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另一方面,基地的大学生企业亟需加快扶持政策出台,着力推进政策实施;发挥科技园和高校优势,培育良好的学生创业平台;建立有效交流机制,营造良好的学生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7.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作为培养模式的主要依据,应遵循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产、学、研协作原则,形成学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具体而言,学校应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内在调整机制;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保障机制;企业应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的自我需求机制。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产学研合作,指的就是为了实现各组织机构自身的利益目标,以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界和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代表的学术界共同参与合作,以实现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合作方式。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主要包括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合作开发模式、校办企业模式和大学科技园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依托,研讨了产教融合理念下校企合作的内涵、问题、应用过程、教学效果,并设计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方案,以及如何促进课程改革。结果表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涉及金融投资领域的课程可以通过开展实践课程、投资竞赛、实操辅导等形式进行课程改革,并且要遴选高质量合作企业,打造企业导师与任课教师的优秀双师团队,建立持久有效的合作关系,以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此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企业课题方案研究活动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该类活动不仅能激励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撰写企业实践型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湖北财税》2003,(12):14-15,48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变动异常频繁的技术与商业环境.对企业集群创新机制的研究显得越来越必要了。本文从三个方面、多角度全面探讨分析了企业集群的创新机制:企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分析;企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和创新资源的可获得性分析;企业集群的创新持续性和动态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