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推进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调动县级政府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我省决定对生态建设较好、努力程度较高的县(市、区)给予奖励和扶持。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将生态补偿政策引入英国国际发展部的可持续生计能力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政策对居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生态补偿对可持续生计能力的直接影响效应为0.182;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059、0.104、0.066、0.053,总的间接效应为0.282;生态补偿对可持续生计能力总的影响效应为0.464.因此,精准的生态补偿政策能够实现以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造血式"扶贫.  相似文献   

3.
林诗贤  祁毓 《财政研究》2021,(6):85-103
区域生态环境政策制定需要协调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制度下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作为识别生态环境保护的外生冲击,基于2006-2016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采用PSM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区位导向型生态环境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并识别地方政府在面临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下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的实施提升了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但同时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相对下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同时,抑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财政收支缺口越大的县,地方政府发展工业的激励越强,进而面临着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的风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未得到明显提升,这与生态功能区的激励结构有关.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约束性"的生态环境政策需要做对"激励",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稳定政策实施的预期.  相似文献   

4.
《新理财》2023,(4):26-27
<正>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补偿加速推进,初步建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十年来,我国生态补偿已基本覆盖重点生态功能区与流域、大气、森林、草原、海洋等重点领域,建立了森林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持续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实施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建成了世界范围内受益人口最多、覆盖领域最广、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矫正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外部性问题,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激励流域生态服务的足额供给。云南流域资源丰富,生态建设工作艰巨,急需尽快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国际和国内的成功模式为云南省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建议以珠江流域生态共建基金为突破口,优先开展大型出省河流下游省份对云南的流域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6.
史家雯 《金卡工程》2010,14(5):128-128
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球许多国家都给予其高度关注。要实现人类与自然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本文从生态补偿的法律内涵入手,着重谈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并对其建立和完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朱静 《新理财》2011,(6):66-67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仍存在着推进城镇化进程与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之间的矛盾。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居住地生态环境的优劣。秦巴山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该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是以汉源镇作为研究对象,它位于秦巴山区的贫困地带,地处"南水北调工程"起点汉江的源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因素,在生态补偿政策推进的背景下,研究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与意愿情况对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秀娟 《金卡工程》2010,14(2):78-79
生态补偿制度是环境资源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制度。生态补偿一词来源于生态科学,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也有有关生态补偿的规定,然而我国生态法学界对生态补偿的研究不局限于法律法规中对它的规定,而是极大的丰富了其内涵。通过对以上现象的分析并经过论证笔者最终提出生态补偿的法律概念。  相似文献   

11.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处理好资源开发、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本文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分析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建设中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闽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有必要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以闽江流域为例进行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在基于闽江流域的生态补偿背景下,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闽江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难点与问题,并利用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设计了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土地荒漠化与我国生态移民政策研究/朱文玉,徐晗宇刀环境科学与管理(哈尔滨),2(X巧.5.70一71,如国际生态补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高彤,杨妹影刀环境保护(京),2(X巧.10A.71一76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政策评述/冯东方,任勇,俞海…刀环境保护(京),2(X巧.roA.38一43世界银行的  相似文献   

14.
王迅 《中国金融》2015,(2):79-81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一,同时要求把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作为我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前主要依靠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生态保护和维持经济发展,受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开发性、商业性、民间性等多渠道资金很难进入。因此,如何构建和优化适合生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而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包括了完善的生态制度、发达的生态经济、先进的生态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既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必要保证。2001年,中央财政正式启动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作。以此为标志,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以下简称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姚丽婷 《时代金融》2014,(12):164-165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在协调区际功能分工、利益冲突,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研究进行综述,回顾了生态补偿的内涵、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近年来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生态补偿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和实践经验,结合甘肃省实际,通过市场交易、生态权属交易和生态保护补偿等路径,借鉴碳金融模式和公共基础设施成本补偿机制模式,提出可通过组织专业团队、创新政策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财税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立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试验区。  相似文献   

18.
杨虹  张柯 《北方金融》2020,(1):39-47
近年来,在云南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通过生态扶贫补偿理论,对生态补偿和精准扶贫的内在联系与逻辑进行分析,探究云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扶贫补偿机制,并将其分为生态扶贫补偿对象机制、生态扶贫补偿标准机制、生态扶贫补偿方式机制以及生态扶贫补偿政策机制逐一进行研究,并对云南民族地区的生态扶贫补偿机制提出了加快市场机制引入、鼓励贫困对象参与及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发展好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维持并提升自然资源的碳吸收水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文介绍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分析了生态补偿机制在制度框架、资金利用、价值核算以及效率评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财政厅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各地意见,找准政策着力点,按照明确权责、奖惩并举的原则,自2009年起建立并不断完善形成了生态补偿与考核奖惩相结合的省对下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