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绿色债券标准体系、绿色债券发展现状、绿色债券发展经验三个方面梳理了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实践,总结了其发展经验在于:注重初期公共示范、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引入信用增级制度、量化绿色评估认证.之后对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背景、政策框架、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通过比较研究法,提出了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路径的建议:统一标准体系,强化激励措施,加大示范引领,培育投资主体,规范全程认证,严格信息披露,创建绿色评级等. 相似文献
2.
引入政府财政激励与证监会监管约束条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绿色债券评级评估机制四位参与者的2*2策略互动支付矩阵,并运用数值仿真分析绿色债券评级评估系统下财政激励、监管约束政策减少评估“漂绿”与评级“虚高”情形的适用条件。研究表明:绿色债券发展初期,提升政府财政激励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提高评估评级机构选择绿色债券公正评估评级的概率,但会增加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惩罚约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防范评级评估机构做出“漂绿”评估和“虚高”评级并降低监管成本;在财政激励一定时,提高监管惩罚约束中的不定期监督检查频率为绿色债券评级评估有效性带来的正向影响比加大监管惩罚力度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监管者和政府选择合适的激励约束政策提供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绿色债券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会显著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且影响效应具有产权和行业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更易受到绿色债券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绿色债券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是资金效应而非监督效应,绿色债券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第三方认证措施和“双碳”目标政策可以强化绿色债券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增长,为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了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国际经验表明政策工具可以通过建立对绿色项目和绿色债券市场的监管和扶持框架,支持启动绿色债券市场,而市场参与主体则应自下而上推动市场建设。发展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应该明确"绿色投资"和"绿色债券"的定义、认证与监督;鼓励绿色投资,提高绿色债券的吸引力,培育绿色投资者;监管部门协调一致,发布绿色债券市场监管准则和措施;扩大发行主体范围,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试点发行绿色债券。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绿色投资和低碳意识,所筹集的资金更加倾向于投资环境友好型领域.在此情况下,绿色债券因其顺应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并具备政府绿色信用背书,而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节奏.当前时期,能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我国更应该借鉴国外经验,积极发展绿色债券,并不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绿色认证等,以加快促进我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最终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6年是我国绿色债券元年.此后,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逐年增加,绿色债券种类不断丰富,债券信用评级大多在AA+以上,债券发行场所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中短期债券的发行量占比高,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量较大.与国外绿色债券比较,我国绿色债券发展存在信息披露需量化、募集资金管理有待加强、外部审核标准差别大等问题.在比较的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8.
9.
政府是绿色债券的重要发行人之一,然而我国政府债券基本上长期处于绿色债券的视野之外。本文通过对比参考国际绿色债券识别与分类标准,识别我国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实际现存数量及其金融特征并探讨适合我国的绿色标准。结果表明:第一,地方政府债券的多种绿色识别分类标准存在一致性与差异性,债券投资项目存在对应关系;第二,GBP与CBS两种识别分类标准具有完全一致性,为我国绿色地方政府债券标准制定提供可行参考;第三,以现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为标准的识别分类结果与GBP、CBS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城镇基础设施、绿色服务四个投资类别;第四,绿色性质更高的债券发行数量与发行规模均更高,但加权平均利率与加权平均利差保持在基本相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12.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作用机理分析,以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债券为例,使用2009—2019年30组省级数据从整体与区域两方面对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分析中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都有显著减排效果,但在交互项中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组合表现出负调节效应,其余组合为互补效应。区域分析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投资减排效果较强,绿色信贷偏弱;中部地区绿色债券对区域碳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互补效应也只存在绿色信贷与绿色产业投资间;东部地区单一或交互项与区域碳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减排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能源行业的上市企业为例,运用多重差分模型,研究发行绿色债券是否能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结果显示:发行绿色债券能显著促进能源行业上市企业绿色创新;能源行业中的可再生能源类、非重污染类以及国有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更好;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通过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本文的研究对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和推动企业绿色创新,促进绿色债券市场与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绿色项目名称、类型及金额等信息披露虽已较规范,但由于未建立覆盖募集资金投向绿色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机制,绿色金融债券产生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本文基于我国绿色金融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现状,借鉴国际经验,在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奖惩相衔接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机制中,建议我国制定信息更新及重大事项临时披露制度、不遵守应解释的半强制性披露要求并逐步向强制性披露转变等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环境效益信息分领域披露指标体系、披露测算方法和第三方评估机构认证强制性规定,明确机构资质及其连带责任,建立环境效益认证及披露的双层监管架构、与奖惩机制和事前审批挂钩的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和奖惩升级机制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18.
绿色债券符合环境友好的投资理念,享受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逐步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和青睐。以人民币计价发行的绿色债券,在行业宽度和发行深度上均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外绿色债券指数近两年均比综合类债券指数取得更高的回报,波动性也更低。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相对到位,规避了部分声誉风险及引致的潜在违约损失,或是其取得超额回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流动性是反映债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银行间绿色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水平较低,“漂绿”风险的降低有助于提升绿色债券流动性。本文根据《共同分类目录》定义深绿债券,使用银行间债券市场2023年2月份的双边报价数据,构建买卖价差指标,对绿色债券和深绿债券的流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不同债券类别中,绿色债券、深绿债券的流动性低于利率债劵和信用债券,深绿债券的流动性也明显低于绿色债券;在同一债券类别中,深绿债券的流动性仍低于绿色债券。实证分析发现,绿色债券的流动性主要与其发行规模有关,债券发行规模越大,发债主体融资能力越强,二级市场交易对手方越多,则流动性越好;绿色债券流动性较差,主要是因为绿色债券尤其是深绿债券本身比较少,并缺乏国内责任投资者群体。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从统一国内外绿色债券界定标准、鼓励交易平台和市场成员共同推进绿色债券产品创新、增大绿色债券的国内外推广力度等方面完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