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侠 《当代经济科学》1993,15(6):80-85,7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是不是商品?这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经济理论问题。我在一篇关于企业资金本质问题的文章中,曾经提出企业资金是一种特殊商品的观点,但未展开论述。而且有的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银行资金才是商品,不同意工、农、交、建、商业、服务等企业(以下简称工商企业)的资金也是商品的观点。因此,笔者不揣浅陋,再陈管见,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問題,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和討論。現在我們将这个問題的討論意見綜合整理如下,供同志們参考。一人民币的基础是什么?人民币是不是黄金的代表有些同志认为人民币是黄金的代表。例如,黄达在《人民币是具有內在价值的货币商品的符号》(《经济研究》1957年第4期)一文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和货币流通》(財经出版社1964年版)一书中提出,货币这一经济范畴必須固着在具有內在价值的特定商品上,这是馬克思主义货币理論区別于货币名目論的基本点,是馬克思劳动价值学說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3.
劳动报酬参加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作为劳动报酬的货币收入是否进入企业资金的循环?这个货币收入是不是企业流动资金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两个问题,很多书上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关于前一个问题,有的书上说:“资金循环的第一阶段是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和预付劳动报酬”,或“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还有的人尽管否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G—A这个方式存在着劳动力买卖的内容,但是却说:“在社会主义产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借用G—W(?)这个方式,来表现企业的货币资金的运动,即支付工资和购进生产资料的运动”是  相似文献   

4.
<正> 物资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赖于物资流通体制改革。我国物资流通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物资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营者。研究物资企业经营、管理与升级,要以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为指导,涉及有计划商品经济及与之相适应的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有必要提出来探讨和阐明。  相似文献   

5.
一财政和物资的平衡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还需要利用商品、价值、货币、价格的积极作用,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所以社会产品从生产、分配到消费,不仅要有实物形态的计算,同时还要有货币(价值)形态的计算。在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到消费的全部运动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的货币(价值)的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定量的物资总是表现为一定数目的货币。同样,一定数目的货币(价值)也总是代表着一定量的物资。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物资流通经济效益问题,近两年物资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和研究,并且取得了新的进展。物资流通经济效益包括物资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对社会的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由于物资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以企业的合理盈余即利润形式出现,同此它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7.
物资部门是联结生产和生产消费的中间环节。现阶段必须按照商品经济规律,组织生产资料流通,发挥“第二商业部”的作用,把物资流通搞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度发展。一在六十年代刘少奇同志曾经设想,把物资部门办成“第二商业部”,为搞活物资(指生产资料)流通指明了方向。但是多年来,由于“生产资料非商品”,或仅仅具有“商品的外壳”的影响。加以林彪“四人邦”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我国生产资料流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柯永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既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极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目前意见尚不一致,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依然是商品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商...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问题之一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问题。在讨论中,大家都一致同意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以及在各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交换的产品是商品,并认为这是由于以下两个条件所决定的:(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两种形式的存在。但是对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流通着的产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是不是商品以及为何是商品的问题,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意见。现在我想就下列两个问题,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无商品、非市场的公有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 ,提出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展国民经济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也部分地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商品货币关系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也可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密切相联的问题;假若是不是存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尚无定论,那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条件下作为商品的劳动力问题。而只要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真正得到人们公认,又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引出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的探索。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苏联经济理论界出现过的关于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讨论,;是这样。近两年来我国论坛上所以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物资协作本是社会主义物资流通活动中的一种正常的经营方式,然而它却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为此需要澄清这一问题。本文的作者认为,随着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从狭义的物资协作,发展为广义的物资协作。后者包括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及其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协作。并且,如果舍去商品的形式,它将是万古长青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稳定的货币流通,是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货币流通的稳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发行要不要有准备?如果要,应当以什么东西作准备?在货币准备的数量同货币发行的数量之间,比例关系是怎样的?确定两者比例关系应当遵循怎样的客观规律?这些都是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也是颇为复杂的问题。我这篇文章,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这组概念,经济工作者谈论不少,争论较多。我国现在是不是“买方市场”?今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应当建立“卖方市场”?还是应当建立“买方市场”?我认为:这是如何看待和处理社会主义商品供求矛盾的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发展的格局问题。它涉及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涉及到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因而也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所谓两种商品,一个是货币商品,一个是物资商品。货币商品当然属于银行经营的范筹,物资商品自然属于企业经营之列。在商品生产的社会,这两种商品属于孪生姊妹。商品交换离不开货币。同样货币的职能也必须履行交换手段。从理论范筹上已经把货币同商品连系在一起。照此推理,银行与企业也自然连系在一起。既然如此,银行在经营自己的货币时,也要十分关心企业的商品(产品)经营。如果企业的商品(产品)经营好,也手快,那么自然就加快了企业的盈利过程,企业的盈利过程加快了,企业的奖金周转速度也相应的加快了,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占用时间。又增加了企业  相似文献   

16.
物资企业是组织中转物资流通的经营单位,它的产生和存在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联结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物资企业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经济合理地组织中转物资流通,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物资企业如果能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和占用,实现最多的物资价值和使用价值,满足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就表明企业取得了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商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实现经济联系的中间环节。在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克服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合理化,要注意发挥商业的调节作用。商业的职能是解决商品和货币之间的矛盾,组织商品可供量和货币购买力之间的平衡。在商品、货币量已定即在一定的供求状况下,商业有很大的弹性,诸如:商业可以广辟货源。在市场上,平抑物价主要靠商业掌握一定的物资、按一定的价格售卖。没有一定的物资力量,单纯的行政措施是达不到目的的。无论在总的方面,还是具体到某一种商品,商业掌握的物资越多,就越有力量去稳定市场物价。那么,社会生产的产品数量为己定,商业还能不能动员出更多的物资投入流通过程呢?能的。因为,在任何时候,社会生产的产品数量同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三卷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过程,其目的在于阐明这个运动过程中各种经济关系、经济因素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其必然性,即其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运动的总公式是由货币到商品,再由商品到货币(用符号表示出来,是 G—W—G)。商品流通是资本运动的出发点,资本家在流通过程中购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就进入生产过  相似文献   

19.
以买卖方式交换的技术是不是商品?换句话说,技术能否作为商品?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商品范畴的理论研究,对社会主义商品范围的认识,技术政策的制订,技术市场的开放,以及经济技术协作的理论与实践。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 长期以来,在物资流通领域中,无论在理论界或实际工作中都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有的认为物资流通非常简单,无非是将物资购进卖出;有的认为生产决定流通,提高经济效益只要从生产入手就行了;有的认为物资部门既不生产商品,又不创造价值,主张产需直接见面,取消物资部门,搞产供销一体化。由于上述这些思想的影响,导致在物资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归纳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