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波动溢出角度出发,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DY溢出指数和广义方差分解谱的BK溢出指数法从时域和频域视角来研究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水平及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①我国商品期货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较强,方向性溢出比方向性溢入更具有波动性,且商品期货市场的动荡会加剧期货市场间价格波动的风险溢出效应.②我国商品期货市...  相似文献   

2.
夜盘交易是试图提高中国铁矿石期货国际定价能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溢出指数模型,本文计算了中国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定价能力,并采用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夜盘交易的实施和交易时间调整对中国铁矿石期货国际定价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夜盘交易显著降低了中国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定价能力;第二,缩短夜盘交易时间进一步恶化了中国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定价能力;第三,引入境外投资者、控制期货市场的投机程度和波动率、及促进期货市场成交量增加均有利于提高中国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定价能力。  相似文献   

3.
石油在经济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石油进口大国,通过建立石油期货以提高石油定价权和规避油价格波动风险,是我国期货市场一直努力的方向.其中,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是期货定价、风险管理、套利等问题的基础,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长期均衡关系、价格发现、波动溢出、条件相关性等方面,本文对石油期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关系和波动关系等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以期对期现货之间关系提供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钢材作为世界上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商品品种,价格波动剧烈,至今尚未形成国际定价中心,钢材期货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各国期货交易所都有意竞争钢材定价中心。加之铁矿石价格高企行情在国内几番上演,中国急需重启钢铁期货的呼声高调涌出,一场不见硝烟的定价权争夺战正在期货市场悄然打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15—2022年的日度观测数据,采用AS-CAViaR模型和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我国10种商品期货间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影响其溢出水平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大风险事件爆发期间,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尾部系统关联水平明显提升,但不同商品的尾部溢出水平对风险事件的敏感度存在差异。在整个样本期内,化工、软商品和有色期货为系统中极端风险的净输出者,非金属建材和油脂油料则是主要的净接收者,且产业属性相似的商品期货间的尾部关联更为紧密。就驱动因素而言,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会对我国商品期货的尾部风险溢出产生显著影响,且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同样为重要的驱动因素,但我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并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品期货金融化了吗?—来自国际股票市场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力博  柳依依 《金融研究》2016,429(3):189-206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在2006-2015年与国际代表性股票市场的双向信息溢出效应及其时变特征来探讨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金融化问题。结果发现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与国际代表性股票市场间存在着显著的信息溢出效应,且在2008年次贷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期间,程度更加明显;在溢出方向上,国际股票市场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为显著净溢出。据此本文认为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存在金融化现象,但是相较于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中国市场金融化程度要低。  相似文献   

7.
以沪深300现货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基于HP滤波分析、Granger因果性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了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与沪深300指数之间不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两市场具有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强于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有偏项的VECM-CCC-GARCH等模型来分析投资者情绪对上证50指数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动态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分析发现,首先,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期,指数现货市场交易量增加显著强于指数期货市场。其次,较高的投资者情绪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要强于对股指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最后,投资情绪高涨时期,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且现货向期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原油、焦煤、生猪等期货品种正在研究与审批过程中,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衍生品的创新速度将大幅提升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市场中具有桥梁与纽带作用:商品期货连通期货市场与商品市场,股权类衍生品连通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利率衍生产品连通银行间市场与资本市场,外汇衍生产品连通国内外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规避、价格发现、投机与套利功能,有助于金融中介机构和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为研究对象,建立不同分布假设下的VAR-TARCH模型,得出结论:两市场之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价格滞后4期时趋于平稳,期货价格和收益率的变化对于现货市场具有警示作用。此外,正负冲击的非对称性也得到证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鼓励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发展、提升市场信息透明度以及完善市场机制以争夺国际定价权等诸多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和二元GARCH模型对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对碳金融市场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碳金融市场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存在单向价格溢出效应,同时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存在向碳金融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信息传递与波动溢出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关系是监管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采用我国股指期货上市以来1分钟级高频数据,应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多元T-GARCH等,考察期现两市信息传递、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尽管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之间短期内存在相互引导关系,但股票市场价格变动更多来自于自身影响,起主导作用,而且两市长期均衡收敛也是以股票市场占主导地位;两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强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两市场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效应,期货市场对坏消息更为敏感,而现货市场对好消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中美之间大豆交易受到了贸易战与新冠病毒的冲击,市场上大豆的期货价格关联性变得更加复杂。出于粮食安全、中美贸易平衡等原因,我国积极推出了大豆补贴、贸易平衡等政策,以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并强化中美大豆价格的差异性,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大豆期货的市场关联性。论文通过分析建立VAR模型和GARCH模型,分阶段从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两方面对比研究了中美大豆期货市场的溢出效应,以及大豆期货收益率在各阶段的联动性变化,得出结论:贸易战和疫情冲击降低了两国大豆期货市场的关联度,中国大豆期货市场自主定价能力增强,但风险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出既要进行大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应坚持大豆贸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钟腾  汤珂 《金融研究》2016,430(4):128-143
在全球大宗商品金融化的背景下,商品期货逐渐成为一类重要投资性资产。本文旨在从风险溢价、风险分散和风险因子这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商品期货的投资属性。测算显示,我国商品期货的风险溢价为正,说明期货多头获得风险补偿,支持正常贴水理论。与美国类似,近十年来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高度正相关,意味着分散股市风险的功能较弱;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是产生这种正相关的主要渠道。另外,我们发现美国商品期货市场上常用的风险因子在中国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15.
项歌德  沈开艳 《上海金融》2012,(6):67-73,118
本文以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真实交易日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构建的EC-EGARCH模型,通过本文设定的5个假设检验,对两个市场之间价格发现功能与波动溢出效应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市以来,其短期价格发现以及长期价格预测功能均较为显著,但短期价格发现功能呈现对称性。两个市场之间的"波动集聚"效应也非常显著。通过将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波动溢出效应区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在实证分析中发现两种效应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短期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出非对称性,而长期波动溢出效应表现出对称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递归MVMQ-CAViaR模型,对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表现上,无论是前期冲击还是极端风险,在岸对离岸股指期货的影响强度更大,离岸股指期货显著影响在岸股指期货的频次更高。不同品种期货关系表现为:富时中国A50与中证500间存在双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富时中国A50对沪深300、中证500对恒生H股指数以及恒生H股指数对上证50存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梁巨方  韩乾 《金融研究》2017,(8):129-144
本文使用动态Skewed-t Copula模型实证证明我国股票、债券和商品期货回报率之间存在时变的非对称相关。无论是Copula相关还是尾部相关,不同市场的资产间相关明显低于相同市场不同资产间相关。将商品期货指数纳入投资组合可以降低尾部风险,获取多样化收益;在最小尾部风险组合中,农产品期货指数占有相对较高的权重。本研究意味着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放开商品期货市场投资准入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对冲持有组合的尾部风险,也有利于商品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TVP-VAR动态溢出模型考察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效应与风险传递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如何运用DCC-GARCH t-copula模型对冲与防范来自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本研究发现:(1)国际贵金属、工业金属市场处于信息先导地位,是风险溢出的首要来源;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风险净溢出效应的分布区间具有波动性、方向非对称性及随机性,风险传染效应显著提升。(2)波动溢出网络结构变迁存在显著的“事件驱动特征”与“区域性特征”,在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波动溢出网络结构会发生突变,且新冠肺炎疫情对波动溢出网络结构的冲击效应更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内部始终存在稳定且广泛的风险共振关系,而当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受到冲击时,中国金融市场间较易出现广泛的风险联动,且同一区域内以风险共振为主导。(3)在对冲来自国际贵金属、工业金属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时,需要积极的投资组合管理和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采用静态策略;配对资产的套期保值效果表明,国际贵金属对冲效果最好的是与国际工业金属形成组合,而国际工业金属与国际软性商品形成投资组合,则可以获得最大的风险对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双循环背景下防范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所产生的风险传染和价格传导是维护国内物价稳定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国内外大宗商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广义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来测度全球大宗商品对我国物价水平(CPI、PPI)的波动(收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大宗商品之间均存在时变波动(收益)溢出效应,其主要受到外部波动(收益)的驱动;国内外大宗商品在波动溢出和收益溢出层面上对我国物价(CPI、PPI)产生冲击并形成差异化的连通网络。在波动溢出连通网络上,矿产现货会重点对PPI产生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溢入效应;在收益溢出连通网络上,金属期货会重点对PPI产生较大的价格传导效应;国际原油期货均处于全球大宗商品连通网络的中心地位,重点对我国CPI产生较大的正向溢出影响。不同时频下国内外大宗商品对我国物价的溢出效应具有趋同性和持久性。周期频率越长,大宗商品对物价的波动(收益)溢出效应越大。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要根据我国CPI、PPI在宏观调控中的不同定位,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强大的国内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多元随机波动模型检视亚洲五个主要金融市场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报酬关系与波动溢出效应。实证发现,五地金融市场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皆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股指现货动态相关系数和波动持续系数均高,显示现货市场具有聚类的现象。此外,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股指期货与现货的联动和共同波动因子的关系,实证发现,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波动关系是同时受到共同信息发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