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涛  文梦悦  贺立龙 《金融论坛》2021,26(9):26-35,69
本文基于2014年1月-2020年9月公司债市场信用违约与一级市场信用利差省级月度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公司债违约风险传染效应.发现:(1)公司债违约风险在公司债市场内部传染并产生结构化定价效应,区域商业银行投债机制、政府兜底机制是重要的风险中介传导机制;(2)不同类型、信用等级、区域的公司债发行价...  相似文献   

2.
王培泽 《新金融》2008,(10):49-51
本文在综述信用违约互换(CDS)及其市场发展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近期美国金融市场危机对信用违约互换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指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在防范信用风险有效性及金融工具设计、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近期CDS市场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控制信贷资产风险,稳健经营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11超日债"违约事件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违约事件,动摇了投资者"刚性兑付"的信念,然而其是否系统证伪了"刚性兑付"的命题仍需检验。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以交易所公司债为样本,检验其信用价差在事件前后的变化,对超日债事件对信用债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超日债事件引起交易所公司债信用价差显著增大,但是在经济意义上并不显著;(2)民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国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3)高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低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研究结果说明"11超日债"事件仅形成了信用债定价在高低收益、不同发行人背景和市场间的分化,在信用债定价中"刚性兑付"信念仍广泛存在,尚未对市场形成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信用违约互换(CDS)的价格,本文在现金流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信用违约互换(CDS)定价的。首先,分析了保护购买方定期支付的预期保费、保护买需要支付给保护购买方的赔偿额;然后,在对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建立所需模型;最后,对该定价模型进行论证分析,分别研究无风险下的利率、合同的有效期以及信用评级这三方面对信用违约互换(CDS)定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信用违约频发,且从民营企业不断蔓延到地方国企和央企。14年,"11超日债"因未能如期偿付利息成为我国首例违约的债券。2015年4月,中科云网违约,未能支付"ST湘鄂债"利息及回售款项。2016年以来,违约事件更是加速发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29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其中有12起公募债违约事件。随着违约事件的不断增多,刚性兑付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显得更为迫切,这些都为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CDS)是一种分散、转移和对冲信用风险的重要金融工具,既具有信用风险缓释的功能,也是信用风险传染的媒介和载体。在CDS创新机制与交易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CDS交易对手间信息不对称性、CDS创新扩散、CDS交易等不同的视角探究了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机理,深入剖析了CDS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传染的原因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对我国CDS市场发展及其信用风险传染控制对策制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信用违约互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指信用违约互换的购买者(以下简称买方)向信用违约互换的出售者(以下简称卖方)转移第三方信用违约风险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而一旦出现第三方信用违约(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买方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出售给卖方,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定义简单、容易实现标准化,交易简洁,自19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国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规模相当庞大,而且流动性强.  相似文献   

8.
《会计师》2014,(14)
2014年3月7日超日太阳因不能支付"11超日债"到期利息8980万元人民币,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成为中国首例公司债违约事件。本文分析了超日太阳违约的原因及影响,并总结了这一事件带来的启示。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完善,尤其是信用评价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必须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同时投资者也要加强风险意识,对违约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针对我国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国务院、银监会等部门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意在变革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化企业.本文以我国“两高一剩”行业为切入点,以解决企业生态化转型过程中亟需资金与银行信贷规模紧缩这一矛盾为出发点,以我国推出信用违约互换(CDS)为契机,从单边信用违约互换、多边信用违约互换和地方政府作为信用违约互换卖方三种模式出发,寻求解决我国企业在生态化转型过程中融资难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陈 《会计师》2014,(7X):10-11
2014年3月7日超日太阳因不能支付"11超日债"到期利息8980万元人民币,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成为中国首例公司债违约事件。本文分析了超日太阳违约的原因及影响,并总结了这一事件带来的启示。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完善,尤其是信用评价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必须稳步推进市场改革,同时投资者也要加强风险意识,对违约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CDS会计计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以信用违约互换(CDS)为代表的信用违约产品交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会计角度上看,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远期、掉期、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上已实现与国际准测的接轨,但是对信用违约互换等信用衍生产品并无明确规范。本文探讨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基本概念,并通过比较04版和06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担保合同的不同规定,简单介绍违约互换的会计计量方法发展进程。最后,结合国内金融机构信用违约互换会计计量现状,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截至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在信用衍生品方面仍停留于初级探索阶段。本文基于中国股市、债市数据,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其CDS产品进行理论定价。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研究关于CDS定价的实证研究空白。定价中采用三种方法对违约率进行计算,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进行一定改进,以利率期限结构代替利率常数对现金流进行贴现率,提高了计算精度。之后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对信用衍生品的引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喏全球金融市场信用违约事件多发喏利用各类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管理、组合、规避风险成为重要课题喏信用违约互换工具在各国普遍应用.本文对中国CDS工具业务模式、运营机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喏对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我国股份回购制度重大修订以及债券市场债券违约潮的现实背景,以公司债信用利差为研究视角,考察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在债券市场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股份回购对公司债信用利差有正向影响,说明股份回购在债券市场存在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份回购是通过“风险防御”效应中的信息风险传导使得公司债信用利差增大。公司治理水平越低、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这种溢出效应越明显。拓展性检验结果表明,股份回购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正向影响在《公司法》修订后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溢出效应研究提供了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也为监管部门制定债权人利益保护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1—2018年在沪深交易所发生过交易的债券为研究对象,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尤其显著降低了民企债和非上市公司债的信用利差;而且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越显著;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我国债券违约频频"爆雷"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减弱市场整体违约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借助公司债的结构化定价理论和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中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机理。利用Merton的结构化模型剖析了公司债信用利差的理论影响机理。进一步,以无风险利率、收益率曲线斜率、流动性、剩余期限、到期收益率波动率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中国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无风险利率、收益率曲线斜率对公司债信用利差影响显著,流动性因素对公司债利差解释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9月23日正式发布《信用违约互换业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及相关配套文件,在原有两项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包括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内的两项新产品.  相似文献   

18.
冯谦  杨朝军 《上海金融》2006,(9):23-25,22
我国金融结构中一个突出的弊端是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资金向银行集中的现实,因此通过信用衍生产品使银行的风险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无疑是解决我国社会信用过于集中的有效方法。但我国现阶段推出的CDO信用衍生产品因定价复杂且具融资特性,并不适合在当前推广使用。比较而言,信用违约互换(CDS)不仅具有非融资性、结构简单等特点而且是构造“合成CDO”等其他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工具,因此,应首先开发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推动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  相似文献   

19.
从2014年4月"超日债"违约起,债券信用风险问题频繁。本文以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在交易所交易不含权公司债券为研究样本,风险信用风险因素、流动性风险因素及宏观风险因素等因素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分析发现,信用风险因素、宏观因素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显著,而流动性风险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自2016年债券市场集中爆发违约以来,限制性条款在债券契约中的作用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201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实证研究事件类限制性条款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1)设置事件类限制性条款越多,信用利差越高。(2)债券发行人为国有企业或公司治理水平较高时,事件类限制性条款与债券信用利差间的正相关关系会有所减弱。债券发行人所处行业存在债券违约、债券发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越强或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低时,事件类限制性条款与债券信用利差间的正相关关系会有所加强。(3)事件类限制性条款的设置会降低公司未来价值,但能够帮助评级较低的公司提高债券发行成功率。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限制性条款经济后果及债券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同时为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投资者保护条款设置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