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盘古神话在我国汉族地区流传甚广,盘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开辟始祖。壮侗语民族中大量流传着与盘古神话相同或相近的神话,同时也存在着大量变异了的盘古神话。本文力图从母题方面对盘古神话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的传承与变异轨迹。  相似文献   

2.
石生人神话作为中国神话的重要母题,不仅存在于古籍文献中也存在于一些少数民族的活态神话里。石头生人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观念,其本质体现为石头是具有生殖力的,因而石头是母体的象征。石头作为先于人类而存在的原物及其神话,隐藏着十分丰富而神秘的文化象征密码。  相似文献   

3.
巫山神女是巫山神话中最著名的人物形象,但是巫山神女的神话是经历过一系列的演变的。从文学创作中的角度可以看出,在神话演变的同时,神女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形象的演变中暗含着神性的演绎。  相似文献   

4.
蛇类养殖及蛇产品科技开发的商业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类养殖既有利于环保生态平衡,又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是一项利国富民的特种养殖,蛇产品的科技开发具有极佳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商业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关于龙的传说中,有一种是断尾龙,这类传说中普遍存在着一个断尾化龙的情节,这一情节作为一种固定的联结表现出母题的性质,断尾母题蕴含了成年礼的意义,断尾是成年礼中割礼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一母题中龙的原型动物守宫、蛇、鱼等以及龙本身都是古人生殖崇拜的对象,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龙子对母亲的依恋也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6.
2007年底,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江南都市报、赣西晚报、腾讯网、搜狐网、中国网、新华网等各大媒体,一时间纷纷以“江西蛇王”为题目,对黄新洪进行报道。江西蛇王并非是打把式卖艺的玩蛇之人,而是个养蛇人,他真正厉害的不是玩蛇抓蛇,而是蛇口夺金。  相似文献   

7.
根源于基督教堕落神话的原罪与救赎观念在西方文学中形成了一种完备的母题形式,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前30年里“原罪—救赎”母题是以与本土文化环境、社会思潮相拒斥的状态呈现的,对《雷雨》、《骆驼祥子》这样较具代表性的文本加以分析,可以窥见这种呈现所孕育的艰辛与不易。经历50—70年代的延宕期以后,该母题重新复苏并有了很好的发展,90年代以《施洗的河》为代表,标志着它的逐步完善与渐趋成型。本文对这一母题嬗变过程的阐释与论证,也是对中国文学蓬勃的发展前景所寄予的某种昭示。  相似文献   

8.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文学创作是对神话原型的重新组合,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只是某一或某些约定俗成的神话原型的新的表述.从该理论出发解读《尤利西斯》,不难发现乔伊斯在创作时借用了“荷马史诗”的原型人物、原型结构和原型母题.此种借鉴把神话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具备广泛的象征意义和获得一种借古讽今的效果,表现了生活在荒原之中的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艰难寻觅.  相似文献   

9.
詹姆斯·乔伊斯的《死者》中的几个主要女性人物都具有复杂的感情世界,敏锐的自我意识,鲜明的个性以及批判精神。她们不仅表达了女性在家庭、社交和职业上的诉求,更打破了男权神话,解构了菲勒斯中心主义,重塑了当时的女性形象,引起读者对女性的地位、权利和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同时,女性人物的塑造也反映了乔伊斯个人对女性以及两性关系的态度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短篇小说《长门赋》与《月殇》都是以婚姻危机为叙事母题的文学作品,但同样的小说母题,却构思出不同的故事和情节,结局也截然相反:两篇小说的主人公的婚姻命运是一合一散。在写作技巧方面两位作家都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叙事策略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对心理描写都有独到之处,意识的流动参与了小说结构的设计,推进了小说的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忆的小说一以贯之地强调女性柔弱而绵长的旺盛生命力,她以细腻的笔法、悲悯的情怀娓娓叙说着一个个女性的令人感慨的命运与灵魂,其愈来愈独特、越来越成熟的创作,成功地表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神话的花园中有一朵奇葩——灾难神话,这其中不乏大量优秀的、广为流传的灾难神话,很少有人探讨其在产生伊始是以怎样的形态出现的,本文主要集中对与洪水相关的灾难神话的演变进行讨论,关注灾难神话在最早的"万物有灵"时期的静态存在到后世成熟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3.
如果文学研究有神话,那么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大神话就是沈从文与张爱玲,他们的文学命运的沉浮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着重探讨的就是这相似的文学命运背后的主体文化选择的共同性与必然性,并对他们以人性为文化视角的切入点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众商务》2009,(1):34-34
市场缺口巨大养蛇前景光明在新的世纪里,养蛇业已被正式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作为新世纪的黄金产业,养蛇业的前景是过去的传统养殖业无法比拟的,近年来,蛇肉及药用蛇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养蛇正成为农村农民致富的最佳捷径。  相似文献   

15.
张畅 《嘉兴学院学报》2011,(5):45-49,73
苦难母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峡两岸经常出现的同一母题,但由于地域和历史际遇的不同,两岸乡土抗日小说中展现的苦难面向是各不相同的异质.彤态。内地小说中的苦难书写侧重表现在女性身上,台湾小说中呈现的则是区别于内地的殖民地苦难和精神困顿。  相似文献   

16.
采莲和采桑这两项日常劳作,在早期南方和北方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著。文人们对之关注的切入点给予了从事这些劳作的女性们,由此而形成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具有特色的采桑女和采莲女形象。她们成为文人描摹想象美好的载体,在文学世界中进行着各自身份的演绎和演变。两种女性形象在传统诗歌里有诸多交集,但随着文学的发展,两者的文学命运却发生了不同转移。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的神话和宗教对基督教的诞生和崛起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基督教的诞生受到古希腊俄耳甫斯教的影响,并在传教过程中实现与古希腊英雄神话的视域融合。古希腊神话的英雄观和命运观对社会外部环境和人们内在精神世界施加负面影响,推动基督教攀上西方宗教世界的顶峰。  相似文献   

18.
《战争与和平》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颇为丰富,她们在托翁笔下有着不同的命运,演绎着真实的人性.深具正教情怀的索尼娅、身为虔诚基督徒的玛丽、心灵纯洁的娜塔莎.托翁对不同“圣徒式”女性的匠心书写,可以让读者一窥托翁的女性观、人生观、宗教观.  相似文献   

19.
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人物之一,关于他的传说历来众说纷纭,其形象渗透到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也承载着不同的意蕴。祝融最早出现在诗歌当中,是诗人们在现实中遭遇打击和排挤,政治理想受阻后的悲愤之歌,隋唐以后,诗歌中所呈现的祝融的形象,已经从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过度,宋代及后世的诗歌当中,则更是展现了一个意蕴丰富的祝融,而随着神话题材诗歌的大量涌现,祝融形象在诗歌中的内涵也逐渐定型。本文从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和渊源着手,分析和考究了历代诗歌中祝融形象的内涵及其意义,以求勾勒出祝融形象在诗歌中的演变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家世小说《荆刺鸟》中的女主人公梅吉的艺术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表现梅吉在角色扮演中所经历的痛苦与辛酸,及其母亲、女儿的命运,以及她与上帝争夺男性的失败,探讨小说中所表达的女性把握自我命运的否定态度,以及西方文化中男权秩序对女性命运的主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