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原始人类采集、狩猎活动源远流长。简单的人工种植、养殖活动约万年历史。迄今可知的农事诗创作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口头农事诗创作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原始采集、狩猎、农业、畜牧业,成为诗歌(最早的文学样式)创作的源泉,也就有了先秦以农业生产活动为题材的农事诗。原始社会黄帝时代《弹歌》、伊耆氏(神农氏)时代《蜡辞》等为代表的原始农事诗,《诗经·豳风·七月》等为代表的奴隶社会后期农事诗,是文学起源于农事生产劳动的直接体现。与先秦农业生产活动相联系的农事祭祀活动,作为先秦农业生产的文化延伸,构成了农事诗的又一题材和创作源泉,使先秦文学题材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确定纪念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水与文化”,表明了各成员国对水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任何民族、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水崇拜作为一种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在中国这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度里,延续了数千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民俗等诸多领域。水文化的人文理念是人与水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相互关系的人文文化,地球表面70%的面积是水,占据人体70%的物质也是水,水给了人生命,人借水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中国是诗的国家、文的国度,文学史上记载最早的文学诗作《诗经》,已存在2500多年,这部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文学艺术的重要源头,其开篇之首,就是一首以水为题、以水为媒的爱情诗篇:“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诗经》的305首诗歌中与水相关的人文情怀,竞占到100余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口号:“耕三余一”。语出《汉书·食货志》,曰:“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蓄”。那曾是两千年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追求的目标。所反映的大致是铁器牛耕时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它提示给我们一条研究我国历代农业生产水平的途径。一、战国秦汉时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战国秦汉之际,全国逐渐进入普遍使用铁器牛耕的阶段。史籍上保留了颇为丰富的反映那一时期里农业产量的材料,但是材料有断代的问题,数据间或有出入,特别是当时有大、小亩和大、小石等计量制度的差别,今天进行准确的折算有些困难。本文试从另一个角  相似文献   

4.
<正>小夫妻双方父母互称"亲家",这一称呼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最初这一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因此,唐代诗人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五代十国时期又出现了亲家翁的称呼。《五代史·刘目旬传》载,刘目旬与冯道是姻家,二人并任宰相,冯道罢官后李愚代替了他。李愚向来嫌恶冯道的为人,  相似文献   

5.
枣树是我国最早栽培的果树之一,至今已有三千来年的历史,《诗经》中就有'八月剥枣"之说,《史记·货殖列传》里也有"安邑千树枣"的记载。古人将其与李、杏、桃、栗一起称为'五果",和"五谷"栩对应。枣可生食,也可加工成蜜枣、醉枣  相似文献   

6.
一、《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学专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农业史上最早最有价值的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后魏贾思勰,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南)人,曾任高阳太守,经营过牧业。该书编纂成书于公元六世纪30-40年间(533-544)。引用《诗经》、《周礼》、《尔雅》、《管子》、《吕氏春秋》、《汜胜之书》、《四月民令》、《广志》等先秦至魏晋古籍100余种,农谚20余条,亦有询访老农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资料。全书11万多字,共十卷,九十二篇。所记述反映的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以山东地区为中心。贾氏除原籍山东外,还到过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足迹遍布黄河中下游。所论涉及农作物栽培、耕作技术、农具、牧畜、兽医、食物加工、蔬菜、果树、茶竹木等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农业经验。书中所载旱农地区的耕作和谷物栽培方法、梨树提早结果的稼接技术、树苗的繁殖方法、家禽家畜的去势肥育技术、以及多种农产品加工的经验等都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书中《杂说》、《货殖篇》为后人掺入。本书北宋于禧四年(1020)初刻。今见最早刻本为日本高山寺所藏北宋崇文院刻本,只残存五、八两卷。国内通行的《四部丛刊》本为影印明抄本。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本。今人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1998年8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管义达译注《齐民要术今译》(2003年,内部刊印)等。从明代以来,共刊行20余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淡水养鱼史资料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淡水养鱼事业,也和我国农业一样,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古代劳动人民在渔业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是极为丰富的。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我国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虽然至今尚无一部完整的淡水养鱼史,但是在浩繁的古代典籍中,有关我国淡水养鱼史的资料还是不少的,尽管是东鳞西爪,倘加以综述,不难窥见我国渔业遗产的丰富和珍贵。战国时期范蠡所著的《养鱼经》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文献。其中所述池塘设计、鲤鱼繁殖等方法,对现今的渔业生产仍有参考价值。因此发掘古籍中有关养鱼的史料,探求淡水养鱼的历史经验,是件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清代沈同芳曾说:“渔古无专业,故亦无专史,但《尔雅》、《诗经》、《周官》、《礼记》,繁征博引,一切渔具鱼类,颇借之以传,不可谓非渔史之一助。”  相似文献   

8.
<正>漫无边际地说大话被喻为"夸海口"。"海口"今天指内河通海的出口,其实最早指的是孔子的口。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封为至圣先师,其命相也被神化。据《太平御览》引《孝经·援神契》记载:"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意即孔子的嘴大而深,就像大海一样;孔子说的话,就像弥漫着光泽和香气。这是"海口"一词的最早出处。后世再没有圣人能跟孔子相比,"海口"一词进入民间俗  相似文献   

9.
贝母的名字听上去就不同寻常,早在《诗经·国风·鄘风·载驰》中就有"陟彼阿丘,言采其蝱"的诗句,而在宋代朱熹的诗经研究著作《诗集传》中则有解释:"蝱,贝母,主疗郁结之疾."实际上,贝母的名字来源于它独特的鳞茎,贝母的鳞茎形状像几个大小不一的贝壳聚合在一起,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  相似文献   

10.
<正>漫无边际地说大话被喻为"夸海口"。"海口"今天指内河通海的出口,其实最早指的是孔子的口。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封为至圣先师,其命相也被神化。据《太平御览》引《孝经·援神契》记载:"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意即孔子的嘴大而深,就像大海一样;孔子说的话,就像弥漫着光泽和香气。这是"海口"一词的最早出处。后世再没有圣人能跟孔子相比,"海口"一词进入民间俗语,不  相似文献   

11.
丁建川 《中国农史》2013,(1):127-132
"缴耕"一词仅见于元代王祯《农书.农桑通诀.垦耕篇》,字面意义为"绕耕",有两种基本方式:"向外缴耕"和"自外缴耕",分别与《齐民要术.种瓜篇》记载的"顺耕"和"逆耕"相对应。前者指耕地时从地块的中间开始耕,像画圈一样由内至外顺时针耕到两边,垡土方向相对,现代耕作学称为"内翻法";后者指耕地时从地块的右侧开始,像画圆一样由外至内逆时针耕到中间,垡土方向相背,现代耕作学称为"外翻法"。通过对山东一带方言进行实地调查,山东方言词称"内翻法"、"外翻法"分别为"扶耕"和"绞耕",二词反义对举。《农书》"缴耕"所从出的注文实际上指的是现代耕作方法中的"三区内外翻交替耕法"。  相似文献   

12.
江南人以稻米为主食,相传神农氏是最早发明、制造农具和教农民耕作的人,至今江南各地仍然有许多主祀神农氏的庙宇,那尊神像的最大特征,就是神农氏右手握着稻穗。汉代王充《论衡》里说":民始食谷,榖如播种,耕土以为田,凿地以为井,井出水以救渴,田出榖以拯饥,天地鬼神所欲为也。"1961年上海考古学者第一次发掘崧泽遗址时,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炭化稻谷,并且经浙江农业大学游修龄教授鉴定为轴、梗两个不同品种,是人工培植的稻谷,这6000年前的一把稻谷的出土,被称为"上海第一稻",也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  相似文献   

13.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在编著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之前,曾为推广本地和外地的高产作物和救灾备荒,撰写过《甘薯疏》、《芜菁疏》、《吉贝疏》三种。这“三疏”在当时写成后不久就亡逸了。《甘薯疏》、《芜菁疏》在徐乾学的《传是楼书目》中有著录,《吉贝疏》在《农政全书》卷三五中有提及。徐光启的《甘薯疏》是我国最早叙述甘薯的一部专著,是研究我国农业史、甘薯史的重要资料。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产量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三。民以食为天,甘薯这类高产作物,自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我国后,在历史上对明、清两代的人口激增有着重要关系,对“中国山地和瘠土的利用,对杂粮种植的多样化,起了极深刻的  相似文献   

14.
一、都市农业的由来都市农业的形成经历过一个渐变的过程,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经济发达国家或近代西洋文化启蒙较早的一些国家中出现的"市民农园",城郊农业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基础。从世界上看,日本是出现都市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都市农业"最早作为学术名词出现,是1935年由日本学者青鹿四郎于其所著《农业经济地理》中提出的,他对都市农业作了明确的定义:"所谓都市农业是指分布在都市工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内,或者是分布在都市外围的特殊形态的农业,即在这些区域内的农业组织依附于都市经济,直接受都市经  相似文献   

15.
1.我国最早出现“珠算”一词,是在东汉末年(公元19O年)徐岳(公元IO8一226年)著《数本记遗》记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乙目前发现我国最早的珠算盘图形是在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绘的《清明上河图》(公元1100-1130年)左端,有赵太丞药店,店内柜台上有一把十五档串珠算盘。3.我国最早咏珠算的诗是宋代张孝祥(公元1132-1169年)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归计算珠”.意思是:“做罢生意回家拨算珠记帐。”(见《于湖居士文集》卷八)。4我国最早把珠算传到外国是明朝万历年]司(公元1571一1619年)传到日本。5.我国最…  相似文献   

16.
培育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已5年多了。据考证,在全国最早提出农业产业化口号的是山东省潍坊市,并于1993年8月见诸于《农民日报》。但是,当时并未引起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重视。直到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论农业产业化》的社论后,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7.
随笔二则     
不必讳言,作为人类重要创生场和生存场的绿色世界,正在呻吟,正在呼唤,人们应该听到这种声音。众所周知,人类文明史的最初蓝图,是依据淡水和绿色生命的分布图而绘制、展开的。作为有着悠久农业文明历史的中国,尤其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文化,特别是文学,是从绿色景观中走来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首篇首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以黄河上草木葱笼蓊郁、群鸟载飞载鸣的绿洲为主体背景。纵观此后的中国学史,离开绿色笔墨的浸润和点染都是不堪设想的。假如从屈原诗篇中删剪了对兰蕙松橘的赞美,从陶渊明诗篇中抽掉对桃李榆柳的抚爱,从《西游记》中撤去了作为情节展开的主要背景——  相似文献   

18.
古云:神农尝百草以别谷;后稷教民稼穑而耕作。说明远在上古时代我们祖先就已经重视粮食生产。近代考古资料证实,我国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稻为主的粮食作物,早在七、八千年以前已经出现。1974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了七千多年前的籼稻谷粒;1977年在河北磁县发现的新石器遗址中有近八千年的炭化粟粒。关于粮食作物的论述,在殷商甲骨文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不少记载。古代常以“五谷丰登”来描述丰收年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是很重视粮食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胜之书》的某些词语作了进一步的校释和讨论,指出:"和土"是通过土壤耕作等措施达到土壤刚柔适中的理想状态,"耕之本"是耕作栽培的总原则,并非单指土壤耕作而言;《胜之书》明确反对春耕的"早耕","慎无旱耕"应校改为"慎无早耕";《四民月令》所引耕作资料证明《胜之书》对秋耕的淡薄;习称的"溲种",从其渊源和与原始施肥的关系看,应称之为"粪种";书中"尹择"当系《尹都尉书》的作者,尹氏粪种法系神农法的发展;"豆有膏"反映了古人对大小豆根瘤肥地作用的认识。这些考证有助于加深对汉代农学发展水平和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春日的来凤,漫山遍野的藤茶发出了新芽。"莫看这些不起眼的藤茶,这可是全县农民致富的宝贝呢。"湖北来凤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邱克柱介绍。这种土家族传统用于治疗慢性病的野生藤蔓植物,目前在来凤县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年产值10多亿元,成为全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生于武陵山岩坡上。藤茶最早被称为古茶钩藤,《诗经》中早有记载。唐朝茶坛宗师陆羽在《茶经》里将其命名为藤茶,后人将此美名一直沿用至今。来凤藤茶,饮用已有500多年历史,由于味道甘甜悠长,保健作用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