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其成败的核心问题。从ABC 开始进行学习和探索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刘小燕 《经济纵横》1991,(12):33-39
由于计划与市场机制各自独立发挥作用条件不完备,决定了二者均存在着一定的功能性缺陷。我国现阶段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应充分利用二者的互补优势,同时注意克服各自的缺陷。就全社会而言,计划与市场的合力是普遍均衡与效率实现的基本保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需要计划与市场两者在同一范围内的共同调节。由于社会经济主体在目标、所有制形式以及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也应该体现这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寻求多样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魏福昌 《经济师》1992,(3):16-18
<正> 问题的引出 1990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面。”并作了如下阐述:(1)计划经济可以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资源合理配置,市场调节可以发挥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实行两者的结合就是要把它们的优点和长处都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6.
17.
郭健 《经济问题》1992,(8):9-11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年初南巡时的重要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对我国长期争论的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精辟阐述。我国的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属于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无可辩驳地证明,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都是其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以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进程为主线,对计划和市场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探讨,揭示了计划和市场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现实出发,探讨了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客观载体——信息,并围绕这一基本点,对与之相关的利益动力机制、物质技术手段、企业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换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体制转轨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