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也在稳步进行,我国正处在振兴崛起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振兴崛起的脚步,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会受到国情的影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我国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地区格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一般,而西部地区发展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这种格局造成我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如何平衡好地区经济的发展,将会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只有协调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才能使我国更快地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因此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人力资源在分布、结构、整体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不均衡,这种现状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冲突。这种不均衡制约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制约着人力资源配置和发展。山东省人力资源只有在打破这样的不均衡中完善各项机制和机构建设,最终实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作为最基础的经济单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伟大构想,提出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化路径,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显著,各地区在存在地理环境、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差异的影响下,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或将出现不均衡发展的局面。本文结合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理念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评价体系并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新农村建设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上述的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开展不均衡的论证,可基于各经济带的发展背景和经济实力针对性提出诸如重视西部地区发展、重视中部地区农业发展质量、加大东三省的产业调整力度、遵循农村发展的演变规律等建议,以规范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节奏和发展步伐,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地理和政策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区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就是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只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区域不断发展过程中,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分布也在随之不断变化,因此揭示人口与经济的时空格局变化对于区域良好的经济发展与合理的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云南省昆明市为研究对象,依托Arc GIS软件,运用地理集中度、不均衡指数、一致性指数等指标,对昆明市人口、经济的时空分布格局以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0年昆明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但各地在地区人口与经济分布格局的合理协调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城镇化发展漫长历程,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行探讨。在我国,不同的政策和时代背景催生一系列城市问题,而这些城市问题最终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之一。归根结底,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源所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心在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在对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并基于湖北省82个县(市、区)域单元2002—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加以检验。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被管制强度越高的区域,其地方政府可以运作的土地要素就越少,则该地区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竞赛中的竞争力就越弱,进而其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应较低,与国土空间被管制强度较弱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研究结论:在中国把国土空间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为协调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应建立起管制弱化区域和管制强化区域之间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使不同区域均能享受到国土空间优化带来的福利提升。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域国土经济密度,探究某时段内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可以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测算1996-2016年河南省18个地(县)级市的土地经济密度时空变化情况,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影响土地经济密度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96-2016年全省土地经济密度整体呈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全省土地经济密度由中部向北部、西部、东部、南部逐渐递减,各区域间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均衡;通过分析影响土地经济密度的各驱动因素可知,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该充分发挥豫中和豫北地区核心带动优势,构建铁路枢纽轴带发展模式,以创新驱动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发展差异是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人口与经济两大指标上,研究二者的互动演变规律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7年扬子江城市群常住人口、人均GDP和GDP等数据,采用重心法、不均衡指数、不一致指数等研究方法,定量揭示了扬子江城市群人口—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扬子江城市群的人口与经济重心均偏南,但偏移的程度和趋势并不相同;②扬子江城市群的不均衡指数在研究时段内稳步下降,表明本地区的人口—经济空间格局渐趋均衡,而不一致指数则进一步将本地区的8个城市划分为持续下降型(扬泰通)、持续上升型(苏锡)和波动型(宁常镇);③在演化经济地理学语境下,扬子江城市群人口—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变是经济刺激与制度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加速均衡格局的形成,努力提高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提要]本文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及设计原则,通过构建社会经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三个一级指标,建立陕西省实际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陕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对各一级指标耦合协调度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在2008~2018年间社会经济发展处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非常关键。受区域资源不一致、政府调控缺少竞争性等影响,依靠市场价值和政府宏观调控,无法提高对区域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做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评价和应用工作,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环境治理的协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概念及内涵,说明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科学评价与应用,以期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评价及应用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区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内陆城市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均衡,农村与城市之间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略,加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畅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为顺利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奠定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我国就在辽宁重点建设了几个工业基地.2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对外开放政策将发展重点转向辽宁南部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省内不同地区的发展,并最终造成了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发展机会,研究辽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了解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对于辽宁整体经济增长与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力发展辽宁县域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艳 《农业经济》2005,(12):37-37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结合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发展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重视发展县域经济。只有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区域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当前辽宁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全省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名单的县市总数少,且排名靠后。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制定相关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河北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十分明显,选取8项经济统计指标,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保定市22个县(市)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并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省内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通过文献调查法,实证分析法,采用spss相关分析法,整体与部分分析等相关数学计算分析的方法折射近年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状况,得出结论山东省内存在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现象,并通过对工业化、第三产业等影响城市化进展因素进行辩证分析,找出城市化与经济又好发展措施,积极推动山东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定量评估陕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该省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选择2012—2021年陕西省的相关指标数据,采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ArcGIS软件和GeoDa软件对两者空间差异和耦合发展时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1)2012—2021年陕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逐步缩小,趋向均衡发展,新型城镇化空间差异变化不大;(2)各区域内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城乡发展不均衡性得到改善,在空间上表现为北高南低的分布态势;(3)随着各地区水平提升的不同,耦合协调水平的区域差距加大,个别城市存在明显的单系统发展滞后问题,陕南地区受区域高水平城市带动效应不强。结论 陕西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正处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阶段,两者发展趋势呈正相关,未来需加强区域间合作,突破区位限制,推动陕西省向多元化驱动的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结合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均衡的关系及不同阶段内经济开发的3种模式,即点状开发、点轴开发和网络开发;然后对当前流行的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观点作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适度非均衡发展的宏观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