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生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从长期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路径来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可以弥补因其他要素收益递减而带来经济增长停滞这一局面。如果经济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决定的,那么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家财政政策干预下,以内生增长为动力,逐步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向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投资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2.
内生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从长期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路径来看,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可以弥补因其他要素收益递减而带来经济增长停滞这一局面。如果经济增长率是由内生因素决定的,那么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家财政政策干预下,以内生增长为动力,逐步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向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投资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3.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就是说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自此之后,我国...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财政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及不变要素假定,一国经济增长将最终达到稳态均衡和零增长,因此财政政策仅在短期调节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对于长期经济增长则无能为力。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合适的财政政策在一国经济长期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约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我国要保持持续的长期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财政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5.
由刘宏杰博士所著的《中国财政政策取向与经济平稳增长路径分析》于2010年9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高级宏观经济学所涉及到的索洛、拉姆赛和罗默等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和MATLAB等多学科知识,以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为实证研究的起点,改变了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封闭型经济的假设,在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个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平稳增长路径下的财政政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有关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应该淡出问题讨论非常激烈。从积极财政实施的时间来看,该政策已经由短期政策转变为中期政策。通过分析当前经济中存在的一些危机现象,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在一些方面的作用已经减弱。同时,由于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实施时间较长,受其它因素的抑制和依赖,又决定该政策此时不宜淡出。因此,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应该而且必须转型,即转型为稳健的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出现了愈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通过建立环境约束下的将经济系统划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和新技术研发部门的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环境污染、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运用稳态增长解来分析它们之间的理论意义以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蒋随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3,(6X):156-159
要激活、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源泉,这对经济增长有直接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调整要由单纯的生产领域向系统的制度安排转变;另一方面就是制度创新,当然对中国来说,这是更困难也是更有意义的。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制度创新是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发力点。政府要做的就是需要培育经济内生的增长动力,这是中国经济真正健康而持续成长的最高效的引擎。就此而论,制度创新指向是明确的:要依据环境和资源两条主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相似文献
9.
一、扩大财政资金总量是财政政策的核心问题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没有资金是寸步难行的.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扩大资金总量,为此发行了2000多亿元的国债.地方不搞层层扩张,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但要支持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扩大资金总量.作为地方而言,扩大财政资金总量,更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理由:一是受大气候影响,地方经济仍没有走出困境.二是由于银行“惜贷”、企业“惜借”,影响厂社会资金周转.三是目前地方财力有限,如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只有4.92%,与全国10%、发达国家30%以上的比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探讨最优财政支出构成比例,本文将不同产出弹性的生产性财政支出项目内生于生产函数中,构建了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出结构模型.按照功能将预算内全部财政支出进行分类汇总后,利用1997 - 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财政投入的现状,实证结果发现经济建设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公共服务类支出次之,社会性支出最小,最后提出了财政支出项目未来调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一个广义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三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中国1978—2005年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在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积极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果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均要强于财政政策,长期内,积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一直有递减的正效应,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挤出效应的影响,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宏观经济目标构建成以经济增长为根本、兼顾其他重要目标实现程度的目标体系,以此作为评价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标准,避免了多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对我们评价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误导,同时又为分析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府以金融手段化解财政风险的行为,即为财政风险金融化。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抑制财政风险,但是,它不仅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大纳税人的税负,还会导致财政风险的持续上升,因此,从长期来看,财政风险金融化会向上推动经济风险,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中国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财政风险金融化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模型的抑制效应,若不有效限制这种政府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1993-2013年的国民经济数据为样本,通过参数化和数值模拟估算,比较了相关拥挤性和规模拥挤性对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两种拥挤性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有效性及最优财政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关拥挤性和规模拥挤性与长期经济增长率负相关,相关拥挤性与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经济变量人均取值正相关,规模拥挤性与均衡增长路径上主要经济变量人均取值负相关;相关拥挤性减弱了财政支出政策的扩张效应,对税收政策的扩张效应影响较小;规模拥挤性对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扩张效应影响比较强烈,对最优宏观税负和最优财政支出规模没有影响;最优宏观税负随着相关拥挤性的增加而增加,最优财政支出规模随着相关拥挤性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用简单内生增长模型考察资源禀赋所有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随着政府拥有的资源份额提高,均衡税率会降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则会升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平衡增长路径上分散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达到社会经济增长总量最优的水平。在内生增长框架内,引入自然资源可以明显改变政府行为,并提高经济增长绩效。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财政体制与政策的宏观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对于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评价大都与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相联系,缺乏与财政体制改革和经济转轨阶段性演进相联系的考察,而这两个被忽略的方面可能正好是影响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原因.本文试图从更宏观的视角分析五年来财政体制与政策的基本关系,并提出下一步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效率等环境变量对财政预决算偏差的影响,本文构建三个理论假设并通过面板数据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符合预期。研究表明:上述各要素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稳定关系;地区经济增长对预决算偏差的影响最为显著,呈现正向扩大效应;地方政府效率与预决算偏差的长期关系更加稳定,且对预决算偏差具负向冲击力;财政预决算偏差中,支出偏离度与收入偏离度的关系微弱,弹性系数较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缩小预决算偏差,我国应优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降低GDP指标权重,重视提升地方政府效率,推进建设规范有序的现代财政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