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资助,中国农业部产业改策与法规司、中国南京农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合作研究的<以国内区域流通为重点的中国粮食市场政策研究>课题,经过中澳双方历时两年多的合作研究后顺利完成.2001年9月7日,课题组在北京举行了中国粮食体制市场化改革课题报告会.  相似文献   

2.
在粮食市场化流通新格局中,改制后粮食企业“为”什么?怎样经营?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新课题。笔者认为,改制粮食企业要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方法,以及产业投向和转型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努力实现“三大转变”,增强流通功能,才能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确保地方粮食安全,最终实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4.
自从200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粮食市场迅速扩张,各粮食企业也承借改革东风不断发展。合并、重组、扩展、纵深等各种经营发展模式层出不穷,经过十年的发展,各类粮食企业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经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6.
浅析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以来,我国粮食主销区相继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就其内容而言,此次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粮食主产区仍保留定购任务,但主销区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对主产区原有的粮食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政策机制自1992年我国提出“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以来,粮食购销体制开始由“双轨制”向“市场化”转轨。9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对保护粮农利益、搞活粮食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随着出现了“卖粮难”、“地区…  相似文献   

7.
王殿安 《农业经济》1993,(10):29-31
所谓企业经营行为的市场化(简称企业的市场化),即把所有的企业都推向市场,使企业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供、产、销等经营活动的安排,对内对外经济关系的处理等都按照市场法则,依靠市场调节,使市场成为企业的“最高指挥官”。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实行市场经济,关键在于实现企业经营行为的市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没有活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经营行为的市场化程度。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企业的市场化也需经历一个过程。影响企业市场化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国家对企业的干预程度,即企业的自主权有多大;二是企业本身的素质;三是市场环境。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市场化的障碍还非常多。首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严重落后,政府(主要是经济管理部门)职能还没有根本转变,对企业的干预过多,该放的权力还没有  相似文献   

8.
2001年,国务院批准浙江、上海、福建、广东、海南、江苏、北京、天津等8省市在全国率先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在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购销体制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在新旧粮食购销体制交替时期,如何改变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使之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要求,本文拟从分析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入手,就粮食补贴政策调整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粮食政策调整的市场化取向与国家宏观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影响粮食政策市场化取向的因素分析1.1市场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根据党中央的改革部署,未来5~10年将是中国从初步建立到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标志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取得基础性的支配地位,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基本完成向间接调控转变,现代产权制度、信用制度基本确立,基本形成市场经济的法治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重塑市场经济微观主体为中心环节展开的。但是对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的重心必将由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在市…  相似文献   

11.
<正>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这标志着我国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的开始。自此,我国进入了供求决定粮价、市场配置粮源的新时期。为了在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政府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对粮食市场实行了宏观调控。目前,除了粮食进出口调控机制以外,政府还握有三大法宝,即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临时收储计划以及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这些政策是怎样演变的?对粮食市场调控的效果如何?为此,笔者赴四川省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腾 《齐鲁粮食》2002,(4):19-2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粮食主销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是当前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全面放开粮价、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笔认为,当前粮食企业必须做到“三个突破”和“三个确立”。  相似文献   

13.
兰录平 《农业经济》2013,(1):114-116
建国以来,我国适时调整粮食购销政策,推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从缩小计划管理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半放开到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逐步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粮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购销新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也要适应新形势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后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向如何?笔者从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健全粮价形成机制、改善宏观调控四个方面作了浅显的探讨,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趋势,各地粮食产业化经营得到了迅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我国粮食经济发展的新如何适应宏观粮食经济发展,振兴粮食经济,实现二次创业,是摆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企业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粮食经济进入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总趋势,居安思危,争取主动,紧紧围绕实现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确保职工队伍稳定这三个目标,扎实而富有成效地做好应对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准备和实施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初步建立起确保我市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探索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减员增效、妥善安置富余人员、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的有效途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广西全面启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实行了“一取消、两放开”,即“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打破了以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垄断粮食收购的局面,对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业务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1.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规模较以往出现较大萎缩。2002年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43万吨,比2001年减少44.58%;2002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76%,比2001年下降2.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国有粮食企业,特别是承担所谓“政策性业务”的购销企业,当务之急是彻底改变躺在“政策性业务”温床的习惯、靠吃政策性补贴过日子的思想,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主题,研究和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谋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什么是粮食产业化经营粮食产业化经营,就是把人为割断的产加销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购销、加工企业为依…  相似文献   

19.
一、从我国粮食流通沿革看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 ,粮食流通大体可分 3个阶段 ,即从生产导向开始 ,经过销售导向 ,进入市场导向。第一阶段 :生产导向阶段。从 1 95 3年 1 1月到1 984年底 ,是我国粮食的统购销时期。粮食统购统销保证了国家对粮食流通的垄断 ,基本上满足了城乡缺粮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并通过工农产品交换“剪刀差”的形式为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积累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粮食严重短缺 ,长期求大于供 ,从而形成了以生产为中心的流通格局 ,生产者追求的是粮食生产数量而不问质量 ,粮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