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杨军 《新金融》2012,(3):48-50
本文从世界发达国家和中国银行业以及上海和纽约银行业市场结构情况出发,对中国银行业集中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综合判断.研究得出结论:银行集中度与银行市场竞争力呈非线性关系;银行同业合并及业务整合能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文章最后提出改进中国金融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营银行的设立与发展对于我国完善银行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若要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民营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必须有其自身特色,通过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模式、方法等,以新的机制、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来赢得客户和市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无疑会给当前的中国银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然而民营银行的风险控制与防范问题仍然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闫萌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是指遵循国际惯例,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化、科学化地对中国银行业进行行为监督和业务管制,以使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相接轨,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银行业风险,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金...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很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大力开展零售业务,一些银行也定下打造零售银行的目标,但中国的零售银行业务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ATM机、信用卡、支行这些银行伸向客户的服务触角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差距。在这里,记录下我对美国银行业的一些观察,希望能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文宏 《涉外税务》2007,224(2):19-22
依据银行业现行税收政策,各方普遍反映银行业税收负担较重。但本文在有关研究基础上,对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税收负担变化进行了测算,发现如果将银行非规范利息收入纳入银行收入之中,银行业税收负担将会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2014年7月刊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国银行业在榜上的总资产、一级资本和税前利润等三大指标的规模,首度全面超过美国银行业。但是,中国银行业所取得业绩仍集中于本土市场,尽管欧美国家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本文结合历年1000家大银行所展现的中国银行业业绩表现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研究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从中探寻未来将会推动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应关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防范危机、维系安全是中国银行业的一项长期任务。其他国家的银行危机及其处理方式,为分析中国银行业的安全问题树立了标杆。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安全性并不令人乐观,引入外资加快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进程成为有效的举措,但这仅仅是银行业安全性问题的一个方面。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银行安全体系的构建,这是保障银行业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入世将使中国银行业在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过程,我国银行的改革开放也将因此踏上新征程。毫无疑问,中国入世会有利于促使我国银行业通过深层次的体制改革焕发青春与活力;有利于改革后的我国银行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有利于我国银行业自身地位的提升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并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英国《The Banker》杂志公布了本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展示了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新的变化形势。本文结合1000家大银行历史数据,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银行业的重要发展特征、风险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并分析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地位变化。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地位仍有上升空间,若措施得当,可望在未来实现更高的崛起目标。  相似文献   

10.
银行网点更多了,人们存取款和消费更方便了,按揭买房普遍了,上学也能贷款了,财富增收渠道更宽了……这些悄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源于银行业不断丰富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业的变化当然并不仅限于此。银行圈里的人经常会做这样的比较:十年前,中国银行业被国外媒体评价为"技术上已破产",而今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已经实现重大提升。当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大银行中,4家中资银行榜上有名,而且工商银行独占鳌头。这些变化也许最能衡量评定银监会成立十年间的工作。在银行业十年的创新变革中,科学有效的监管规范和推动着实功不可没。正值银监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发表文章,总结回顾十年间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总体思路,也对银行业监管有效性以及取得的成绩做出了全面总结。本刊记者就此采写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信用卡》2012,(1):10-10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日前在出席金融会议时强调,中国的银行业在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过程中,要能够很好地实施国际标准,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同时也要使这些国际标准更符合中国国情,以此推进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英国《The Banker》杂志公布了本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展示了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新的变化形势。本文结合1000家大银行历史数据,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银行业的重要发展特征、风险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并分析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地位变化。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地位仍有上升空间,若措施得当,可望在未来实现更高的崛起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本世纪末的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此起彼伏。面对全球银行业的并购浪潮,推动中国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化解银行风险,培育全能化的超级银行,成为增强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能力、适应国际银行业大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10年,中国银行业多层次银行体系发展更加完善,银行业开放基本与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一致,并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程度和金融服务需求适应,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马素红 《金融博览》2012,(11):15-16
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市场结构处于"垄断竞争"阶段首先,中国商业银行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银行机构数量大幅增加,多元化竞争趋势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不仅明显高于钢铁、电信等行业,即便与市场机制最为发达的美国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不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至8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四次企业并购浪潮,每一次并购都激发了生产力,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令世界经济向一个新的高度飞跃,90年代至新世纪之交,第五次并购浪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击”全球各个角落,在此次并购活动中主要角色是银行、证券及保险等金融企业,许多银行都参与了并购活动,特别是有些大银行通过并购进一步形成超大规模的金融实体,把并购浪潮推向了高峰,独领第五次并购浪潮之风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90年代至世纪之交国际银行业掀起的并购浪潮,为正在经历着深刻变迁的中国银行业开启了发展思路的崭新视野,引导并购的产业力量推动中国银行业的体制变迁和持续发展成为令人深思的问题,银行并购顺利进行需要有良好的系统环境的支持,我国的银行并购市场还很不成熟,目前发生的有限风次并购活动大多不是银行的市场行为,而是政府安排下对一些经营陷入困境,资产套现能力差、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陷入支付危机的金融机构的拘救性行为,是一种“政府主导型”金融战略,如1997年中国建设银行收购中国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拖工管海南发展银行等,就未来发展趋势看,并购的市场运作能否与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体制相衔接、相融合进而取得预期收益,还受许多制约因素的考验,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并购已经超越了市场范畴的原来涵义,而成为籍此推动中国银行业整体改革工程的领导者,因此,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系统环境以推动中国银行业并购,同时又通过并购来促进中国银行业改革,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世界银行业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国际金融危机让银行业遭受巨大损失,一些享有声誉的大银行亏损严重,美国前五大银行严重受损,上百家中小银行倒闭,欧洲银行业也经历了政府接管、注资和国有化的变革,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中国银行业这边风景独好,以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管理》2012,(3):18-21
沈建光:我认为,银行改制、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以及稳定的利差等因素,对于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来讲都非常关键。但本轮改革之所以成功,最宝贵的经验便是中国政府能够在经济增长中稳步化解金融改革的矛盾。对比当前海外金融危机,可以明显看出,东西方在应对危机的哲学方面有着很深刻的不同之处。次贷危机刚刚爆发之初,美国财政部便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希望依靠市场力量来解决问题,减少政府干预。其后,直到雷曼兄弟倒闭、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奥巴马上台任命新财长之时,美国政府才开始广泛救助美国银行业。  相似文献   

19.
孙婧 《中国外资》2009,(16):44-45
在东欧进行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中,匈牙利的银行业改革是绩效较好的一个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匈牙利银行业改革过程和方式研究,对其改革的经验行了总结,希望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提供值得借鉴媳经验和数试。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创新频繁。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进行必要的规范.建立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制定符合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从业人员行业标准,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考试。培训。认证体系.为银行和客户提供鉴别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的参照.对于提高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银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