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智慧产业是知识型产业,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全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对2009-2013年各省市智慧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智慧产业竞争力空间格局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差异性发展趋势;2时间演变上表现为长三角、珠三角智慧产业竞争力优势明显,持续增长,东北地区竞争力有弱化表现。  相似文献   

2.
按照人造板产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对区域人造板产业进行了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省区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打分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人造板产业竞争力呈现出东强西弱非均衡发展的态势,低级资源禀赋竞争力被取代现象明显;区位优势、产业集群、结构优化综合因素构成了人造板产业的主要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层次分析法的思路构建了包含林业核心资源竞争力、旅游发展推动力、相关产业承载力、社会发展支持力4个层面20个基础指标的省域森林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时序主成分法对31个省域2006—2015年的森林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以及空间发展差距;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归类,并按照三大区域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各省域的森林旅游竞争力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时间变化,各省域也呈现出迅速上升、波动上升、趋于平稳以及逐年下滑的4种主要演变趋势,总体竞争力均有提高;31个省域可以分为强、较强、较弱以及弱四大类,四类之间的森林旅游竞争力差异显著;筛选出重要的影响因素,构造了预测省域森林旅游竞争力的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4.
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广东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选取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28个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发现广东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以医药化学工业、仪器仪表、电子信息产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竞争力比较弱的产业主要是一些资源依赖性产业,比如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产业;重点扶持的汽车业、造船业和造纸业现阶段竞争力并不强,需要促进其竞争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农在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较为完备的服务,因而如何正确评价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成为关系各区域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能否完成的关键所在。论文选取了反映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技术、教育、金融、法律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对选取的15个省份样本进行评价运用主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支持水平、服务水平、经费投入3个主因子,得出各因子以及综合的得分和排名,通过比较发现:支持水平因子对各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影响最大,各区域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着差异,但又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安阳曹操高陵的发现使得众多学者时安阳旅游开发充满幢憬,安阳市旅游竞争力是否会因增添了曹操高陵而有突飞猛进的变化.本文通过建立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和特尔非法,对比分析了安阳与厨边邻市及省内其它三大古都的旅游竞争力:整体看来,安阳城市旅游整体竞争力和旅游发展潜力较强;安阳城市旅游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影响安阳市旅游...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辽宁省市域旅游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择10项指标,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连为发达地区,沈阳为较发达地区,本溪、鞍山、丹东为中等发达地区,葫芦岛、抚顺、锦州、辽阳、盘锦为初等发达地区,铁岭、营口、阜新为欠发达地区;分析市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市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的地位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22个省(除台湾省外)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排序,同时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一国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农业发展水平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我国农业上市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收集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横向分类比较以及综合排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类上市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提升我国农业类上市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5年海岛数据,根据海岛最新发展情况,选取11个指标,构建海岛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SPSS24.0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中国12个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第一主成分是经济生活水平,第二主成分是海洋渔业水平,第三主成分是居民收入水平;(2)从整体得分看,长海县、岱山县和普陀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定海区和长岛县综合经济水平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随着旅游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将视角转向了旅游竞争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借鉴钻石模型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11—2019年31个省(区、市)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数据,运用加权因子分析法分别从分项和总体的角度测算了各省(区、市)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力水平,并运用系统聚类法和自然间断点法进行聚类分析和空间可视化处理,进一步探究其时空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竞争力各维度协同发展程度及发展水平省域差异较大导致产业竞争力综合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不均衡,东高西低特征明显,发展速度总体较慢;产业竞争力存在空间聚集,聚集主要发生在高水平、较高水平和较低水平地区,东部高水平地区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出较明显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了促进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建议补齐短板,促进产业竞争力各维度协调发展;强化西部地区森林旅游产业基础建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强化政策引领,扶植西部地区旅游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PCA)的工程综合评价模型。对比主成分分析(PCA)的评价结果,KPCA提取的第一个核主成分就能达到90%以上,避免了PCA中因各指标贡献率过于分散而影响评价效果,实例分析表明,该综合评价模型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方法]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山西省2001~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因素可归纳为生产资料集约水平、资源修复水平和土地集约水平3方面。(2)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在2001~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1~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和2010~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升阶段。(3)2010年之后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生产资料集约水平是促使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的主要动力。[结论]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产资料的集约是关键,可以从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提升其有效利用系数等方面入手;其次要提升资源修复水平,利用秸秆还田的形式增加废弃物利用率,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以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为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对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耕地灌溉率、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2)从时间上来看,2015年、2016年与2017年均处于中等承载力,2018年处于弱承载力,2019年处于高承载力。总体来看,2015—2019年黑河中游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呈上升趋势。(3)从空间上来看,甘州区处于高承载力,民乐县和临泽县处于中等承载力,高台县和山丹县处于弱承载力且山丹县承载力最小。黑河中游各县(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差异,要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份、直辖市与人民生活幸福感相关的11个相指标进行分析,找到各个地区人民生活幸福感的相对指数,分析各个地区人民生活幸福感差异的原因,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区域创新能力构成要素及评价原则的讨论,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的经济绩效五个方面,构建了包括20个具体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河南省黄淮四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做出了综合评价和分析。发现创新投入产出能力低、创新环境差、制造业企业创新主体不足是黄淮四市综合创新能力在全省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探讨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状况,可为经济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2007~2016年相关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构建指标体系对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得分由2007年的-0.067增加至2016年的1.877,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潜力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而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则呈逐渐增大趋势。(2)经济区各地市间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西安、咸阳两地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分最高,均超过1.300,但水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最小;而杨凌、铜川两地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分最低,均小于-2.250,但水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则最大。(3)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水资源供需量、工农业生产用水是影响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最大。[结论]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潜力变小,开发利用强度增大;各地市间水资源承载力差异显著,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区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为了促进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废水处理,合理控制经济区人口容量,提高社会节水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行节水型与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