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配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自2005年8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外汇市场改革深度,扩展市场广度,充分发挥市场在汇率发现、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外汇市场得到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外汇市场相比,我国外汇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推动外汇交易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相似文献   

2.
吴浩宇 《中国外资》2013,(12):46-47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呼声也愈加响亮。本文首先梳理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动因,最后勾勒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未来蓝图。试图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做出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殷波 《南方金融》2013,(1):18-27
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运用多国面板VAR模型系数因子化的方法,研究人民币汇率弹性对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能显著改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而中国经济增长对改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有积极的贡献,因此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调整不应以牺牲中国经济增长为代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汇率弹性的增强也应以不牺牲中国经济增长为底线.  相似文献   

4.
尽管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很高,我国政府仍声明继续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正确的政策。但应看到我国的固定汇率制已暴露出许多弊端。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缺陷,僵化的汇率制度制约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应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结售汇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也开始显现。理顺汇率和股票价格这两个核心变量的互动机制,对我国维持经济高效健康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汇率改革并不是简单的人民币升值,而是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及汇率水平同时改善的整体改革。其实质就在于以制度安排来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生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真正体现汇率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大多数国家逐步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我国于2005年实行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也加快了改革步伐。但在以双顺差为特征的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现行的汇率制度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扩大人民币浮动汇率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将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前提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特 《上海金融》2008,(5):66-69
本文首先提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应明确一个前提: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使汇率服务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在具体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几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关系后,接下来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一是在汇率形戍机制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实现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在汇率水平上,与我国经济增长相伴随,实现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中有升。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最后,针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求实现更为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而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长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陆文磊 《新金融》2004,(9):32-36
本探讨了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的汇率预期问题。通过理论模型,本证明了在简单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预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汇率预期和利率因素对微观经济主体贷币选择的影响;而实证结果验证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名义利率差以及与预期有关的信息变量的变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汇率预期及货币选择具有显影响。本的结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条件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以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放宽为前提;另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当选择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减少以及国外直接投资流入速度放慢的时候启动,这将为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简单汇率形成机制下的汇率预期和货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的汇率预期问题。通过理论模型,本文证明了在简单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预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汇率预期和利率因素对微观经济主体货币选择的影响;而实证结果验证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名义利率差以及与预期有关的信息变量的变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汇率预期及货币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条件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以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放宽为前提;另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当选择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减少以及国外直接投资流入速度放慢的时候启动,这将为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人民币改革的幅度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频繁,这也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也开始面临着人民币汇率改革所带来的巨大的汇率风险。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汇率风险,并分析了度量汇率风险的方法以及商业银行防范汇率风险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1日我国政府宣布将人民币升值2.05%,并放弃了紧盯单一美元的汇率政策,推进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使我国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推出之后,客观上也提出一系列相关领域的改革配合的要求;同时汇率机制的改革也为这些领域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温镇西 《南方金融》2006,(11):59-62
本文结合广东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广东中小企业融资可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这对增强我省中小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能力,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贸易影响逐步加深。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贸易结构的关系也成为人们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汇率弹性分析了汇率影响进口商品结构的机制,通过建立中国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额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等变量的协整模型,分布滞后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系统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并提出应充分利用汇率改革的契机,加快我国贸易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近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重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坚 《南方金融》2005,(8):11-13
近来,我国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调整引起各方瞩目。本文对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调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本次汇率调整的重点,并分析了本次汇率制度调整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认为本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将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民币走出去的不断深入,汇率形成机制对优化资源配置作用越发显现。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对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进前 《中国金融》2004,(10):43-44
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欧洲记者采访时指出,要在均衡、合理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同时研究和探索适应市场供求变化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再一次表明了我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市场供求机制正逐渐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与任何国际外汇市场发展历程相类似,人民币汇率市场正在形成完全竞争性市场新雏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开展,亦推动国内银行业人民币汇率业务积极发展.对此,本文将从汇率市场化、产品定价机理及策略优化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人民币升值2%以来,市场的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各方面影响因素,预测在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稳中有升,上涨预期约在7.75元兑1美元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