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佳 《金融论坛》2016,(9):45-56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性的管理层过度自信衡量指标,检验2010~2013年中国资本市场上股权集中度、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2)股权集中度越低,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强;股权集中度越高,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越弱。因此,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可以削弱管理层过度自信所驱动的并购,一定程度上保护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5~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行为金融学视角,探讨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自愿发布业绩预告负相关,过度自信的管理层更倾向于发布乐观但精确性低的业绩预告。鉴于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业绩预告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分析师跟踪数量作为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回归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发布自愿性业绩预告降低了公司的投资收益敏感性。结论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影响上市公司业绩预告行为,且这种过度自信也会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3.
综观全球并购的趋势,并购已成为管理层一种重组公司的战略考虑,可以想见的是,并购的重要性将要求管理层在从有并购意向到成功实施并购的过程中更加谨慎。因此,并购的效应也好,动机也好,都需要真正从财务角度考虑并购的实际结果以及正确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本文主要从并购中涉及的两个重要财务问题,即目标公司的估价和并购的支付方式及融资方式为切入点,讨论其在并购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适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企业并购长期市场绩效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是目前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以中国上市公司1998~2004年发生并购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并购公司在并购后三年的市场绩效,结果表明:并购后三年内并购公司的市场绩效都小于对照组的市场绩效;虽然管理者有高估自己能力的可能,但是对绩效推断假说的检验表明,无法用管理者是否过度自信解释价值型公司和成长型公司在并购后长期市场绩效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侯晓莉 《财会学习》2020,(15):173-174
以2014年~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企业采取并购决策的原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心理会导致企业通过并购扩大规模,国有性质可以减弱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4-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研究了不同竞争程度下过度自信管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研究发现,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促进了过度自信管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结合产权制度的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中,产品市场竞争对过度自信管理层过度投资行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结论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在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更可能采取激进的投资策略,我国特殊的产权制度安排进一步损害了产品市场竞争的外部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僵尸企业"的长期存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大重要风险。而抓紧解决"僵尸企业"的问题,不仅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更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僵尸企业"的存在会使市场活力不断地被吞噬,消耗社会资源,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清理僵尸企业不仅仅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占有重大地位,更是构建一个正常市场体系的必要过程。因此在僵尸企业的处置过程中,正确的方法应是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而不应该由政府或者市场单方面决定。  相似文献   

8.
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持股、短视主义与公司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公司成长显著正相关,短视主义与公司成长显著负相关,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体现为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管理层持股能够抑制短视主义,因而促进公司成长,且这一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受到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反向调节,这充分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弱化管理层持股对短视主义的抑制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短视主义与公司成长的中介作用路径在非国有公司更加显著;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社会关系质量能正向调节管理层持股对公司成长的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却忽视了其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通过构建关于研发团队行为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CEO过度自信影响研发效率的作用机理,并通过手工收集2010~2015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数据,运用真正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自由探索氛围的单门限效应,只有自由探索氛围跨过9%左右的门限,过度自信的CEO才能激发研发团队努力探索,提升研发效率。研究结论深化了过度自信的相关理论,揭示了自由探索氛围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且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高新技术企业硕博士人才比例认证标准。  相似文献   

10.
并购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资源整合战略,是高管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的首选手段。但是现实情况中,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发生,无论并购绩效如何,高管的薪酬都在不断增加,并购可能成为高管利用权力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现象似乎违背了最优契约理论。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背景,选取2009—2011年深沪两市的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674个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管理层权力、并购行为和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究管理层权力对高管基于薪酬动机诱发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并购行为具有提升高管薪酬的效应;在管理层权力控制下,并购行为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并购公司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比非并购公司更大。实证表明,存在高管利用权力通过并购的途径提高自身薪酬的行为。在管理层权力理论的逻辑体系下,高管薪酬是目的,并购行为是手段;并购行为影响高管薪酬是现象与途径,而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才是本质与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并购作为一项最为重要的资源整合战略.是高管实现企业价值提升的首选手段。但是现实情况中,随着企业并购活动的发生,无论并购绩效如何,高管的薪酬都在不断增加,并购可能成为高管利用权力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现象似乎违背了最优契约理论。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背景,选取2009--2011年深沪两市的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674个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管理层权力、并购行为和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探究管理层权力对高管基于薪酬动机诱发并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并购行为具有提升高管薪酬的效应;在管理层权力控制下,并购行为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并购公司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比非并购公司更大。实证表明.存在高管利用权力通过并购的途径提高自身薪酬的行为。在管理层权力理论的逻辑体系下,高管薪酬是目的,并购行为是手段;并购行为影响高管薪酬是现象与途径,而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才是本质与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并购、重组活动日益增多,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述了以并购重组方式对"僵尸企业"重组处置的相关问题,对规范重组程序,加快公司资源整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企业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的关系,以及银行信贷对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与僵尸企业正相关,特别是企业过度投资中耗费的资源、形成的产能具有不可逆性,将直接增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导致企业沦为僵尸企业;银行信贷对企业僵尸化具有负向调节效应,相对于过度投资来说,银行信贷对于抑制投资不足导致的企业僵尸化问题更加有效;从贷款期限来看,短期贷款能够给债务企业形成流动性压力和再融资压力,迫使企业经理人提高投资效率,从而对企业僵尸化问题的调节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付春潇 《财会学习》2021,(12):143-145
本文采取2007年至2019年的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于企业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的企业承担的风险水平较高。并且发现当非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产生过度自信心理时更有可能提高企业的风险水平。本文从全新的角度,即从管理层的过度自信方面解释了企业风险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区分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观察到不同的产权性质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研究以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行业的实际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验证我国上市公司不同类型行业管理层薪酬和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和持股激励效应存在着较大的行业性差异,并提出不同行业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性质以及管理层薪酬和持股激励效应的大小,相机选择薪酬激励或股权激励,制定出详细周密、客观有效、切合实际的企业管理层激励方案,从而使其激励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协同效应理论和过度支付理论,利用2006~2017年我国A股155个并购事件,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并购溢价和并购方股东财富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溢价水平超过目标公司市值18.2%后,异常收益率显著降低,过度支付理论得到了证实。另外,对于目标公司,溢价水平与其股东财富呈现显著正相关。最后,建议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并购事件的信息披露,完善并购价格形成机制,避免竞价时"赢者诅咒"现象,减少市场恶性竞争,防止操纵股价,并提醒投资者警惕支付的"羊群"效应,避免盲目追涨行为。  相似文献   

17.
僵尸企业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探明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实证研究了不同强度政府补助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异质性影响,发现适度的政府补助有助于降低企业陷入僵尸困境的风险,但高额的政府补助则会明显加大该风险;产权性质、公司治理质量和地区市场化环境因素对适度政府补助的正面效应及高额政府补助的负面效应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高科技型公司,高额政府补助加大僵尸企业形成风险的作用在非高科技型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僵尸企业及政府补助研究成果,并可为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及政府补助政策设计提供一定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行为金融角度,利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及不同产权性质下二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心理会显著降低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国有上市公司由于存在所有者缺位和债务软约束,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较民营上市公司更强。文章的结论为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约束和监督机制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并购是资本重新配置的重要方式,而并购动机对并购又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在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出发研究了股票市场误定价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这种视角的引入为研究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这种视角有利于解释传统公司金融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反常表现"。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国内有关语言与公司行为的研究尚比较缺乏。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实证检验了收购方管理层与目标方所在地之间语言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收购方管理层与目标方所在地的语言距离与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且主要是通过"文化效应"而非"交流效应"在发挥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语言差异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会因个体特征、并购类型、产权性质以及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研究提供了从语言角度研究公司管理层参与并购活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