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清 《甘肃金融》2021,(3):55-60
文章以2013-2018年全国315家地区性银行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对金融创新的影响,从股权集中度、风险承担以及信贷规模等多维度视角探究市场竞争对金融创新的内在影响。研究发现:(1)地区性银行市场竞争会抑制金融创新;(2)股权集中度会削弱市场竞争对金融创新的抑制作用,风险承担会增强市场竞争对金融创新的抑制作用,信贷规模会增强市场竞争对金融创新的抑制作用。提出了地区性银行开展创新行为和优化经济效益的建议: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并引导其有序市场竞争、适当增加股权集中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适当控制信贷规模。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会提高银行风险,而高质量审计能有效抑制银行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本文以2007年至2012年我国上市银行与非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质量对金融创新风险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创新与银行风险呈正比,即银行金融创新程度越高,其承受的风险越大;相比于"非四大"审计,国际"四大"审计对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抑制效应最为明显,就国内事务所而言,排名靠前的"十大"其抑制效应弱于"非十大"。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对控制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的重要性,从而为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提高事务所审计质量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往往陷入"保守-激进"进退两难的困境,效益和风险的平衡难以把握。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特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银行能否运用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进行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对银行金融功能进行重构,识别探索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风险和传统业务风险之间的蔓延和交互影响特征,以及现有风险管理能力的缺陷,构建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宏观体系环境层、中观管理机制层和微观核心要素层三个层次。本文从动态、过程视角入手,研究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以期为传统银行融合互联网金融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  相似文献   

4.
宋飞 《银行家》2004,(12):66-71
金融创新促进了新的金融运行模式的形成和金融业的结构变迁,推动了金融监管制度的不断更新。金融创新的实质是改善原有的金融资源分配方式,实现原有金融要素的重组,通过打破传统的运作模式获得新的更富效率的金融发展空间。由于金融创新具有明显的"破坏性"特征,尤其是大量衍生金融产品和银行表外业务的运用,客观上会出 现银行的金融风险过于集中和隐蔽、增加金融市场 的易变性以及降低金融监管效率等不稳定因 素。特别是在监管不力情况下发生的 "巴林银行事件"和"美国长期资本 管理公司风波"等,使银行领 域内的金融创新受到怀 疑,认为金融创新加 大了金融风险。正 确认识和处理金 融创新与风险 防范的关系有 利于维护金融 创新健康发展的宏观环境,推动金融和经济的整体发展,对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功能学说的角度理解,银行的主要功能就是管理风险,在管理风险的过程中获取防范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新的利润机会,金融风险不可能消除,而只能转移或降低。金融创新有着深刻的内在形成动因,每一次创新都是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合理选择,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基于市场的风险化解和防范机制。总之,在监管得当的基础上,通过银行的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精心组织、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金融会计》2006,(6):40-42
金融产品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风险,因此,基层银行在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应把防范金融创新风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投资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如果不能利用金融衍生产品的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功能,无论时一个国家经济和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风险.那么在经历过金融海啸后,中国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银行要继续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应该如何控制其风险,又如何实现营销模式创新呢?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金融创新更需要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和次级债没有必然联系,次级债风波带来的教训是未来在进行产品创新时,务必要使其内涵的风险更加透明.成功的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工具所带来的定量判断与人的主观定性判断之和.中国的银行必须确立风险控制的领导地位、提高运营效率、并且将风险控制覆盖传统领域和延伸领域.  相似文献   

8.
有关住房公积金的贷款研究一直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安全性问题和公平性不足造成的弊端使得金融创新成为必要。本文基于住房公积金贷款创新设计文献综述,提出了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的设想,并从专业控制风险、加强金融创新、扩大受益范围、加强资金流动、简化贷款流程的角度分析了住房公积金银行在贷款创新设计上的特点和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关于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在风险控制、档案管理、金融创新、资金流动以及业务服务方面的设计和构想。在构建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基础上提出业务创新的框架,进一步加深读者对建立住房公积金银行的必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跨市场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市场效应是金融创新的动因,也是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本文从金融创新理论出发,阐述了国内商业银行跨市场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内涵、特点及其效应,以深圳银行业为例,将金融产品与服务跨市场创新归纳为银行传统业务整合创新、银行传统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交叉创新、银行服务与非金融服务业组合创新、深港两地境内外市场联动创新等四个方面.作者还提出加快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跨市场创新的策略是:建立跨市场金融创新机制,培养跨市场金融创新人才,防范跨市场金融创新风险,完善跨市场金融创新监管,营造跨市场金融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专利制度保护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服务创新存在被模仿而迅速失去竞争优势的风险。本文通过建立理论经济学模型,在Bhattacharyya与Nanda对客户转换成本与创新动力的研究基础上,考虑加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本身为银行所带来的知识累积的影响,对创新银行与模仿银行进行博弈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银行除了客户转换成本之外,金融创新产品的知识累积与服务质量也对创新带来先动优势。  相似文献   

11.
表外业务是中国商业银行目前关注的重点.被银行业内普遍寄予了金融创新和创造利润增长点的厚望。本文从中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现状入手,从表外业务发展模式、当前适合的产品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赵静  郭晔 《金融研究》2022,499(1):57-75
基于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增持上市银行股份现象日益普遍的背景,本文运用2011-2019年上市银行数据,采用系统GMM和合成控制法(SCM),分析金融产品持股1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探讨《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股权办法》)限制金融产品超比例持有上市银行股份规定的效果。结果表明:(1)当单家金融产品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低于5%2时,其会利用专业优势更好地监督银行行为,金融产品总持股比例有助于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2)当第一大金融产品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时,其会利用话语权为自身牟利,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削弱金融产品总持股比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降低作用。(3)由于保险产品持股在金融产品总持股中占主导地位,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与金融产品持股的作用一致;保险产品以外的其他金融产品总持股比例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4)《股权办法》的实施有助于约束持股比例超过5%的机构投资者的冒险行为,进而降低相应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急需创新的房地产金融产品来分散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并开辟房地产投资新领域,时下,REITs成为各界普遍认同能承载这一使命的金融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增持上市银行股份现象日益普遍的背景,本文运用2011-2019年上市银行数据,采用系统GMM和合成控制法(SCM),分析金融产品持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探讨《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股权办法》)限制金融产品超比例持有上市银行股份规定的效果。结果表明:(1)当单家金融产品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低于5%时,其会利用专业优势更好地监督银行行为,金融产品总持股比例有助于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2)当第一大金融产品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时,其会利用话语权为自身牟利,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削弱金融产品总持股比例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降低作用。(3)由于保险产品持股在金融产品总持股中占主导地位,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与金融产品持股的作用一致;保险产品以外的其他金融产品总持股比例会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4)《股权办法》的实施有助于约束持股比例超过5%的机构投资者的冒险行为,进而降低相应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体制改革以及融资多元化的必然趋势。在融资需求与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以金融创新为特点的影子银行体系的急剧增长。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固有缺陷及脆弱性使得我国金融市场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是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中在阐述影子银行及金融审计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主要风险,并在审计视角下提出规避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促进影子银行体系有序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环境下,金融产品的创新具有多面性,大多情况下是双刃剑,它既有防范风险情况的功能,也同时有一些特别新出来的潜在风险。即使大多数银行内部环境已经建成了比较庞大的、比较复杂的风险管控框架,但是新产品的推陈出新带来的新风险控制,就好像新的互联网上留的病毒,需要特别大特别高的技术含量,更新一些杀毒软件才能来防御和控制。那么如果引进了国外新型的金融产品的背后,是不是也面临着大量的风险,特别是潜在的风险,与当时开始使用创新产品所要规避的那些风险之间,哪个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一体化,金融机构的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银行业的危机频繁发生。从世界各国大量的银行危机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原因多种多样,但无不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联,从巴林银行的倒闭到日本大和银行事件,从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的倒闭到东南亚经济危机,无一不验证了这一点。因此,如何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建设是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风险,必须建立健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8.
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正规金融发展不足,但也可能放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悖于宏观审慎原则。本文以《资管新规》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5-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影子银行监管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影子银行监管优化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机制检验发现,影子银行监管优化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降低投资风险,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支持了“影子银行风险观”假说;异质性检验发现,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创新密集度和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影子银行发展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不仅证实《资管新规》政策监管有效,还揭开了降低影子银行风险在微观企业创新层面的价值,为国家贯彻落实宏观审慎目标、引导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建 《金融电子化》2001,(12):75-76
一、金融创新的背景目前,国内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推出,从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居家银行、企业银行以及目前最热门的网上银行,创新的品种花样繁多,琳琅满目。这些新产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公司进军传统金融业的热潮的兴起和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推出,互联网与金融的联姻开启了新纪元。本文深度剖析了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伴随的风险,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风险的控制,对金融模式创新、金融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