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杰 《金卡工程》2010,14(2):18-19
“统治阶级意志论”的法本质观在我国法理学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一本质观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也没有正确地概括法的本质。本文认为法的本质是法现象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法的本质应能反映所有法现象的共性,能将所有的法现象涵摄于其下。另一方面,法的本质又应能体现法现象的个性,将法现象同其它现象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智能卡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北京)RFID国际峰会"向业界全面展示了智能卡产业的勃勃生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炙手可热的RFID.  相似文献   

3.
正年来,惩治腐败分子,清除党内及其它公共部门畜群之马的国家意志更加坚决。据中纪委和监察部通报,截至目前,521名官员被先后点名通报,其中包括2名前国家级领导人和37名省部级官员。最高检的统计也显示:上半年,全国共立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9081件25240人,同比上升37.6%。群众路线教育、八项规定、狠刹"四风"、公车改革取得根本突破、"审计风暴"更加凌厉、国企反腐战果频出等事实,充分地表明反腐的制度性努力正在向纵  相似文献   

4.
自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政策性银行以来,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即将迎来三十周年。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的要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公共政策性金融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特殊金融力量,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施政平台,是实现区域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治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性金融具有公共性、金融性、国家信用性、特定选择性等特征。公共性特征决定了政策性金融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最高宗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通过金融(货币)手段实现国家治理和公共性目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泉府”,“泉”通“钱”,“泉府”是我国最早具有财税及国家金融职能的机构形态,也是最早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雏形。宋代王安石“青苗法”中出现了最早的农产品预购信用,清代所采用的“以工代赈”也是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赈灾治灾的一种特定方法。中国古人利用经济金融手段在公共性内涵基础上,进行国家管理、社会治理和经济调节,可以被视为政策性金融,时至今日仍具有借鉴意义。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时期,公共政策性金融将迎来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地将自身所能与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其特有的国家金融战略功能。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一系列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其中包含了法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基础,法是表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在当代中国,虽然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仍然具有普适性,因此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来考察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一系列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理论,其中包含了法本质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基础,法是表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在当代中国,虽然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仍然具有普适性,因此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来考察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费梦恬  杨飏 《金卡工程》2010,14(6):195-196
本文试图通过对黑格尔以及新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观的介绍,浅析黑格尔理论和对其的发展、批判,并对本身所在时代对其理论的影响和理论逻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设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但建设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西方福利国家已有60余年历史,中国福利社会刚刚起步;西方福利国家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福利社会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西方福利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多元化的,中国福利社会则坚持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福利国家充满着国内外的政治算计,中国福利社会旨在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西方福利国家更多地追求"高福利",中国福利社会则强调"福利适度化"。  相似文献   

9.
李德文 《上海会计》2002,(11):55-56
任何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本质从整体上规定事物的主要性能和发展方向,复杂的现象各从某一特定方面表现事物的本质。事物是运动的,其本质也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本文是在探讨审计本质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在加入WTO以后国家审计的定位问题。一、审计本质探讨由于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关系存在的前提,因此如何认识审计本质,就要看审计在经济责任关系的“鉴证”和或“确定”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参与到什么程度。是仅仅只是参与“鉴证”经济责任关系的履…  相似文献   

10.
11.
陈泉鑫 《金卡工程》2010,14(6):207-207
本文通过寻找企业社会责任的属性,来认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并以此为出发点,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法律意义和道德意义两个层次,进而得出对一个企业来说,在没有确认为法律责任的情形下,道德责任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人为出发点来说明人、社会和国家产生的原因,进而结合我国现实,分析这三者当前(国家>社会>人)和未来(国家=社会(人))的关系走向。  相似文献   

13.
李凯威 《金卡工程》2009,13(7):87-87
经济法的本质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讲了法的本质与经济法的本质释义以及理解经济法的本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项制度的安排,只有深深植根于社会的历史与文化现实中,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国家审计因缘于各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呈现了不同的国家制度模式,国家制度的差异性塑就了多种国家审计制度模式。中国特色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审计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形成的国家审计相关制度安排的总称。其基本标志:一是符合中国国情,二是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是基于审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16.
漆亮亮 《中国税务》2011,(11):28-29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通过相互比较来认识自己。凡勃伦认为,消费是具有社会性的物品,上流社会通过“炫耀性消费”来显示自己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并因此导致地位竞争的社会后果。齐美尔认为,时尚是社会下层不断模仿与追逐社会上层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开始,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后,国外学术界不断就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出新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理论分歧、衡量方法和经济后果等四个方面,概括国外学术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观点,回顾其在相关问题上研究方向的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国家奖助学金社会功效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新实施的资助政策基本解决了高校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费用问题,如何发挥国家奖助学金的作用,利用新的资助政策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应该引起各级学校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学生教育的实际,提出了拓展国家奖助学金社会功效内涵的恩考。  相似文献   

19.
审计工作是国家经济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审计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部分,三种审计模式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对三种审计方式资源整合工作,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嵌入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治理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审计承担着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功能。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国家审计嵌入性治理的理论框架,分析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嵌入性治理本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机制包括对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控制作用、对国家治理主体运行的监督作用、对国家治理服务的评价作用、对国家治理结构不断优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国家治理环境的培育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