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经历了2008年暴跌后,2009年和2010年在震荡中逐步回升,2010年5月初开始明显上升。但是在二季度以后,由于欧元区的风险加大带来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降。不过,在近几个月,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其中,食品和农作物价格上升较快,主要是由于恶劣的天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境内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迅猛,尤以企业客户出于风险管理目的进行的套期保值交易增长更为突出。这既是境内企业对外经济活动在质和量上增加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制度的演进以及外汇管理政策的放松,促进了企业和机构客户释放对冲市场风险的实际需求。同汇率、利率套期保值交易相比,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在国内开展的历史比较短,但它契合了企业实际业务需要,意义重大。在大宗商品产业链上,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在各类商品定价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国际期货市场是商品价格发现的基础来源。帮助国内企业对冲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是摆在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业务机会。本文从银行角度对如何在境内帮助企业客户对冲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标准仓单在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的应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进  李辉 《新金融》2010,(10):63-64
随着银行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如何把握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特点,提高银行风险控制能力,进而获取更高收益是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从控制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角度出发,探讨结合银行监控下的套期保值头寸,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将标准仓单作为风险退出手段的应用模式,并就如何建立起这一应用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TVP-VAR模型分析人民币套息交易对中国对外开放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重点考察套息交易的规模与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研究发现:未引入套息交易的三变量模型表明,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改革前后,中国对外开放货币政策框架呈现出从“三元悖论”逐渐趋向于“2.5元悖论”的现象;引入套息交易的四变量模型表明,中短期内该政策框架符合“二元悖论”特征,且套息交易规模的增大会显著降低货币政策独立性,而长期内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证券投资项目的开放程度越高,套息交易规模越大,且货币政策独立性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套息?套息就是卖出较低利率货币的同时买入较高利率的货币来获取利差,利差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杠杆率。套息的最大风险就是汇率的不确定性。如果投资的货币贬值,套息者就会承受损失;如果投资的货币升值,套息者就能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交易通常都是通过杠杆完成的,因此汇率的小幅度波动也会导致巨大的损失,除非对敞口头寸进行了适当的套期保值。这个百科式的介绍很有用,但不全面,因为套息的一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汇管理》2012,(6):60-61
年初以来,商品货币明显走强,无论从直盘还是从交叉盘来看,商品货币均表现出了相对优势。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日元交叉盘。到目前为止,纽元/日元年内涨幅已经高达12%,澳元/日元和加元/日元涨幅也分别达到10%和9%。这些情况类似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走势,套息交易活动有再次兴盛的迹象。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近几年随着中国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加快,中国经济市场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国际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这几年的波动幅度非常大,这种价格的波动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股票市场是中国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传导机制分析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为今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股票市场的关联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考量不同市场环境下原油价格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大宗商品市场非对称性冲击效应。结果表明:油价冲击对中国大宗商品收益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正负油价冲击对其均有促进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好转,正油价冲击的作用逐渐增强,负油价冲击则逐渐减弱;政策不确定性对大宗商品收益有促进作用,但在牛市环境下有抑制作用;且危机前后,油价冲击对大宗商品收益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已经对多国造成明显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为揭示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来测度不同时频下期现货市场对我国物价水平(CPI、PPI)的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商品期现货市场均存在时变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其主要受到自身波动(收益)的影响;全球性重大危机加剧了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总体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国外商品期货市场对我国商品期现货市场存在明显的净溢出效应。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在基于波动的连通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会重点对PPI指数产生波动溢出影响。国外商品期货市场在基于收益的连通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会重点对CPI指数、PPI指数产生收益溢出影响。国内外商品期现货市场对物价的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不同时频下国内外商品期现货市场对物价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周期频率越长,各市场对物价的波动溢出效应越大,而收益溢出效应越小。在治理通货膨胀上,需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放在抑制PPI过快上涨并向CPI传导上。  相似文献   

10.
好买基金 《理财》2014,(5):50-51
2013年,除大宗商品QDII基金外,备类QDII基金均取得不错的收益。2014年,QDII前景仍被看好。  相似文献   

11.
以往发生的金融危机或多或少与国际炒家直接冲击主权货币或经济体系有关。近年来国际金融动荡出现了新形式,日元套息交易成为市场波动新根源。长期低利率及弱日元政策使日元成为了全球套息交易的主要目标。而对冲基金则是交易活动的最大参与者。在新的金融波动形式下,要防范国际市场风险,除了继续加强市场监察,尤其是加强对冲基金的监管;有关方面也应密切关注日本经济数据的变化,了解日本汇率、利率的政策走向,掌握日元资金变动的情况,防止日元利率、汇率突然变化可能给国际市场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2011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轮番上演“过山车”行情,而国内众多上市企业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利润明显下降,因而导致季报收益不及预期,股价下挫.另外受外围国际环境因素影响,截止2012年3月底,A股市场跌声一片,由此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国内A股市场的冲击效应非常显著.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很多,但大部分是选择个例来研究,而本文采用局部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站在整个大宗商品市场的角度来分析,通过实证计量方法,建立模型来深入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我国A股市场带来的冲击,并得出结论以及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宗商品收益率与便利收益服从均值回复过程的假设,建立带协整效应的多资产大宗商品期权定价模型,求解多资产大宗商品期权价格的解析解,将大宗商品期权定价推广到更一般情况.结果表明:标的资产收益率增加,期权价格上升,替代品期权价格下降;标的资产的便利收益增加,期权价格下降,相应替代品的期权价格上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供需两端错配格局延续,“黑天鹅”事件频发,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剧烈波动,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大。为满足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避险需要,越来越多的央企子公司积极参与到套期保值业务中。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多存在操作不规范、审核不严格、报告不及时等问题。本文以能源央企G集团为例,系统地总结了该集团积极引入数字智能风控技术,打造商品类衍生业务集中管控平台的思路、做法、成效,对新形势下其他央企集团切实履行出资人主体责任,加强商品类衍生业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璐  张翔  王海全 《金融研究》2018,454(4):35-52
本文实证考察了2005-2015年金融投机和实需对国际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首先对具有信息噪音属性的金融投机进行了明确识别。其次,从多个维度出发区分市场信息摩擦状态,定量分析不同信息摩擦环境中金融投机和实需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大宗商品价格在长期中由实需因素主导,短期中由金融投机主导;短期中,相对于低信息摩擦环境,在市场波动性较高、金融压力上升以及投资者情绪高涨的高信息摩擦环境中,以金融投机为主的信息噪音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更强。进一步分析证实,相比于低信息摩擦环境,高信息摩擦环境中金融交易者的市场份额反而降低。据此,本文提出稳定大宗商品市场的关键在于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信息摩擦,从市场质量出发降低信息噪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一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市场悲观情绪弥漫。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美国商品研究局(CRB)大宗商品指数表现惨淡,从6月份最高点31327一路下跌至240以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导致大宗商品供应过剩。此外,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所带来的强势美元也打压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展望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恐难有起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TVP-VAR动态溢出模型考察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效应与风险传递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如何运用DCC-GARCH t-copula模型对冲与防范来自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本研究发现:(1)国际贵金属、工业金属市场处于信息先导地位,是风险溢出的首要来源;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净溢出效应的分布区间具有波动性、方向非对称性及随机性,风险传染效应显著提升。(2)波动溢出网络结构变迁存在显著的“事件驱动特征”与“区域性特征”,在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波动溢出网络结构会发生突变,且新冠肺炎疫情对波动溢出网络结构的冲击效应更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内部始终存在稳定且广泛的风险共振关系,而当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受到冲击时,中国金融市场间较易出现广泛的风险联动,且同一区域内以风险共振为主导。(3)在对冲来自国际贵金属、工业金属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时,需要积极的投资组合管理和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采用静态策略;配对资产的套期保值效果表明,国际贵金属对冲效果最好的是与国际工业金属形成组合,而国际工业金属与国际软性商品形成投资组合,则可以获得最大的风险对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次经济危机主要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本次次债危机以来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ARMA和E-GARCH模型及ARMA和TARCH模型来描述本轮经济周期中石油、铜、铝、黄金、大豆和玉米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收益序列的波动性特征。自相关分析发现不同商品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略有差异,原油和铜市场更为有效;ARMA和非对称GARCH模型表明,主要商品收益波动均具有积聚效应,原油和铝收益波动具有杠杆效应,坏消息对原油收益波动的冲击大于好消息,好消息对铝收益波动的冲击大于坏消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发展迅猛,但是能否减缓价格波动、调节市场供求?我国商品期货价格的波动是否存在羊群行为?本文研究我国27种已上市的大宗商品合约,分析2005到2013年的期货市场日频数据,使用MS-GARCH模型发现了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在一般波动状态中的羊群行为。在低波动率区间内,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显著存在羊群行为;在市场下跌时,交易者更容易跟风抛售。然而,羊群行为在市场波动剧烈时并非显著。随着市场波动增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羊群行为出现弱化,但是工业金属品市场的羊群行为始终显著。相对而言,我国政府对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严格,对于工业金属品市场干预较少。此外,我国股市和商品期货市场总体上并不存在显著的溢出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套息交易由来已久,它总是伴着经济的繁荣"随风潜入市",嗅着风险的气息又"撤离急匆匆"。市场因套息交易的到来而虚假繁荣,资金流频繁、交易活跃,又因套息交易的离去而备受冲击。"套息交易"(carry trade),原本是指投机者利用两国货币之间的利率差距,以低利率借入一国货币,再兑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