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我国当前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情况,因此开始逐渐的放开人口政策,并且在2016年全面开启二孩政策。二孩政策实行以后对我国经济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宏观方面分析和考虑主要是能够提升劳动力的素质,以此减少很大的养老压力,拉动区域性经济从投资转向消费;从行业方面分析,无论是教育还是母婴或者是医疗行业都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经济常态下,本文主要对全面二孩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3.
为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开始实施二孩政策。政策的实施,使得人口出生率逐年增长。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索洛模型,分析出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但影响性小于储蓄率变动影响;考虑到克莱默人口结论,结合内生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5.
二胎政策的全面推行首先给医疗资源带来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值得整个社会层面思考分析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全面二孩政策推行背景,分析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于医疗资源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余芷晴 《财政科学》2022,(9):125-13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政府推出更为宽松的生育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由“全面二孩”政策转为“全面三孩”政策。本文构建精算模型模拟“全面三孩”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结论如下:若未实施“全面三孩”政策,基金在2033年产生累计赤字;若实施“全面三孩”政策,总和生育率在1.4-2.387,2070年累计赤字降幅达2.64%-27.32%,但未改变基金产生累计赤字的年份;基于此,若征缴率每年提高1.47%直至95.34%,并引入财政补贴、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70年累计赤字降幅达4.13%-159.53%。可见,“全面三孩”政策可降低基金累计赤字水平,政府应出台配套措施鼓励生育三孩,并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征缴率、引入财政补贴、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等。  相似文献   

7.
探究生育管控与家庭生育意愿的关系对人口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家庭福利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经典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利用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家庭生育意愿是否发生显著改变,结果显示:一方面,这一放松生育管控政策使家庭有更大的生育选择空间和更多的生育机会,从而显著提升了家庭生育意愿;另一方面,政策调整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女性群体、男性群体、城镇户口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生育意愿显著提升,其中,政策对女性生育意愿的提升作用大于男性。建议继续实施放松生育管控的政策,给予女性群体更多的生育支持,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提升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构建全生育周期的支持政策,以鼓励育龄人口生育。  相似文献   

8.
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之一,"全面二孩"政策将对中国家庭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使用倾向值匹配(PSM)的方法研究了这一政策引起的家庭结构变化对家庭金融资产以及风险资产配置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多生育一个子女将使得家庭金融资产和风险资产总量下降,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下降,并且根据老年人数量的不同,风险资产的投资类别和数额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2016年,为适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全面推广执行二孩政策,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继续释放人口红利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二孩政策执行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制度,严重影响适龄夫妻的生育积极性,致使二孩政策的政策实施效果相对低下。本项目基于我国二孩政策反应不显着现状,试图从理论上解决二孩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的路径衔接问题,并由此提出有关二孩政策执行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策是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回报及其波动性的重要因素。对中国证券市场而言,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公众普遍认为政府对股市干预过多,政策或政府有关言论出台是中国股市价格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公众也将中国股市这种受政策过度影响、政府干预过多的特征形象地称为“政策市”。  相似文献   

11.
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本文以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为样本期,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采用逐步回归法探究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市场波动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全样本时期存在显著的投资者情绪部分中介效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显著抑制投资者情绪,进而减弱股市波动。但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股市整体上行期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市场波动无显著直接影响,仅存在投资者情绪的间接效应;而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市场整体下行期间,存在投资者情绪的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仅来自个人投资者。相较于机构投资者,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更容易通过散户情绪对股市造成冲击。政府部门应重视经济政策制定出台的市场情绪面传导,及时披露相关紧急经济政策,并加强对非官方媒体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基于精算模型分析养老金全国统筹与“全面三孩”政策对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再进一步分析各项政策参数优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状况和财政责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背景下,“全面三孩”政策可以提高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各项政策参数优化措施不仅改善了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还能降低政府的财政责任。因此,为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和财政负担,应进一步完善全国统筹政策,强化生育激励和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曾益  任超然  刘倩 《保险研究》2015,(1):112-12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部分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出现支付危机,2013年实行的"单独二孩"政策能提高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吗?本文以全国为研究对象并运用精算模型研究发现:第一,在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统筹基金分别在2033年和2041年出现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第二,"单独二孩"政策使得职工医保的缴费人口增加并且受益人口增加,从而统筹基金出现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的时点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额度分别下降1.2%~15.38%和1.41%~52.77%;第三,即使改变精算模型中的任一参数设置,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所以,虽然"单独二孩"政策不能提高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金的财务状况,减轻政府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综合考虑生育率、老年抚养比和预期寿命三个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二孩政策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包含三个因素的三期代际交叠模型(OLG),分析得出生育率和老年抚养比均与国民储蓄率呈显著负相关,预期寿命与国民储蓄率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之上选取1980-2013年全球8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同时,实证分析显示生育率对储蓄率的影响要大于老年抚养比。这表明开放二孩政策、适当地提高生育率对于国民储蓄率的降低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上看,利率与股市之间有着明显的"杠杆效应"。总体来说,利率上升,股市将下跌;利率下调,股市将上涨。加息一直被股市视为重大利空之一,原因是较高的利率会吸引走部分股市资金。同时,利率的上升还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抑制企业需求及个人消费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然而最近几年的加息给股市带来的却是不同程度的上涨,究其原因,投资者预期和投资策略博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2016年1月1日零点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即允许已婚夫妇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生育第二胎。全面"二孩"政策迅速成为最热话题,在诸多行业引发连锁反应。为了解江苏省在婚人群的二胎生育意愿,并探索家庭经济能力对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我们小组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在江苏省内收集到60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股票市场是一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股票交易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结构变化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股票市场的运行又受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彤势的制约。从整个国民经济看'经济运行周期和股票市场行情的周期性变化之间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袁里。本文就中国的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舒建雄  车孝涛 《云南金融》2011,(6X):151-151
从历史上看,利率与股市之间有着明显的杠杆效应。总体来说,利率上升,股市将下跌;利率下调,股市将上涨。加息一直被股市视为重大利空之一,原因是较高的利率会吸引走部分股市资金。同时,利率的上升还将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抑制企业需求及个人消费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然而最近几年的加息给股市带来的却是不同程度的上涨,究其原因,投资者预期和投资策略博弈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在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阶段,基金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机构投资者在发展的同时,其投资行为影响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较健全的市场趋于稳定与更加完善,又可以对非理性的市场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