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信用增级机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的突出问题。韩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P-CBO)融资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较好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债融资难问题,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要通过积极稳妥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标的资产多样化、引入设立中间层债券模式、创新内部增级手段等措施,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用增级是提高集合债券信用等级、增强投资者信心、保证集合债券融资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信用增级的基本原理,阐述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的实践情况,分析了我国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机制的不足,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韩国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增级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而我们的近邻——韩国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P-CBO)融资模式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较好解决了其中小企业发债融资难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通过对韩国P-CBO信用增级模式的全面研究,在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债券信用增级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韩国P-CBO增信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彭江波  耿欣 《征信》2011,(4):1-5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技术进步推动各种新的信用增级方式不断产生,大大丰富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信用增级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别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分析其中隐藏的问题,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存在增级方式单一且缺乏创新、担保方式可持续性较差、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应该引入债券分层创新内部信用增级方式、加速推进增级市场化、完善担保增信、引入债券保险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信用增级方式,以促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合债在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过四个年头的发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信用增级机制的不完善。从实践中发现过于依赖外部增信,增信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制约着集合票据的普遍发展。鉴于集合债券和韩国P-CBO模式与集合票据极其相似,本文通过与之相比较并深入分析,提出基于信用增级视角下构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模式,希望对集合票据的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已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但从实际情况看,集合融资的信用增级机制不完善仍然是困扰我国集合融资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中小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差大,且各个发行主体信用高低不同。但通过引入信用增级机制,能够提升集合融资的行业信用等级,是保证中小企业集合融资能否发行成功一个关键因素。国内已经开展的集合融资也因为种种原因而采用了不同的担保模式,本文就中小企业集合融资不同的信用增级模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蓓  陈爱华 《云南金融》2011,(4Z):114-115
目前,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已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但从实际情况看,集合融资的信用增级机制不完善仍然是困扰我国集合融资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中小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差大,且各个发行主体信用高低不同。但通过引入信用增级机制,能够提升集合融资的行业信用等级,是保证中小企业集合融资能否发行成功一个关键因素。国内已经开展的集合融资也因为种种原因而采用了不同的担保模式,本文就中小企业集合融资不同的信用增级模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婷 《浙江金融》2015,(4):48-53
信用评级不仅能为投资者提供风险信息,对企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本文利用2011-2013年发行的企业债与公司债数据,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揭示出信用评级内在的信息含量。研究发现,债券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成本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债券融资成本随着信用评级的上升而下降,债券特征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力要显著大于企业财务特征,企业财务信息并不能直接影响债券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0.
确保债券是否成功发行的重要环节便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有没有进行增信操作,尤其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定价、增信措施和政府在这些债券发行中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同,要是想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融资方式得到更好地发挥就得在债券发行中将政府定位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尽最大的努力让债券联合发行人增加,并且将不遵守合约的发行人减少,充分的调动债券内部以及增信措施,提升中小企业的信誉,运用这些来确保市场。  相似文献   

11.
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企业自身缺陷和财政、金融政策的影响,依靠常规渠道很难彻底破解这一难题。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越来越把民间借贷作为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本文拟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着手,探讨通过企业债券发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将民间借贷纳入正常管理的可行性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较小,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面临着较高的收集信息的费用,导致投资者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推高发债企业的信用利差。本文对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中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债券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集合债券: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融资难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难题,而现有的发债制度又使得单个中小企业基本无缘于债券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应运而生。“捆绑发债”的集合债券具有审批时间短、融资成本低、发行速度快、信用等级高等独特优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融资渠道。而2007“深圳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关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成功,产生很强的示范效应,将会推动中国的融资体制改革和产业的换代升级。  相似文献   

14.
2016年,中国银行在伦敦成功发行首支中国绿色资产担保债券并取得较高的信用评级.发行主体本身的高信用、对资产池的充足监管、资产监管人首创的预先授权机制等,都是本期债券取得高评级的原因.对本期债券增信手段的分析为今后资产担保债券提高信用等级带来重要启示:金融机构乃至国家要提升自身信用水平、对资产进行充足监管、为方便债权实现进行制度创新、借鉴资产证券化的破产隔离手段、政府要进行有力监管.  相似文献   

15.
对中小企业债券发行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债券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债券相关立法不完善,发行门槛过高,交易市场单一,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实际上剥夺了大部分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机会,本文针对江山市中小企业债券发行情况,提出中小企业债券发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现实问题依然阻碍我国金融服务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用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能够精准刻画企业信用画像,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促进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和创新服务。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在融资贷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因素,基于信用大数据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信贷供给模式、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融资担保体系,切实提升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度和信贷产品供给的匹配度,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金融危机还未远去,欧债危机又爆发的国际经济大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部分希望通过转型来度过企业危机期的企业因为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而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主要关注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由此引出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探讨,及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大作用。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中小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进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集合债券作为当代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形式,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有效的集合债券融资渠道。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大作用。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中小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进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集合债券作为当代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形式,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有效的集合债券融资渠道。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模式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成为世界各国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通行做法。为此,应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其融通资金构筑一条黄金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