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通讯》2011,(11):59-59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的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存在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还是业已存在于其他国家?中国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而能迅速崛起的奥秘何在?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误读中国崛起?中国崛起的文化内涵有何深意?带着这些极具使命感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美 《环球财经》2014,(8):34-36
中国经济有泡沫化风险 Q《环球财经》:您在2003年出版了《中国崛起》一书.热情赞誉中国经济的腾飞。但2013年您出版了《中国崛起的终止》.开始看衰中国的前景,今年年初又出版了一木新书《中国停滞的核心》.是什么导致您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产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今年,国家火炬计划实施已经20年,中国改革开放迄今已经30年,加上“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持续发展,中国崛起之势势不可挡。问题是:如何崛起?靠什么崛起?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使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实力。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如何评估中国崛起的经济基础呢?  相似文献   

5.
[美国彭博新闻社8月13日]在关于中国崛起的所有激动人心的描述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可能是关于中国股市的。现在,中国股市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崛起引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流和深度交融,也引发了在中国形象和中国责任问题上的论战和交锋。今天,中国国家的快速成长仍未摆脱一些国家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歧视、对中国文化的轻视、对中国改革的排斥和对中国崛起的不安。向世界说明中国,特别是展示中国的责任,是中国知识分子在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时必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突围? 中国企业真的需要突围吗? 在一片中国崛起和中国制造的舆论声中,郎咸平教授的一再警示显得相对异样。  相似文献   

8.
瞿静 《魅力中国》2011,(14):332-332
本文通过对“中国威胁论”的论据梳理,透视了“中国威胁论”背后的日本是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视角,最后提出了超越威胁论的设想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彭念 《魅力中国》2010,(29):64-64
确保稳定而长期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崛起的必备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已经开始对其能源来源及输入方式进行多元化调整,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政治、安全、恐怖主义等一系列因素,中国目前的能源安全形势依然面临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0.
日本思想界与实务界都重视新近有关“中国崛起”的说法。在日本近代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探究了“中国崛起”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获得理解,指出虽然日本思想流派纷杂,却因为日本在面对近代化的欧美时,向来是以东亚作为其现身的身份,所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是日本思想界自我认识的关键,如何规范中国在东亚的位置将影响日本面对欧美的现身策略。即使日本思想界在本体论上赋予中国某种东亚性质,但实际上并不能决定日本面对中国的政策。在日本思想界既有的亚洲论述以及有关中国东亚性质的语境中,极少有由中国单独面对西方的理论主张,可是“中国崛起”的论点恰恰暗示了中国不必先结合日本,就可以单独面对欧美。这是为什么日本思想界一旦面临“中国崛起”这样的课题,其所能提供给政策界的视野十分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6,(22):12-13
[德国《每日镜报》5月23日]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叫“谁害怕黑人”,到我们下面几代人或许它就该叫“谁害怕黄种人”了吧?至少当我们关注有关中国崛起报道的时候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这些报道警告我们,要当心这个“新世界大国”,其军费开支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一个“黄色巨人”,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中国似乎在一夜之间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跃升为无所不能、让西方知道什么是害怕的强国。  相似文献   

12.
“北京共识”以及与其相反的各种有关中国的描述,都是伴随中国崛起而产生的自然反应,是围绕中国崛起而必然出现的国际关系大调整、国际战略思想大调整的一部分。中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为复杂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崛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果说,将这十年称为中国崛起的第一阶段,那么下一个十年就将是中国崛起的第二阶段。中国最终能否完成崛起,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下一个十年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所保持的稳定的高速增长,使“中国要不要崛起”似乎已不是问题,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的和非经济的问题,使“中国能不能崛起”和“中国崛起对世界是福是祸”成为近几年一直令世界困惑而引发国内不断探讨的问题。4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5年公正式开幕前一天召开的“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圆桌会议,可谓是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试图找到答案的最为集中的解疑释惑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入世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因素的增长打破了世界经济原有的均衡。于是“中国制造”与“贸易保护”、“中国发展”与“经济霸权”、“中国崛起”与“遏制中国”的矛盾逐步尖锐化起来。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在宏观上调整发展战略,而且必须在微观上讲求竞争策略,以实现我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崛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外界的看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一种机会,二是将之看成是一种威胁。表现在政策层面,前者主张要积极参与中国的发展,后者则鼓吹要拖延、遏止和围堵中国的发展。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到今天开始产生巨大的外在影响。因为各种外在影响的复杂性,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仍将继续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17.
华盛顿决策者、美国中西部工人以及其他数以百万计人士对中国崛起为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感到忧心忡忡。民主制度与自由企业必须相伴而生,这是西方人的信条。但是,中国正在从一个缺乏生机的经济体变成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市场,而一切都在中国共产党的控制之中。  相似文献   

18.
小平同志指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这个“猫论”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个经典的论断,打开了改革与开放的崭新局面。时代不同,环境也有所变化,中国经济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建立在高消耗、拼资源的基础上。“人口多、底子薄”是中国崛起过程中明显的一个特色,由此引发的系列反应,会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新的特色和新的现象。除此之外,中国的崛起过程中资源、成本、崛起模式等都是专家、学者研究讨论话题的焦点,在“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上.胡鞍钢教授所探讨的“绿猫”论等话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魏达志 《特区经济》2011,(12):12-12
<正>改革开发30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外关于中国崛起、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探索、中国范式的讨论和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特别是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中国更是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不少的问题。因此,当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路口,必须谋求新的  相似文献   

20.
张怀珍 《发展》2002,(9):15-15
中国加入WTO的最大机遇是什么?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仅要看到各行各业的具体问题,还要更深入、更全面地研究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应当说,加入WTO对中国的最大机遇是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来加速自己的经济发展,而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面对入世加速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为什么加入WTO,有两个大的背景需要考虑。一个是全球化的大背景,另一个是中国改革的大背景。90年代以来,世界上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且在不断加速。什么是全球化?简单概括,全球化就是人们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消费。全球化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