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杰  饶含 《金融研究》2023,(5):38-57
本文基于我国监管政策和金融机构异质性特征,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银行债券融资能力提升将产生以下效果:第一,使中小银行能够通过同业交易渠道,向大型银行借取更多低成本资金。第二,提高了银行向非银行部门主动融资的能力,从而降低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并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供应更多抵押资产。第三,提高单个银行利用整个银行系统的信贷资产价值来补充资本的能力。这些效应共同降低了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准备金抵押品成本和资本成本,以及整个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监管引致成本,同时还向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抵押品,最终会提高货币政策影响各类信贷规模的能力,并降低银行异质性和资本消耗率对信贷结构的扭曲程度。但同时,这些效应也会因改变银行的信贷偏好而产生新的扭曲效应,并且还会提高金融机构间的债务互联性,因此会增加一些新的宏观金融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0-2014年期间中国10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从银行负债融资成本、贷款信用风险、贷款资产收益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生息资产盈利能力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这六个角度实证检验了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长期流动性监管指标—净稳定融资比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负债融资成本,降低了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2)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的贷款资产收益率,提升其他盈利资产收益率水平,不能显著提升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3)总体而言,净稳定融资比率的提高增加了银行单位资产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流动性监管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发现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资产端和负债端中介效应的净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短期内会显著降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长期会提高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流动性监管要求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呈U型关系,即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在长期会提高资产回报率,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流动性监管对银行负债融资成本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流动性监管主要通过资产端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作用于银行等金融中介产生流动性创造,这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构建银行与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局部均衡模型,通过对中国银行业79家银行2005-2012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回归分析,研究了六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商业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调控直接影响着总体流动性创造。一般地,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发银行流动性创造,但其效应具有时滞性;基于异质性视角,资产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较高的大型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水平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不显著;而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更具有数量和价格方面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10月,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版流动性规则"),标志着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下流动性监管规则的中国版本推出。新版流动性监管规则中多处涉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而在货币政策操作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同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也将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探讨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动向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的影响,以期找到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庄毓敏  张祎 《金融研究》2021,497(11):1-21
本文从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出发,探讨了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问题。我们将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纳入传统的Monti-Klein模型中,推导出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手工收集的我国65家商业银行2015—2019年半年度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取决于流动性监管约束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行为的选择。商业银行主动调整融资结构、增强负债质量的行为在提高银行短期流动性水平的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而流动性资产的囤积则可能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因此,应客观看待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引导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这将有助于实现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03~2013年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建立GMM广义矩估计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该风险承担渠道受银行审慎监管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拨备覆盖率与风险资产占比衡量的银行风险承担成负相关关系,流动性比例与其比成正相关关系。(3)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比例等越高(监管力度越大)的银行,货币政策对其风险承担影响的敏感性越弱,其中前三者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增加,而流动性监管削弱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4年资本监管新标准颁布前后的数据,研究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的动态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前,资本监管对资本不足和资本缓存不足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且这种积极影响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后持续发挥作用。而资本缓存充足的银行在实施新政策之前倾向于投资高风险资产,但在实施新政策之后为了向监管机构展示其良好的经营状况,会继续提高资本水平。资本约束对于降低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4年资本监管新标准颁布前后的数据,研究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行为产生的动态影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前,资本监管对资本不足和资本缓存不足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且这种积极影响在实施资本监管新标准之后持续发挥作用。而资本缓存充足的银行在实施新政策之前倾向于投资高风险资产,但在实施新政策之后为了向监管机构展示其良好的经营状况,会继续提高资本水平。资本约束对于降低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流动性监管新规实施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性监管新规的实施将加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种类、期限等结构调整的压力。在参照巴塞尔委员会相关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面板二值概率模型和广义矩估计,对12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第一,提高流动性标准有助于降低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第二,我国实施流动性监管新规的成本相对较高。第三,实施流动性监管新规,长期而言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正向净收益。  相似文献   

11.
资本充足状况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因此,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不仅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还冲击了全球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但危机后实施的监管新规能否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形成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究竟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本文以14家全国性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5年财务数据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资本充足度、流动性水平、资产质量、中间业务创新及银行规模等内部因素及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环境等外部因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实证发现:资本充足度、中间业务创新、银行规模、GDP增速及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存在正影响,流动性水平和资产质量则存在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3.
资本充足状况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行之间才具有可比性。2004年2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特别强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深发展、浦发、民生和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和八项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的流动性持续偏紧,虽然局部松绑,但在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增加了银行的风险,降低了盈利能力.本文借鉴国外流动性管理的国际经验,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低金融杠杆、高监管的金融新常态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构建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出商业银行将资产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出发,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项目进一步分类为杠杆类、通道类,利用25家商业银行2009到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针对商业银行的杠杆类、通道类资产负债的监管,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价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方面,银行的杠杆率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显著正向效果,但是资金通道长度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影响并不显著;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价格方面,杠杆率对银行资金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通道长度则会显著增加资金成本;商业银行的国有、股份制、城商行性质对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影响也不显著,但是同等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国有性质会显著降低资金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一、国际银行监管方式的趋势 1.从注重合规性监管向合规性监管和风险监管并重转变合规性监管是指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执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情况所实施的监管。风险性监管是指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性和管理水平所实施的监管。风险性监管在识别、度量银行风险的基础上,按照审慎监管原则,提出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的监管措施。它更注重银行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产生的金融风险及相应监管建议,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入手,在微观层次上,分析其对单个银行风险水平影响,在宏观层次上,分析其对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降低银行信贷监督水平,增强风险承担意愿,给单个银行的风险水平带来负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产生流动性扩张机制,当外部冲击使投资者信心下降时,金融市场表现为流动性骤然波动;当外部冲击到来时,次级投资者将先陷入混乱,威胁金融稳定,甚至会传染至整个经济体系。最后,给出相应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美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与货币政策传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是指银行体系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数额远远超过日常经营所需水平,具体表现为银行准备金数额大规模增加,银行资产组合中高流动性资产占比增加。作为金融中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阻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成为当前各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流动性囤积的解释包括对手方风险、投机性囤积和预防性囤积。就美国现实而言,中央银行过高的流动性供给和私人部门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以及银行监管要求是产生流动性囤积的主要原因,并且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传导,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9.
黄润中 《南方金融》2006,26(8):16-17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对各国贷款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资本约束将会导致短期内的信贷收缩,从而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和传导乃至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资本监管与银行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巴塞尔协议Ⅲ,银监会颁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提出四大监管工具——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贷款拨备率和流动性,保持银行系统的稳健性,降低银行破产概率。金融监管标准提高,将会引起银行资产结构变化和业务趋于多样化。这些变化会对银行的绩效将有何影响?本文选取11家上市银行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一类新的基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数据的面板模型对我国银行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监管调整后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银行效率呈正相关关系,银行业务的多元化与银行绩效也成正相关关系,而存贷比与银行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我国银行业的资产状况存在问题。巴塞尔协议Ⅲ提高监管要求并不是限制商业银行的的业务发展,而是要求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效率和安全管理方面协调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提高银行治理水平,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的同时增加银行的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