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黑金石油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以及铜、铝等基本金属3次高位反弹遇阻,大幅度下跌。国际市场投资者在质疑:1999~2012年的这一轮黄金牛市会不会到此而终结?目前是否迎来了新一轮黄金投资机遇?01国内经济弱势增长,黄金需求降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延续了弱增长态势。经济结构调整成为货币政策目标,中性偏紧政策将是较长时间内的总体政策基调,延续了李克强总理之前提出的"货币政策要保持定力,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重点是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总体而言是中性偏紧  相似文献   

2.
《金融博览》2015,(2):38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的经济数据,2014年我国GDP增长7.4%,对于这个数据,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多地要看质量。厉以宁表示,虽然去年经济数据略低于预期,但诸多的改革和可喜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效果将在未来几年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态势看,不 论是生产的增长,还是需求的变化,结构性特点都很明显,其中既有结构调整的推进,也有结构矛盾的加深。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特点虽然主要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但与体制和政策问题也有较强的联系。关注这种结构性特点,并通过相应的宏观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当前消除经济增长制约因素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及主要任务 (一)科学分析判断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也出现了一系列积极变化.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要看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国际市场争夺变得更加激烈.从国内看,稳中也有忧,稳中也有险,主要是经济运行存在较大下行压力,物价上行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 国际问题相互关联,使宏观调控面临更多“两难”“多难”选择.当前,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节奏及对跨境资本流动、主要国家货币汇率等方面的影响: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和物价上行的压力依然存在;与经济转轨相伴随的一些金融风险有所积聚.  相似文献   

5.
《银行家》2014,(11)
正前三季单位GDP能耗继续降,预计能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结构调整正取得积极进展,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节能降耗达到了"十二五"以来的最大降幅,预计今年全年能超预期完成国务院制定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中国经济增速呈现下行趋势,或进入建国后第三个大周期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降至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现状及评价 (一)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变动的历史轨迹看,其阶段性特点明显,但各阶段调整重点不同,效果不一样。改革开放20多年来,合川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呈四个阶段性变化。(1)1978一1983年,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经济学家将其概括为内外红利衰退,从超高速向次高速增长转变;结构调整从吹泡沫到挤水分转变,实现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2014年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三季度宏观数据发布,中国经济再度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从7.4%到7.5%,再到7.3%,有分析认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虽然呈倒V型增长,但幅度微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  相似文献   

8.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半年报"数据。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速定格于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项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9.
伞峰 《中国金融》2006,(6):24-27
国家统计局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结果对1993年到2004年的GDP总量及第二、第三产业的数据进行了修订。2006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2005年GDP的初步核算结果。GDP数据修订符合国际惯例,国内外舆论普遍认为修订后的统计数据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GDP修订后,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但由于这次修订大幅度上调了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使与第三产业和GDP相关的一些经济指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有必要对GDP修订后我国经济政策走向、主要经济结构的变化、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以及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重新进行评估,对中国经济的“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统计局和汇丰银行分别公布了8月PMI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下行势头尚未企稳,主要是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目前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和再平衡是正常现象。当前需要面对的是如何有效平衡扩大有效需求和结构调整两者的关  相似文献   

11.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经济有亮点也有挑战,但亮点不多,挑战却艰巨,经济增长前景仍不容乐观。笔者认为,从当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有四大亮点和五大担忧。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其实质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这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巨大压力,同时也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协调、不平衡等深层次问题的关键所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可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心,是我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任务,也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尽管经济增长速度创下10多年来的新低,但放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看已属不易,并且从其他指标看,中国经济下行势头已得到遏制,甚至出现一些  相似文献   

14.
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 :2 0 0 4年发展的宏观环境 ,总体看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但是 ,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具体因素分析 ,由于国内需求和政策的变化 ,加上国际环境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2 0 0 4年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低于 2 0 0 3年。一是从产业  相似文献   

15.
从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经济数据看,今年第一季度,CPI增速有所减缓,但其上扬态势并未得到削弱,未来几个月,CPI还有上涨空间。在众多推高CPI数据的因素中,农副产品价格依然是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福建金融》2005,(7):1-1
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5年1~5月经济数据看,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正转入稳定期.经济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尽管生产资料价格走势仍不太明朗,但总体判断物价水平开始走低。货币供应量稳定,金融机构资金充裕,基本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7月,在全世界的关注之下,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从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重要经济数据及有关信息看,目前我国经济复苏迹象已经明朗:投资强劲、消费稳定、出口降幅收窄、工业生产持续回升、财政收入增幅由负转正,人们已经摆脱了曾经出现过的恐慌心理,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得到有力提振,股市在震荡中温和上行。中央已经明确,2009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好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加强政策协调抑制通胀抬头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金融》2007,(7):1-1
7月份以来,海关总署、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贸易顺差、新增贷款、国内生产总值、投资、物价等经济数据,无一不显示出当前国内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着经济继续升温、通胀有所抬头的问题,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缓解通胀压力的任务也更为艰巨。  相似文献   

20.
在众目关注中,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数据,其中工业、投资等不少指标显示出向好迹象,经济下滑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开始企稳回暖。北京市一季度的经济运行也出现了积极变化,部分领域企稳回升,发展态势好于预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增速虽然同比回落5.2个百分点,但是市场信心稳步回升。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