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阳 《新金融》2017,(6):26-29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去杠杆"任务,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应运而生,其中商业银行是主导。结合市场化债转股的出台背景,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梳理总结了市场化债转股的操作模式及其对银行的利弊,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本文对于商业银行厘清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适合自身的债转股操作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债转股对象由"救银行"转为"救产业",实施原则由政策性转为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实施主体由资产管理公司主导转变为商业银行主导,市场条件由国家出资和定价转为市场化募资和定价,成为本次债转股的新特点。债转股是指债权人以其依法享有的对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转为公司股权、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行为。它是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和潜在不良资产,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和  相似文献   

3.
实行市场化银行债转股是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实行市场化银行债转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推进市场化银行债转股还需政策准备、多方推进、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债转股的背景,探讨了债转股的成效问题,指出债转股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有否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企业转制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要尽量减少负债,轻装上阵,增强竞争力,一方面,绝大部分企业要减少负债主要是减少银行贷款,但企业又无法筹集资金来归还银行贷借款,另一方面银行又要求保存资产,提高资产质量。这就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笔者认为把银行债权转为银行控股权即债转股是一个较好的办法。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债转股要做到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债转股的条件不够充分,制约着债转股的顺利开展,这是债转股难的主要根源。下面就银行实施债转股的条件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面临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债转股重回大众视野.但与上一轮债转股相比,本轮债转股的实施依然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新困境:制度困境、实施过程中的困境、银行实施动因困境以及道德风险等问题,本文对以上问题的破解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去杠杆及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背景下,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于2016年开始启动。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出发,在当前政策框架下,立足银行视角探讨符合实际的债转股业务实施模式。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债转股的实施模式,总结了政策性债转股和直接模式债转股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认为银行目前以基金模式实施的债转股,严格意义来讲是一种债务置换,间接实现了债转股。新一轮的市场化债转股未来难以直接实施或通过大规模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等第三方机构来实施,银行更可能通过设立债转股专营子公司,以基金模式或承接银行各类债权来实施债转股。最后,本文从转股对象、转股定价、投后管理、资金来源等方面,对银行债转股业务的实施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永涛 《金融论坛》2000,5(8):24-26,23
本文回顾了我国对"债转股"方案从探讨到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分析了实施"债转股"的背景和动机,认为目前此举已从改革和发展两个方面扩展了"债转股"的内涵和模式,不仅能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减轻国有企业负担,更能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和对国有资本实施战略性重组,以淘汰旧的生产力并在全社会的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作者强调,"债转股"过程必须始终以推动企业改制为主要目标,辅以配套的改革措施.另外,"债转股"也不是灵丹妙药,对其本身的风险以及我国一些现实的障碍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谨慎、防范风险,确保"债转股"行为不被扭曲,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企业去杠杆、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重要手段,债转股得以积极推广,然而股权的退出是债转股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的现实背景和实施要求出发,揭示债转股股权退出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总结国外债转股股权退出的有效经验,结合本轮市场化债转股股权退出的个案实践和路径设计,提出完善我国债转股股权退出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与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债转股是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实施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实质性步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为了改善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和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可以结合国有银行,对一部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 债转股就是将国有企业所欠银行的债务转换成股权,使债权人银行成为企业的股东,而企业则由债务人变成银行持股的公司。债转股后,原债权人对企业的权利性质发生了转变,企业对原债权人的责任也随之变化,不再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江西核工业瑞丰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的跟踪研究 ,系统讨论企业和银行在债转股实施前后利益的重新分割。文章证明 ,债转股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定政策 ,其出发点是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历史包袱的化解 ,后果是在债权人和所有者之间的权益再分配。由于债转股具备比较浓厚的行政主导色彩 ,因而在实施中必须慎重行事。  相似文献   

12.
论债转股与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强 《中国金融》2000,(3):19-19,34
从债转股本身来说,它涉及企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三方的利益,其中尤以银行为主,因为不但转股的债权属于银行,而转股之后的企业仍然要和银行保持业务联系,这就使债转股不但对银行现在的信贷业务,而且对银行将来信贷业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说,债转股对银行的信?..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债转股,债转股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减轻国有企业绩务负担和减少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而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国家组建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理银行原有的不良资产,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促进国有企业转换机制,随着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相继建立,债转股与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债 转股的重要性,必要性,债转股的出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我国1999年政府开始推出的第一轮"债转股"和2016年10月开启的第二轮债转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次债转股在背景、政策等方面的不同,本次"债转股"更加强调"市场化",主要看中的是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参与不局限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内,更加市场化和多元化.文章从资金来源、防范风险、政策战略方面分析了本轮债转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认为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应对这次"债转股"政策的实施,及早推出运作模式和资金量级等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5.
资产管理公司(AMC)接受国家委托,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实行债转股。由于AMC存在的短暂性,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和AMC产权主体的一致性使得AMC成员缺乏约束激励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问题。为防止代理人出卖委托人的利益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须建立相应的代理人竞争机制、约束激励机制。改革AMC的产权结构,实行AMC多元化债转股。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在我国尚处于初探阶段,面临诸多新挑战,缺少经验可循,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比较此轮债转股与20世纪90年代末债转股,本文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由盛转衰、企业负债高企、金融脆弱性增加,是推动债转股的共同基本逻辑。但本次债转股的根本目的、实施原则、转股对象、实施主体、资金来源及转股定价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导致银行开展债转股时面临项目筛选难、机构设立难、资金募集难、投后管理难、稳定收益难、股权退出难等新挑战。为推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债转股,建议完善制度与政策保障,扫清银行推进债转股中的障碍;同时,各主体应加强协调配合,政府应发挥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银行要主动承担实施主体的责任,做好募、投、管、退各环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作为一种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手段,在国外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比较我国的债转股与国外的债转股在运作过程中的异同,可为我国更好地实施债转股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债转股是指将原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我国财政出资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负责四大国有银行的债转股业务。债转股政策一经颁布,就有数百家企业提出了申请,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的母公司北京建材集团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债权转股权的协议书,自此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我国首家债转股试点企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债转股的作用不能被过分夸大,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为对象,通过对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运作过程和结果的探究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得出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债转股的意义和仍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防范国有企业债转股现存一些的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不良资产的鼾主要是用“债转股”的方法,应当前政策中,“债转股”后资产管理公司却没有一个顺畅的“退出通道”,甚至没有一个退出时间安排。为此,应安排不良资产的出售,并应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措施,在操作方法上,可选择债权出售、银行主导调解协议、引入民营经济成分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很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都遇到自身债务负担重,融资困难等问题。而作为发放贷款的最重要金融机构——银行,也面临不良贷款增多、成本增高、利润率降低、经营风险加大等问题,发放贷款日趋谨慎。为推进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推进供给侧改革,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国家有关部门在1999年后又一次出台政策法规牵头债转股改革,力争做到企业、银行双赢。本文首先介绍了不良贷款及债转股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然后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介绍其债转股的措施和操作过程,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债转股提供借鉴经验,探索债转股市场化、法制化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