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瑞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网民使用电子银行服务分布情况中,44.6%的用户使用过手机银行业务,较去年增加了15.7%,增幅较大;西北、西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手机银行用户占比高于网上银行用户,未来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工行、建行、招行的网银和手机银行最常使用用户最多。  相似文献   

2.
EnfoDesk易观智库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网民实现互联网接入方式呈现全新局面,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面对这种变化,银行也开始重视这一庞大用户群体,通过移动银行服务抓住这部分客户已经成为趋势,手机银行服务越来越成为各银行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手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中国3G时代的来临,手机银行作为一种融合电子货币与移动通讯的新兴金融服务出现了,极大地方便了日常金融在人们衣食住行中的使用。手机银行作为移动通讯与银行业务的融合正成为银行又一种大力发展的业务。本文对手机银行业务模式加以研究借鉴,用以发掘出更适合现代人们生活所需的手机银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互联网技术及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呈现爆发式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迅速普及,极大改变了客户的使用习惯,也促进了手机银行的应用环境和客户市场的成熟。多家商业银行开始将手机银行提升到战略性高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限通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服务的升级,继网上银行之后,手机银行成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平台和支付方式。这种新的互联网科技的背景下产生的手机银行具有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便利性比如手机银行打破了时空限制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网络都可以操纵。伴随着手机银行的不断发展手机银行的出现对传统的银行带来了空前的挑战,这一背景下笔者通过对手机银行的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优势和劣势提出了相关建议为相关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轻松实现购物消费、投资理财、小额贷款及生活缴费等。其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各行业争夺互联网赛道的一个发力点。然而,在用户对银行app越发依赖的同时,还因广告、能耗、银行app开发过多等问题,成为用户"指尖上的负担"。因此,如何从用户体验出发,提升用户的"数字获得感",成为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发展,手机在人们生活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手机已经从最初电一的通讯功能逐渐发展为兼具社交、娱乐、工作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个人终端。人们也对手机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依赖,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部与手机寸步不离。笔者作为工作在基层窗口的一名80后员工,又是一名忠实的手机银行用户,工作两年来对手机银行的认识逐步加深,现以一线员工视角对手机银行创新发展提三点建议:1.工行可与通讯商合作推出工行自己的手机。对用户提供特定优惠和活动吸引客户使用工行手机,凭借客户对手机的高度依赖和对工行的信赖,将客户与工行进一步紧密链接,从而牢牢地绑住一起。例如:用该款手机登陆手机银行办理业务可以享受服务费折扣或可以成倍获取积分等。  相似文献   

8.
《金融博览》2011,(1):46-4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金融愈来愈构成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提高金融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电子金融拓宽了传统的金融服务渠道,基于IT技术与互联网的电子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业务以及网上理财、电子支付等电子金融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金融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着银行业的服务、营销和管理模式,也影响着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9.
手机银行和手机支付 手机银行: 一个中心,两个创新点 移动终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银行也开始利用移动终端产品进行移动银行业务的开展.手机银行就是继ATM、网上银行、POS机之后推出的业务.根据手机银行的特点,我们能够将其简单定义为基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网上银行.  相似文献   

10.
工商银行于2009年7月在手机银行(WAP)的基础上,推出3G版手机银行,不但提供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等基本银行服务,还率先推出缴费、信用卡还款、分期付款以及基金、黄金等七大类数十项服务,具有功能丰富、页面美观、使用便捷等特点。它将对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是极大地便捷了我们的金融生活。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或将深刻改变公众思维观念和消费行为模式,从而加快银行业务结构和服务模式的变迁。基于互联网、手机应用程序、客户服务电话等载体,不与银行发生物理式接触的“非接触银行”(Non-contact Banking)服务应运而生,“开放银行”(Open Banking)成为“非接触银行”服务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不断的普及,随之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经济。对于高中生而言,互联网经济产生的影响也逐渐的增加。高中生的消费形式逐渐向互联网经济转型,互联网经济不仅给高中生带来了便利和实惠,也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高中生是我国的新生力量,因此,社会和学校对高中生互联网经济进行理性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据此,笔者对互联网经济对高中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为我国高中生教育起到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业在我国迅速发展,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支付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今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如网上银行,手机支付等对传统银行造成巨大冲击,但也带来了机遇,如何实现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银行业的合作共赢是如今社会人士所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互联网的优势与功能,传统银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寻找互联网与传统模式的合作共赢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预计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金额将达九百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百分之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都提供银行汇款转账、信用卡付费等业务为电子商务提供资金结算,而“手机银行”作为新兴的理财工具,近几年发展也十分迅速。截至2001年3月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已突破1亿户,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工具,“手机银行”业务也必将成为各银行机构提高业务水平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对现代会计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步入了互联网的时代。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高效是巨大的,无论是在生活生产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互联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是当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创新功能与经济领域融合的新产物,在市场经济当中互联网+已经有了广泛的渗透,更是对现代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企业会计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就对互联网+对现代会计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手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再也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大学生作为手机市场消费的一个重要群体,成为手机消费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力量,大型手机生产厂商已经注意到大学生这一手机用户群体,纷纷推出各种手机营销策略,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校园市场,提高大学生手机市场的占有率。本文通过阐述了大学生手机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了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影响手机的购买因素,如手机的品牌,产品的性能是否稳定,手机设计及大学生对手机的敏感度以及近年来大学生消费理念的变化,最终提出了通过用产品品质树立知名度和美誉度,综合运用促销手段,以手机价格为导向,提高手机性能和质量,针对学生群体进行手机开发等手机市场营销策略来提升大学生市场的手机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及经济效益,希望对手机生产厂商及手机销售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时代,手机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手机银行的兴起,客户办理银行业务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手机银行将成为传统商业银行线上电子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客户对手机银行的认知和依赖、改进手机银行的技术保障,同时监管机构也要不断加强手机银行的金融监管,多方努力促进手机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经济对当代人来说已经不陌生。高中学生作为互联网经济特殊群体,作为市场经济发展接轨的重要群体,绝对不能忽视互联网经济的真实价值。有很多的高中学生对互联网平台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感想对互联网经济对高中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同学正确认识互联网经济,用好互联网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也在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第三方支付等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以吉林省商业银行改革创新为研究对象,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科技发展与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与人们的生活连接得越发紧密,并由此涌现出诸多新的金融场景与金融需求。回顾2021年,手机银行及互联网金融App针对新金融场景做出新的设计尝试,在完善平台功能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本文通过分析手机银行及互联网金融类App 2021年的更新升级情况(见表1),盘点其体验设计创新点,探索手机银行App中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