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2002年至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中人身保险行业的空间格局变化,利用Arcgis软件对京津冀城市群中10个城市的人身保险密度和人身保险深度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且探讨了该10个城市人身保险行业的联系程度。通过研究发现,人身保险行业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发展受到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保险市场和区域因素等影响,最后本文利用2007-2012年的人身保险的保费收入与常住人口、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保险公司的分布数量和历年的保险赔付等变量数据进行了面板分析,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先行化解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区域金融一体化。京津冀区域包含多个城市,对各城市间金融关系和结构的研究是制定区域金融发展政策,推动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基础。本文基于引力模型测算不同时点京津冀城市群的金融资源联系程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京津冀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流动的网络特征和结构,考察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发展状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倪浩 《时代金融》2014,(6Z):73-74
东部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自北向南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为核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而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明显要落后于另外两个地区,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严重不符,近期国家重要领导人相继就京津冀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现状,主要从京津冀城市群的崛起机会、怎么做、投资机会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最后还借鉴了2013年上海自贸区发展的经验,作出结论认为京津冀行情有望贯穿全年,并带来很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4.
东部沿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自北向南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为核心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而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明显要落后于另外两个地区,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严重不符,近期国家重要领导人相继就京津冀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加快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现状,主要从京津冀城市群的崛起机会、怎么做、投资机会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最后还借鉴了2013年上海自贸区发展的经验,作出结论认为京津冀行情有望贯穿全年,并带来很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城市群金融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构建DEA模型测算城市群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选用Malmquist指数对城市群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动态研究。研究发现:这十年间京津冀城市群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始终未达到有效状态,城市之间差距很大,北京和天津的效率明显优于河北省内城市。城市群金融资源配置Malmquist指数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出现波动与增长放缓现象也反映出城市群金融资源配置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赵睿  杨燚  雨虹 《银行家》2020,(1):61-63
京津冀作为我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增长极和快速发展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在仅仅2.3%的国土面积上承载了8%的全国人口,创造了约10%的经济总量。而长三角与京津冀的国土面积基本相当,却承载了11%的全国人口,创造了约20%的经济总量。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目前都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科技金融能够助推新旧动能转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提升效率,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因此,对比分析两大城市群科技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推动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综合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江淮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年来江淮城市群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但整体网络密度较低,总体联系水平不高;(2)江淮城市群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表现为显著的“一圈一带”空间分布特征;(3)除了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较为紧密以外,城市群其他城市经济联系水平差异显著性不高,且联系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8.
<正>“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可以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带动全国经济效率整体提升。城市群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驱动全国经济增长和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力量。我国重点城市群发展现状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已有19个国家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出发点,结合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以2000—2015年我国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方法,建立空间计量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我国主要城市群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计量估计和检验,对影响我国城市群金融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200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基础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京津冀城市群人才贡献率均高于基础人力资本贡献率,并且北京市人才资本贡献率最高,其次为天津市,河北省人才贡献率最低;第二,北京市和天津市综合人力资本贡献率高于物质资本贡献率,而河北省物质资本贡献率高于综合人力资本贡献率。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三地经济联系紧密度不足,需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疏解非首都功能、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助推作用.文章针对京津冀经济金融发展差异,基于引力模型分析视角,对比研究得出京津冀区域发展在协同性、紧密性、均衡性方面均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认为应以普惠金融理念,推动京津冀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提出了完善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服务产业疏解和转型升级,增量金融基础设施向河北倾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作为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推进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该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又存在着利益矛盾,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的产业结构状况,指出区域之间产业转移以及结构调整对整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根据区域优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区域协调发展出发,提出了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是引领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纲领。为此,借助空间杜宾模型,立足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本文尝试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前后,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如何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选取京津冀13个城市,借助2008—202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高-高”和“低-低”的集聚现象;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京津冀相邻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溢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对城市相邻与否作用效果异质性显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后,绿色金融和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研究践行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业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以城市群为载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成为主要趋势。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基于中原城市群区域内29个地级市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以空间计量模型为实证分析工具,探究中原城市群经济效益增加的影响因素中金融集聚对其的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研究选取空间杜宾模型最为精确,分析发现金融集聚以空间溢出及扩散的方式正向推动中原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从最终选取模型的空间效应分解可知,区域金融集聚对该地区经济效益增加的溢出、辐射效应较为明显,即一个地区金融集聚会同时有助于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巩固区域金融核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金融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良好互动尤为关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发挥城市群规模效应、促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在规模总量、发展质量上均形成了较为突出的集群发展优势,这为河北省数字经济谋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区位环境与发展机遇。本文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出发,结合京津冀城市群视阈下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以及现状与存在的“掣肘”,通过“比较竞争优势/劣势”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发挥城市群内“比较竞争优势”,持续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营商环境;建立关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发挥关键要素集聚效应等促进河北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我国设立国家级城市群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以国家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集聚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显著降低了我国城市群城市间的税收竞争强度,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经济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间的税收竞争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发现,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偏向于流入城市群城市,说明城市群政策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大于税收竞争强度降低所带来的生产要素税负水平提高。结合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快城市集群化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城市集群化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的兴起与发展——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群与区域制度变迁从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往来日益密切,城市化发展呈现出城市群体化的趋势。城市群体化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所普遍经历的一个高级阶段,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就用“城市群”这个概念来概括当时发达国家所普遍存在的全新的城市化空间模式。在我国,城市群体化以及产业集群化现象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地区尤为明显。姚士谋等人在《中国的城市群》(1992年)中首次界定了城市群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火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法治省与发展这城市各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购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中国的城市群,1992年)。城市群的兴起,理论界有不同的见解,多数学者从空间经济联系得角度对城市群的产生、发展、演变作出解释。本文认为,城市群的出现是区域经济制度变迁的结果,是基于交易费用下降而引发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次制度变迁,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京津冀三地CBD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金融机构在CBD的聚集效应越来越明显,因此以CBD金融协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CBD金融的辐射、带动和引领功能,促进京津冀三地一体化发展,是实现经济优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京津冀CBD金融各自的特点,并针对当前京津冀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缩小京津冀间的经济社会差距既成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民诉求,也成为增强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京津冀长效协同发展的迫切态势需求。而公共医疗卫生作为典型的民生公共服务,政府具有显性化的责任,为了探究京津冀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差异诱因,以助推京津冀城市群医疗卫生的协同发展,笔者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评价分析了京津冀城市圈中13个城市的公共医疗卫生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水平及变动情况,并将京、津、冀三个地区进行了横向差异比较。实证结果表明,河北与北京、天津相比,确实存在支出效率较低的差距,但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北京与天津已经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河北大部分城市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京津冀应均衡区域发展、控制医疗支出规模增长、统一医疗卫生政策等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支出绩效。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能源一体化问题与国际经验借鉴 京津冀地区地处中国环渤海地带,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在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自此,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被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