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战略似乎人人都懂,只是理解各有不同."例如,一个看似表述清晰的战略概念或提法,通常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大家心中的理解是相同的,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引起管理者的充分重视,有些管理者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其实好的企业管理者都清楚:人才不是寻找来的,人才是培养来的,人才是竞争来的。我们常发现很多老板一心想做伯乐,然后发现千里马,我们也发现很多大学生,社会上很多年轻人,包括企业内部的一些员工,他们希望多一些伯乐,能发现他们这些千里马,如果大家都有这种思想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时平凡之中才会见真章。例如。实际上企业家如何分配他们的时间?他们一整天都在千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管理者既需要善于管理员工,也需要善于管理时间。他们必须分得清轻重缓急。他们也必须明白如何客观冷静地确定做事的优先次序。  相似文献   

4.
一些企业管理者,包括一些老板,他们终日疲于奔命,勉强支持,而企业却始终不见有大的起色,这是为什么呢?看他们的工作,想到“管理者的站位”问题。这些管理者都认为自己是领导,理所当然应该是任何时候都始终是在队伍的最前方了,要不怎么叫领导呢?其实,也许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5.
《金山企业管理》2006,(1):48-48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有一项共同点:人人都具有做“对的事情”的能力。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善用有限的时间。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实际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作建立在…  相似文献   

6.
王建和 《国企》2021,(1):70-71
岁尾年初,各企业又要开始准备团建了,然而做一次员工满意、管理者满意的团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网上大家对生活团建的吐槽,如同黄河之流水滔滔不绝。大多数管理者对“生活团建”的认知还停留在吃饭、喝酒、唱歌上,7月吃粤菜,8月吃湘菜,9月吃火锅,十分乏味,大家也都是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有的温和稳重,以理性分析见长;有的有胆有识,敢于承担风险;有的铿锵有力,不怒自威。但总的来说,他们都有很高的管理素质,能将自己的特色转化为资本,能面对不确定的市场作出果敢的决策……他们就是凭借这些过人的能力和智慧树立起管理者的威信。 威信是管理者从内在思想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象,它能散发出一种自然魅力,是一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的力量.所以说威信决定影响力。自保险市场开放以来,保险市场竞争主体不断增多,各家保险公司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有的保险公司处于成熟上升时期,需要管理者强势硬朗.从专业和制度的角度去树立威信,有的保险公司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需要管理者敏感果断,从文化和人性的角度去打造成信。 本期智库,我们采访了三位保险公司的管理者,看看他们是如何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他们有怎样的智慧使员工心服口服,从而使员工全心全意地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非要加一个"伯乐"的话,这个伯乐就是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机制。"赛马不相马"就是这种意思的体现其实好的企业管理者都清楚:人才不是寻找来的,是培养来的,是竞争来的。很多老板一心想做伯乐,然后发现千里马;很多大学生,社会上很多年轻人,包括企业内部的一些员工,希望多一些伯乐,能发现他们这些千里马。如果大家都有这种思想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马库斯·白金汉和柯特·科夫曼著的《首先,打破一切常规:世界优秀管理者与众不同的做法是什么》一书中说到,当优秀的HR管理者处理员工的甄选、激励和发展时,他们打破了一切被认为是“传统智慧”的常规。这本书讲述了“盖洛普”公司和超过80,000名职业经理人的访谈及发现。这些发现大多数都强有力地说明了每个HR管理者都是因为自己在组织里的绩效成就而成为优秀管理  相似文献   

10.
晓庄 《中外管理》2011,(2):123-123
当一个员工的过失引发企业问题时,许多管理者都在抱怨员工素质和责任心等个人因素。但是,管理者是否认真检讨过公司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呢?正像一位管理者曾说: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制度。不是某些“害群之马”毁掉了企业,而是企业不良的土壤培养出了这样的员工。企业不仅没有理由痛恨这样的员工,还应该向他们道歉:因为是公司管理上的漏洞,使他变成了“坏员工”。  相似文献   

11.
核心员工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他们不仅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是企业能否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现代管理者都知道,员工的奉献精神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员工们却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安分.他们频繁的跳槽使得管理者们不禁产生了疑问:究竟现代企业的员工还有没有忠诚可言?  相似文献   

12.
如果管理者是全透明的,就容易被下属看透,那下属就会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作为管理者,如何看待和上司、同僚、下属的关系,决定了他能否做好本职工作。西方的管理学说认为,管理者要宽宏大度、要赞美员工、要公开公正公平、要实行透明管理,甚至有所谓的“金鱼缸”的管理原则。可是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大多本土管理者正好相反,他们经常折磨下属、批评下属、不透明管理。难道本土的管理者做错了吗?其实他们这样做,一定有他们的道理。管理者面对上司时,要全透明。在狼群中,小狼为了向头狼表示尊敬,要四脚朝天,把脖子和腹部暴露给头狼;头狼做撕咬状,…  相似文献   

13.
盖高楼、修公路、造桥梁……在当今所有的市政建设项目施工中,几乎都由农村外出人员在"挑大梁"。有人估计,如果没有他们,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至少会"慢半拍"扫马路、跑贩运、搞回收……各大中城市的这些脏、苦、累行业,无一例外的由农村外出人员在"撑门面"。有人断言,假如某日他们全部返多,各大城市的运转都得"瘫痪"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流动人口约8000万左右。8000万,相当于6个上海市,或7个北京市,或8个天津市的总人口。假如他们乘坐定员108人的列车厢旅行,就得坐满70多万节车厢!  相似文献   

14.
孙建勋 《河北企业》2007,(10):18-19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每天都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管理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处理。在处理所发生的问题中时,由于管理者们太急于去解决问题本身了,他们很少拿出时间考虑问题的实质,结果是,有很多问题处理不到位,或者问题无法根本处理,也有的虽然问题糊里糊涂解决了,却不知道为什么所采用的方法会产生效果……其实,如果他们花费一点时间,哪怕是很少的一点时间去分析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所发生问题的大部分,都与企业内部的职能接口有关,  相似文献   

15.
社员没有凝聚力社员大部分是农民,单纯朴实,他们的眼光往往都着重于眼前的利益,缺少长远的计划和宏观的观察力度,并且对于风险的承受力也很低,往往很容易就被眼前的利益驱动。另一方面,在这样的一个合作组织中,缺乏高素质的管理者,合作社就没有统一的观念,没有统一的价值理念,大家都各自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人人各有其利,自然无法团结到一起,一旦有利益冲突,很容易就翻脸了,很难能够冷静长远地思考,和谐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他们或是服务在一线的物业员工,或是是物业服务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他们身上都有震撼心灵的人格力量。物业管理为每一位市民带来了不同生活方式的体验。作为从业者的物业人直接服务于百姓生活,在他们身上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他们或是服务在一线的物业员工,或是物业服务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在他们身上都有震撼心灵的人格力量。近日,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组织开展了"2015物业管理行业感动人物"评选活动,让我们一起分享这30个温暖人心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7.
木桶原理是一个可以质疑的命题 当今的管理者,不知道木桶原理的可能已经非常稀少,事实上,无数管理者早已成为这个原理热诚的信奉者和积极的实施者,他们谁都未曾怀疑过它的雄辩和实用.  相似文献   

18.
有7个人每天都要分一桶粥喝,但粥每天都不够。开始时,他们抓阎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每周下来,只有自己分粥的那一天能吃饱。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长者分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结果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相似文献   

19.
胡青春 《现代企业》2001,(11):23-24
近几年 ,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 ,向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支持、便捷的工商和税务管理程序以及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等 ,使我国中小企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 ,由于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等多种原因 ,中小企业在经营中的代理问题则显得比大型企业更为突出 ,当企业所有者同时也是管理者时 ,在公司经营上不会产生利益冲突 ,因为所有的利益及损失都是由他本人承受 ,管理者的一切行动都是为公司着想。但在一般的企业里 ,管理者并不是所有者。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 ,采取未必对企业所有者最有利的行动 ,导致企业及所有者损失。通…  相似文献   

20.
晓庄 《中外管理》2004,(9):97-97
张书恒离开了他效力14年的ORACLE中国公司.而且是不欢而散。从ORACLE(中国)公司第一任总经理冯星君.到李文谦、胡伯林.还有近来正式离职的中国区董事副总经理张书恒,以及从2002年至今先后离职的超过20位的中层管理者,为什么他们离开时,都带着不满和失望?为什么他们会抛弃ORA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