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两大思路(一)中介目标法框架下的中介目标选择自从中介目标出现在货币政策框架中以后,理论界对于选择哪些经济变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探讨便没有停息过,起初的理论主张主要集中于选择一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设立单一的中介目标制度。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中介目标观点和货币学派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观点,此外,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以信贷总量、汇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观点。从战后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可以看到,中介目标总体上经历了从数量型目标向价格型目标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二十年来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并引用了理性预期学派的一些观点,认为在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因素日益加强的条件下,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倾向。结论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应坚持"币值稳定"的单一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青  张丽敏 《时代经贸》2006,4(11):93-93,95
在以往文献中,依据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产生的效果,有两大主要观点——货币中性论和货币非中性论。而货币政策的效果最终又可归结为:它在多大程度上引起了通货膨胀,即货币政策绩效中的“中性”成分以及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或推动作用究竟有多大,即其中的“非中性”成分。我们在此要探讨的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是要揭开货币的“面纱”,找出其中对实际经济变量有重要影响的“非中性”成分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基于货币政策在稳定货币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两方面有效性的界定,选择了以有效性所经历的阶段来划分的“货币控制的有效性”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陈利平 《经济学》2007,6(4):1115-1126
本文在一个引入时滞、政策传导扰动和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模型中,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与货币政策效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中央银行无法及时地对经济中的扰动做出正确的估计,尽管可以利用中间目标变量和其他参考变量的实际值对目标值的偏离所给出的信息来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但仍然无法对冲击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再加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财政占优、金融占优和外部占优问题,使得中央银行无法执行其意愿的政策,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引入无助于解决货币政策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考虑金融状况的“区间—二次”货币政策框架分析货币政策规则的目标区间偏好问题,结合非对称性研究货币政策对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利率规则对通货膨胀有目标区间反应,对经济增长有线性反应,对金融状况有目标区间反应,证实了货币政策反应的目标区间特征。同时,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有非对称的反应。样本区间内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目标区间非对称偏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反应偏好,对金融状况的反应并不显著,说明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有足够重视,对金融风险的关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于辉 《经济咨询》2006,(5):33-35
在当代,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日益重要,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归宿,对货币政策乃至国家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及要求,积极慎重的选择货币政策目标,优化各目标间的搭配和组合更具有决定性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西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权衡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各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都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均有不同的侧重,其政策效果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由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所以要以中间目标作为指标,来观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防止政策过或是不及。一般的分析大多以利率、货币供应量、通胀率为中间目标,但是这些中间目标各有千秋,也有其自身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对货币政策理论包括货币政策工具理论、目标理论、传导机制理论等的研究及其各国对货币政策理论的实践或运用,都隐含着一个基本前提: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即货币政策非中性。但近二三十年来,这一基本前提却不断受到西方经济学者们的置疑,并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形成了一股从根本上否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思潮。在我国自80年代引入西方货币政策概念,并逐渐将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重要手段的情况下,这思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介目标选择是货币政策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趋向及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现阶段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及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为依据,指出了我国现行的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新的中介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0.
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和小国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中,我们将研究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及汇率固定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管理机制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探讨货币政策能否在此种情况下继续独立而有效地稳定国内经济。为此,我们建议两种制度上的约束。给定这些约束,我们证明货币政策仍然有效。同时,本文讨论了此种制度选择对发展中国家和小国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AS-IS-LM(即总供给、IS-LM)模型对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在短期内是存在的;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减弱,对价格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会不断弱化,引起的价格波动会有所增强,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总量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规定,借鉴了世界范围货币政策的经验,同时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经验的历史总结。货币政策目标能否有效实现,取决于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而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又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在货币政策工具中,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是最重要的三大政策工具。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按照市场化取向的要求,进一步灵活运用和提升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配置效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为此,自1990年代起,一些国家相继改弦更张,把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在封闭经济的假设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状况,本文认为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4.
多重货币政策目标下的双目标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目标是选择多重目标还是单一目标,决定于一国政治,经济与金融体制,根据我国政策,经济与金融体制及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与任务,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是多重目标,其中主要是仙值稳定与经济增长。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应该对币值稳定,经济增长两大目标加以量化,实施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双目标制。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2)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想构建一个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潮流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离不开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也离不开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创新。同时,要想在各个货币政策的目标之间进行取舍也变得越来越艰难,而央行要想兼顾数量目标和价格目标的转换,也需要更强的能力;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和传导机制在这一背景下也变得越发复杂。因此,只有客观地认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体系所面临的限制和困难,通过有力的货币政策改革,才能够有效地破解当前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主张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理——生产过剩、生产资本过剩、借贷资本过剩理论不相容,马克思明确否定了增加货币供应对克服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有效的观点,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也得不出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结论。货币政策有效性并非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共识,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观点更是对货币政策短期效应的有力否定。防止发生经济危机必须坚持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道路,过剩危机发生了就得慢慢消化。  相似文献   

17.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国际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以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为载体进行的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货币政策在国际间的传导方式是公开的,其对他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间接的、双向的。这就要求货币当局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促使各国在货币政策上进行协调与合作,以尽可能地保证一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共同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一个引入时滞、政策传导扰动和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模型中,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与货币政策效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中央银行无法及时地对经济中的扰动做出正确的估计,尽管可以利用中间目标变量和其他参考变量的实际值对目标值的偏离所给出的信息来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但仍然无法对冲击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再加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财政占优、金融占优和外部占优问题,使得中央银行无法执行其意愿的政策,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引入无助于解决货币政策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欣颜 《现代财经》2003,23(6):17-20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其选择和调整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目前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将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政策信用可得性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松 《财经研究》2000,26(8):52-58
本文运用信用可得性理论对我国近两年来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近期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金融机的构流动性和信用供给量,使企业与居民的信用可得性和流动性水平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其投资与消费支出,拉动了经济增长,实现了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故近期的货币政策暗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