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资源已成为国家之间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主导因素之一。南亚的缅甸在能源资源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和印度均是缅甸的近邻,且均在缅甸天然气开发上具有重要利益,符合两国实现能源供给多样化,加强能源安全的计划。并且中国在缅甸石油管道建设可以给中国提供一个绕过脆弱的马六甲海峡的陆路石油通道。因此,建设穿过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被中国视为至关重要的安全资产。本文将全面审视缅甸的天然气地缘政治,包括缅甸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历史,政治背景及主要利益攸关,重点是讨论中印围绕缅甸天然气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来起,中国帮助苏丹建立起来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并逐步成为苏丹石油工业的主要投资国之一。在巨大的石油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因素干扰下,西方大国借机意欲重返苏丹,利用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严重干扰了我国企业在苏丹的正常的能源投资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末起,中国帮助苏丹建立起来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并逐步成为苏丹石油工业的主要投资国之一。在巨大的石油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因素干扰下,西方大国借机意欲重返苏丹,利用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严重干扰了我国企业在苏丹的正常的能源投资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内能源资源匮乏,保障能源安全成为了印度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印度积极谋划泛亚天然气管道建设的"三线计划"。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三条天然气管道呈"丁字形",有利于印度构筑以自身为核心的亚洲能源安全供应网;有利于印度改善同邻国的关系,加强彼此依存度,实现地区稳定;有利于提升印度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地位。三条管线至今仍未完成的原因主要源自各国势力在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斗争。因此印度应该积极调整管道外交政策,协调美国及其南亚邻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和矛盾;通过南盟地区性组织加强南亚各国的经济融合增加共同利益;此外,中印在这一地区的多边能源合作也能起到保证项目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环境分析及中国的突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格局及主要竞争因素,权衡大国之间的抗衡与制约态势,全方位评估博弈矛盾基内的地缘政治风险。指出面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多层次地缘政治封锁,中国应该制定机动灵活的石油地缘政治策略,利用国际合作、经济援助等手段,发挥优势,实现中国在中亚里海地区油气地缘政治“突围”,有利于中国油气安全保障及供应多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杨云安 《魅力中国》2011,(12):16-16
蒙古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地缘特点,蒙古处在中俄两大邻国之间,一直根据自身的地缘政治特点制定地缘安全政策,与世界各大国发展关系。蒙古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发展和走向十分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贾怀东 《产权导刊》2012,(12):25-27
页岩气是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天然气工业化勘探的重要领域和目标。页岩气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和商业开发成功,深刻改变了全球天然气市场分布和供求关系,对全球能源进程和地缘政治格局也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战略地缘与中国海军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地缘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 ,提出了“战略地缘”的概念 ,并在对地缘与战略地缘的区别进行辨析的基础上 ,论述了战略地缘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同时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就地缘特征对国家军事力量建设和海军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文章着重对中国地缘特征及其对发展海军的影响做了分析 ,提出应从 2 1世纪初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与重组着眼 ,抓住战略机遇期 ,力避大陆濒海国家的地缘特征对海军建设可能产生的制约 ,加快发展中国海军 ,重新架构中国国家战略地缘 ,以确保国家利益和安全边界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报告》2007,(167):1-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日益复杂,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该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报告基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案例研究,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讨论了我国大型国有石油公司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总体思路和创新方向,提出了这一领域公共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6月16日结束的俄罗斯、乌克兰和欧盟三方天然气问题谈判再次无果而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在随后发出的通报中称,从莫斯科时间16日上午10时开始对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实行预付款供气机制。这意味着乌方如不付款,俄罗斯将暂停对乌供气。长期困扰俄乌关系的"斗气"风波,此次是否将使双方走向决裂?又将对地区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何种影响?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缘经济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缘经济学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词语,但人们对于它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和误解。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缘经济学的定义是模糊的,其主要观点的归纳也是零散、缺乏系统的。本文考察了对地缘经济学概念的不同理解,辨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地缘经济学的定义,然后对地缘经济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文章最后就地缘经济学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地缘经济学的未来发展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北极地区地处地球北端,为常年寒冷冰冻地区,人烟稀少。近年来,北极地区似乎突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其原因则在于随着北极地区气候环境的变化,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前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极各国在北极领土和水域中的争端日益升级,与此同时,我国在多个领域受到北极事务演变的影响,在北极地区有着利益和责任,以合作的姿态参与北极事务是我国与其他相关国家合作共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石油价格上涨,牵动了全球经济神经。2003年原油价格还稳定在25美元左右一桶。但进入2004年以后,原油价格不断上扬,现在已经突破75美元一桶。美国投资银行高盛的分析报告甚至认为,原油价格最终将超过100美元一桶。种种迹象表明,廉价石油的时代结束了。石油价格上涨,除了投机以及地缘政治外,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导致对石油的需求持续提高,而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供应却日趋紧张。  相似文献   

14.
“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 2 0世纪美国地缘战略三次调整的基础上 ,剖析“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的新变化 ,认为“9·11”以来美国地缘战略变化有五 :一是改变以大国为对手的地缘战略观 ;二是更重视亚太 ;三是结盟政策更趋于灵活 ;四是更重视空中力量建设和空军行动 ;五是“对前沿部署”做了调整。美国地缘战略调整对全球地缘战略态势产生了四大影响 :大国地缘政治对抗烈度下降 ;从中东经南亚、中亚、东南亚到东北亚的亚洲沿海带成为全球地缘政治活动的最活跃地带 ;印度崛起加快 ;世界能源格局也在变化等  相似文献   

15.
对济南市地缘经济关系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缘经济关系是指不同地区在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对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参照并改进了已有的测度地区间地缘经济关系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对济南市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分析了济南市地缘经济关系的优势和劣势之所在,最后据此对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的概念和内涵出发,试图提炼出一些基本的具普遍性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从而提出地缘科技学的概念和内涵.并指出了地缘科技学这一理论.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楚仁  陈瑾  张楠 《亚太经济》2017,(3):120-129
出口地缘结构反映了一国出口的市场定位、地理方向、出口能力及其经济地理和政治结构。文章采用1997-2014年BACI双边贸易数据库、CEPII引力分析数据集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分析金砖五国出口的不同技术复杂度产品的地缘结构差异问题,及其出口市场的地理结构和出口发展潜力。研究发现,金砖国家出口地缘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整体上,巴西的出口地理范围最远,俄罗斯最近,中国、南非和印度居中。出口目的国在金砖国家出口总额中占比,与该国与金砖国家距离及产品技术复杂度呈显著负向关系。此关系对不同的金砖国家来说显著程度不同:俄罗斯最强,巴西和印度最弱;并且与这些国家的地缘特征、经济地理因素和地缘政治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喀什经济开发区是中央面对当前地缘政治形势做出的合理的地缘战略选择,是对西北地区地缘经济、政治的一种整合,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设立喀什经济开发区,有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与中南亚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本文基于地缘政治理论,阐述了建立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地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虽然借助地缘优势,黑龙江的民营油企未能实现探足俄罗斯的破冰之旅,但对于这些历经市场与垄断洗礼存活下来的最后的石油客而言,阿穆尔河对岸相对低廉的油源依旧充满了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国际金融危机已渡过最坏的时期,但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还有诸多不确定性。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地缘经济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成了亚太地区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转颓为增的重要掣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