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因此,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相似文献   

2.
曹操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同时在文学史上也有他的一席之地。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发现许多建安风度和时代气息。本文就从《短歌行》这首诗歌出发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该作品再次关注母女主题,说明了无论是母亲还是女儿都处于种族"他者"和性别"他者"的地位,因而她们都感受着处于两种文化之间的困惑和两个世界之外的迷茫。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仅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谢灵运首创了把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而在他的山水诗歌作品中加以表现的先河,他的山水诗歌创作扩大了诗歌题材,开创了诗歌表现的新领域。领略他的山水诗应该从他的写作模式、情景结构和艺术风格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5.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20世纪英国最富个人特色和争议性最强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游记等诸多题材。他在一生中创作了1000余首诗歌,他的作品蕴含深邃的感悟和哲理,体现出高超的诗歌艺术。劳伦斯的自然诗歌中隐藏着鲜明的生态意识和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现了其对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观察、感悟和思索。  相似文献   

6.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对诗歌形式的探索与实验,对于自由诗体的发展贡献了突出力量,被称为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鼻祖。他一生行医,诗歌创作只可以算他的副业,但他在这有限的副业创作中,产生出了众多令诗迷如痴如醉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审美视角独特,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旨在探析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创作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7.
"古诗之美,专求意象"。诗歌翻译是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难点,诗歌中的意象由于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一方面能加深读者对诗歌的解读,另一方面却加大了诗歌翻译的难度。文章主要梳理分析中西方翻译理论界对诗歌意象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可以借助西方"等值论"来指导中国的古典诗歌翻译实践,力求在这一全新视角下探索萃取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有数量众多的知己故事。在此类故事中所反映出来的"知己之情"集中、迫切,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悲士不遇"情结的集大成者,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蒲松龄终身不遇的经历以及他对"知己难逢"的切身情感体验,都驱使着他在小说世界中描绘着他所渴望的东西。在《聊斋志异》的"知己"类故事中,蒲松龄大多以花妖狐魅充当故事主人公,突出主人公身上的人性之光,集中、大量地在故事中抒发对"知己之情"的渴求。可以说,在蒲松龄之前,尽管文人学士在现实世界中屡屡碰壁,尽管许多诗人骚客在自己的作品中抒发着"悲士不遇"的感伤,但是,他们的悲哀过多地纠缠于个人的遭际,他们的作品因数量不大而未能构成一种时代集体诉求的回响,因此缺乏对全社会底层文士的震撼力,也难以引发全社会的共鸣。时代呼唤着文学巨匠来完成这一使命,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应运而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知己"的大声疾呼,贯穿全书始终,他有意识地在"伯乐难觅"的问题上寻求突破,并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从互文性视角出发,对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燕歌行》系列作品的主题由"闺怨"向"征战"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和论证,重点探讨《燕歌行》主题演变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文本意义的增值问题,有助于发掘诗歌文本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在山水诗歌作品创作中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山水诗创作中,表达了"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王维以画家的眼光来描绘田园风光,清新淡雅,意境悠远。在他的诗歌作品创作中,他能更细致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来体现出他"诗中有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先秦经典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一直是唐代文人相提并重的诗歌楷模,尤其是屈原及其作品在唐代享有极大的声誉。唐代文人在很多名篇警句中表达了对屈原才学的景仰和对他怀才不遇的感叹。正因如此,他们在写作中也有意识地学习楚辞,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楚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莫言创作的内核是其本人的童年记忆,他在作品中建筑了一个个魔幻般空灵的儿童世界,并以"成人——儿童——作家"的三角结构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叙述风格和审美风貌,这种三角结构模式使其作品表现出了深邃的艺术功效和思想功能,即提出了对于残酷人生现实的"代偿机制"和"对抗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英雄是20世纪90年代越南影界的扛鼎人物,他的作品呈现了东方特有的诗情意蕴,文章试从他的《青木瓜之味》、《三轮车夫》、《垂直的阳光》三部作品出发,对影片中所体现的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审美关照、极富意蕴的画面语言、重复的诗情隐喻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是一位风靡世界文坛的伟大作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他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进行了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学术研究,然而从读者接受度的角度研究他的作品还很少,文章旨在分析这部作品为读者所接受欣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时下教学创作、美术展览和自身学画过程三方面分析当今中国画中对"意象形"的误解,对中西方经典作品中的造形及原理进行分析,比较西方具象造形和东方意象造形的差异和共通点,找出两者中某种相通的规律和联系。从自身创作时对"形象"的处理来论述意象形的运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拜伦是19世纪初期英国杰出的诗人,长诗《查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其代表作。该诗揭露了当时欧洲许多国家政府压迫、奴役人民的残酷现实,歌颂了人民的解放斗争,表现了作者反对侵略和压迫,主张民主和自由的先进思想,体现了拜伦浪漫主义的艺术倾向。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在(1996)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 Linguistics一书中将认知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文化语言学"。他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作为研究重点,认为意象、语言、文化密不可分。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古代诗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本文以帕尔莫文化语言学中的意象理论为基础,探讨这些古诗中酒意象的传达和翻译。  相似文献   

18.
艾略特诗歌以《荒原》为代表,表现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堕落,而他的《四个四重奏》则在诗歌的主题、结构等方面融入了对音乐性的思考。这两首作品突出地表现了艾略特对现代派诗歌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也为现代诗歌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传统诗歌讲究声律之美,注重音韵和谐之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诗歌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和艺术技巧美的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隋唐五代和两宋,尤其是"盛唐之音"之韵律"诗乐"的全面成熟及繁荣兴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文章旨在论述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埃兹拉·庞德是中国古典诗歌和中国儒家思想的传播者。庞德翻译中国诗歌和儒家经典,并将儒家思想融入其作品中,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推动了英美诗歌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