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走高,而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将依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引言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高储蓄率是解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二战以后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也被认为是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自1995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保持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是一国宏观经济永恒的主题。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高的经济增长率,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高储蓄率,高储蓄率是保证一国高增长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本文主要从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与高储蓄率。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的储蓄率究竟有多高?储蓄率是反映一国储蓄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论,储蓄依存于收入并与之同向变动,收入愈多,储蓄愈多,储蓄率也可能愈高。我国1978年以前的储蓄率很低,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储蓄率也很快上升。但究竟升到什么程度?有人说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世界高储蓄水平的国家之列,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日本。依据是,世界银行出版的《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说,1983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为31%,而同期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为30%,并且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的储蓄率因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中的发言,中国的储蓄率从1992年的36.3%,逐步上升到2008年的51.3%,不到20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整体而言,亚洲国家的储蓄率均较高,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储蓄率则处于较低水平.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人民有节俭的传统,比欧美发达国家更懂得节省,这似乎已经成为大众的常识.但是,我们真的是愿意多储蓄吗?我们的储蓄率真有看起来的那么高吗?  相似文献   

5.
廖料 《金融博览》2009,(17):26-26
根据中国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中的发言.中国的储蓄率从1992年的36.3%.逐步上升到2008年的51.3%.不到20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整体而言,亚洲国家的储蓄率均较高.而欧美发达国家的储蓄率则处于较低水平。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人民有节俭的传统,比欧美发达国家更懂得节省,这似乎已经成为大众的常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国民储蓄率和部门储蓄率,发现我国国民储蓄率自2010年后就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居民储蓄率下降是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后,本文测算了我国的最优储蓄率水平,得出结论,虽然我国的储蓄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上依然处于最优储蓄率的测算区间。最后,对储蓄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储蓄率的下降会显著降低投资率水平并增加金融风险,而且储蓄率的下降可能是一个长期且无法避免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8,(9):84-89
《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是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的一个课题。该课题研究认为,中国目前消费-储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储蓄率处于合意均衡水平的上方。在分析导致中国消费-储蓄关系失衡、储蓄率持续上升的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改进中美可比储蓄率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最新可得的中美可比固定资产折旧等数据,计算了2000—2017年中美可比国民总储蓄率、净储蓄率和中美可比分部门储蓄率。结果发现,中美可比储蓄率差距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而且远低于现有研究的计算结果。在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情况下,中美净储蓄率差距已下降至较低水平。在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下,两国储蓄率趋同的趋势很可能是持续性的。基于此,认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逐渐从依赖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向投资驱动和消费拉动转换。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08,(10):82-86
《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是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的一个课题。该课题研究认为,中国目前消费一储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储蓄率处于合意均衡水平的上方。在分析导致中国消费一锗蓄关系失衡、储蓄率持续上升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转变,提出“以恢复合意消费一储蓄均衡水平为目标、以改革与制度建设为路径”的长期对策和“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目标”的短期政策建议。本刊分3部分摘要刊登该课题,本期为第3部分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国家,中美经济结构中重要的差异是储蓄率。两国之间储蓄率的差异对中美经济和经济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两国储蓄率的差异现象、对经济贸易的利弊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储蓄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目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高储蓄率的负面效应逐渐体现,如何让储蓄率达到适合经济发展的最优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世代交叠模型以及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根据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修正的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求解最优储蓄率,探讨了我国养老保险和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通过提高养老保险水平降低储蓄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正>居民储蓄率是居民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中国居民储蓄率高、美国居民储蓄率低,中美居民储蓄率差异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到2007年,中美两国居民储蓄率分别为37.94%和1.72%,差距高达36.22%。中美居民储蓄率的巨大差异,有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国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媒科技》2008,(8):36-39
《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是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的一个课题。该课题研究认为,中国目前消费一储蓄关系处于失衙状态,储蓄率处于合意均衡水平的上方。在分析导致中国消费一储蓄关系失衡、储蓄率持续上升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转变,提出“以恢复合意消费一储蓄均衡水平为目标、以改革与制度建设为路径”的长期对策、和“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勾目标”的短期政策建议本刊拟分5部分摘要刊登该课题,本期为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是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的一个课题。该课题研究认为,中国目前消费-储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储蓄率处于合意均衡水平的上方。在分析导致中国消费-储蓄关系失衡、储蓄率持续上升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转变,提出"以恢复合意消费-储蓄均衡水平为目标、以改革与制度建设为路径"的长期对策和"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目标"的短期政策建议。本刊分3部分摘要刊登该课题,本期为第3部分  相似文献   

15.
高储蓄是中国经济失衡主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是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的一个课题。该课题研究认为,中国目前消费-储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储蓄率处于合意均衡水平的上方。在分析导致中国消费-储蓄关系失衡、储蓄率持续上升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转变,提出"以恢复合意消费-储蓄均衡水平为目标、以改革与制度建设为路径"的长期对策,和"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目标"的短期政策建议本刊拟分3部分摘要刊登该课题,本期为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居民储蓄率是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的比率.中国居民储蓄率高、美国居民储蓄率低,中美居民储蓄率差异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到2007年,中美两国居民储蓄率分别为37.94%和1.72%,差距高达36.22%.中美居民储蓄率的巨大差异,有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国民收入机构、经济体制、民族文化、人口年龄结构等原因,而且与所在国金融市场、工具、机构、体制的发展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7.
乔虹  宋宇 《新疆金融》2010,(1):17-35
<正>一、中国的储蓄率和全球经济重达平衡中国的高储蓄率一直支撑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储蓄在中国是一种美德。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有"耕三余一"的习惯,以备灾年之需。这一勤俭储蓄的传统似乎在最近20年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的总储蓄率已经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资金,避免了  相似文献   

18.
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于劳动和资本的投入,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其中资本是通过政府和消费者的储蓄以及投资进行积累的,一国储蓄率水平与一国长期水平的人均产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相反人口增长率对长期水平的人均产出具有反向的作用。宏观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产出的增长核算主要取决于不同生产要素的增加,其中主要包括资本、劳动的投入和积累。  相似文献   

19.
数字     
《理财》2014,(6):9-9
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50% 中国的高储蓄率世界闻名,最近一项“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的数据再次引发关注。2013年9月,我国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舆论普遍认为高储蓄率源于中国百姓爱存钱的习惯。实际上,中国的高储蓄率,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高导致的。吴敬琏表示,这也是中国消费经济一直不振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储蓄率不断上升,储蓄不断增加,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提供坚实后盾。储蓄率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以中国20世纪之后,即1990年~2007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位样本,建立起城镇居民储蓄的模型,初步研究储蓄率的极大影响因素。运用相关的计量经济学理论进行统计并最终得到了各因素对城镇居民存款的影响程度,并对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