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莫里森同时也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组小些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拟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出发,具体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黑人女性人物,探讨她们的解放之路,进而揭示作品中所蕴涵的黑人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在她的作品《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运用《圣经》原型塑造了奶人这位主人公来隐喻美国黑人的归属。奶人就像《圣经》中迷失的羔羊,在救世主派拉特的保护下,经过一系列探寻活动,最终找到自我,回归黑人集体。这为读者研读其作品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当代女性作家杨沫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曾深深地吸引了一代人,也曾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文学界现有的且有限的声音总是偏爱于将之归入革命历史小说,很少有人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解读,即便有人提及也总是作为不成功的范例。笔者认为《青春之歌》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下女主人公林道静成长的心路历程与人生体验,本文将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4.
当代女性作家杨沫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曾深深地吸引了一代人,也曾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文学界现有的且有限的声音总是偏爱于将之归入革命历史小说,很少有人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解读,即便有人提及也总是作为不成功的范例。笔者认为《青春之歌》真实地反映了特定时代下女主人公林道静成长的心路历程与人生体验,本文将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接骨师之女》描绘了女主人公露丝和她的母亲茹灵的心灵成长之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露丝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双重禁锢而倍感窒息,同时复杂而微妙的母女关系也令露丝母女命运多舛。面对种种挫折,她们不断历练成长,渐渐走上了觉醒之路,成为坚强、独立的女性。文章揭示女性人物精神和生活受到压制的原因,并在她们的成长与觉醒中寻求解决女性生存困境与精神压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青春之歌》和《长恨歌》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出自于女性作家之笔,都是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因而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的比较,可以折射出在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下,女性作家在讲述女性故事时对叙事方式的不同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有利于衔接当代文学史中不同时段的文学创作,形成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7.
论文选取斗争叙事长诗这一内容丰富突出的类型,以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斗争叙事诗《嘎达梅林》和南方苗族《张秀眉之歌》为内容,主要用平行研究法,按文化圈作相互比较,浅析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运用成长小说理论,从环境的疏理、成长引路人和成长中的顿悟等角度解读《简·爱》,揭示出主人公经历顿悟,最终获得身心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工业题材电视剧成为剧集市场新亮点。以《麓山之歌》为例,探讨工业题材电视剧在集体记忆再现方面的艺术探索和价值挖掘。梳理该剧对工业时代的历史记忆和现实写照,分析剧中通过日常情感表达和非工业元素的引入所再现的工业集体记忆,探讨人性化叙事对集体记忆的再现,探究如何借集体记忆再现凸显工业剧的时代价值,从而深化人们对工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对国家工业技术进步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创作的《红发安妮》是安妮系列小说的首部,主要描述少女安妮经历了逃离现实家园—实现精神的救赎—成长蜕变的三个阶段,反映出女性在天真—诱惑—出走—迷茫—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这一过程中的成长体验和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赫尔曼·黑塞和王维生活在不同时代,分属东西两大不同文化体系,但二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诸多可供比较之处。黑塞诗集《堤契诺之歌》中所呈现出的"诗"与"画"的关系,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特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创作的相似性不仅源于相近的艺术气质,也与他们相似的人生经历有关。同时,黑塞所受的中国文化的熏陶也拉近了二者精神层面的距离,使得两人在诗歌创作中的比较有了依据和可能。  相似文献   

13.
刘呐鸥的小说《热情之骨》,揭示了从传统的乡土文化向现代都市文化转化的过程中,人的伦理价值和审美规范所发生的变化及其产生的爱情悲剧。这一过程的变化必然带来都市文化中的诗性的转移,带来在都市语境中现代诗歌诗意的重建和诗的再生。  相似文献   

14.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人物,《接骨师之女》是其第四部力作.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三代女性截然不同的故事和命运.本文试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读《接骨师之女》中四名女性不同的婚姻观,挖掘其深层原因,即华裔女性所承受的父权社会及美国白人社会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15.
私小说是产生于日本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以私小说的开山之作《棉被》为切入点对私小说进行解析日本私小说的产生。日本私小说不仅受到西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深刻影响,而且有着其日本自身当时社会、传统和日记文学的深深印记,是当时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阿瑟·米勒在他的戏剧《推销员之死》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琳达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琳达不仅是父权制下边缘化的妇女,而且是威利和整个家庭悲剧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7.
《青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女主人公玛丽从童年到成年再到最后走向疯狂和死亡的心路历程是小说的一条主线。本文试从女性成长小说的角度,从玛丽的离家、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反叛、走向疯狂和死亡三个阶段来分析玛丽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诗学的原型理论、图形—背景关系理论、概念隐喻和审美意象等几方面解读《在地铁站》,可体现诗歌语言特征对读者产生的审美心理效应,关注读者对可能世界的再认识,体会诗歌的新涵义,得到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除去作家对人物“神性”的描写,《尘埃落定》中的二少爷确有傻的一面。傻子缺乏清晰的等级观念和意识,也缺乏中世纪式的偏见,因而在转型期的康巴藏族社会时常立于不败之地,但也促成了其灭亡。  相似文献   

20.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深陷守护儿童纯真、事物永恒和世界纯洁的虚妄之梦中,幻想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试图阻止儿童坠入成人世界,忽视了儿童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趋势。在荒诞扭曲的外部环境、逆来顺受的性格缺陷、虚无模糊的抗争目标以及挥之不去的死亡情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霍尔顿逐步从反叛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