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拥有璀璨的文化积淀,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承载着渊源而流长的文化。而如今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方言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本文以上海方言为例,根据目前上海方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分析了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努力探索出保护方言的有效方法和机制,希望能推广到整个民族的各种方言群中。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普通话的地域分支,每一种方言都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种,也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是东北方言中替代功能强大、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东北方言中的万能动词"整"生动而形象,语言艺术魅力独特。  相似文献   

3.
南阳方言作为汉语语言中的一部分,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南阳方言"寻",不仅为方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也对深入了解隐藏在"寻"背后的认知机制提供了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铜陵方言"得"字作为虚词的语义和用法,并不同于普通话中的"得",共有几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动态助词"着",二是"消极性"体标记,三是相当于某种构词语素。这些用法都可以在早期的文言文或白话文中找到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存在着很多种方言,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这些方言都是独具特色的,正是这些各种形式的方言组成了中华文化的语言文化。但是,这些文化有时会对我们造成一定的困扰,例如语言交流和沟通上的障碍。方言还会对我们造成另一个困扰,便是对于我们学习英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云南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和汉语共同语同源异流。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由方言和共同语组成。论文从云南方言的语系归属、形成过程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融合三个方面描述了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过程及变迁。通过对云南方言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历史上云南汉族移民史和汉族方言的形成,及语言演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社会科学,包括文学翻译,句法翻译,科技翻译,同声翻译和电脑翻译等学科,其采用的方法的手段又是多样的,诸如:直译、意译、扩译、省译、词类转换和正反译等等,但所遵循的原则是译者用一种语言表达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同一概念或思想。该文力图通过具体的实例浅析正反译法在翻译实践中的相互应用。  相似文献   

8.
副词是汉语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词类,尽管数量不是很多,但是,它的使用范围广、频率高,而且个性很强、十分活跃,还有部分副词的功能和用法多种多样,相当复杂。尤其在阳城方言中,副词的情况更是复杂。本文尽量涵盖阳城方言中的全部副词,主要从副词连用、副词的搭配形式、副词的多种用法等方面谈阳城方言中副词的语用问题,并通过对阳城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在语用上的差异比较,总结出阳城方言副词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9.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选取了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的经典瞬间,组成7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平凡的人物展现出来,是普通人与国家之间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影片中将个人情感和国家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感,更增强了电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文将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分析影片中的方言因素,具体阐述方言因素对电影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产生负迁移影响的变量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汉语方言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方言。吴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尤其是语音差异更大。该文通过对吴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特点的整理分析,以及吴方言对普通话形成负迁移的成因分析,阐述了吴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的负迁移,提出了针对吴方言区的英语语音教学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尽管国家提倡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统一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以提高语言交际水平、减少交流沟通障碍;但是受高校学生自身语言习惯、受所在在成长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影响,有很多学生在迈入高校后依然习惯于讲方言,不能很好的适应普通话语境。文章从高校存在学生方言习惯现象严重、普通话学生群体与方言学生群体人际关系对比、方言影响人际交往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几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方言新闻节目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然而当此节目类型被大量复制、广泛模仿时,就显现出一些弊端:从微观层面看,泛化将导致方言新闻节目的异化,使之丧失最初的优势:方言的大量使用给普通话推广工作制造了障碍;制约了主持人自身的发展。从宏观角度看,方言新闻节目对特定受众的选择将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受众的排斥,易造成传播中的歧视现象,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方言传播所传递的狭隘的地域文化观会排斥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只有对方言新闻节目有更清醒的认识,才能促进方言新闻节目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重庆方言叠音名词的种类、构成名词方式和叠音前后意义的变化等方面,分析重庆方言名词重叠这一富有特色的现象,客观地呈现了重庆方言名词与共同语的不同特点,比较了重庆方言名词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名词在构成、表义和语音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圪"作为一种小称类型普遍存在于长治方言中。文章首先分析了"圪"字的构成形式,其次总结了"圪"的语法功能,最后就"圪"字还存在的一些语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东北方言区内,需要针对东北地域的方言语境,充分利用东北方言及文化特色有效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同时要消除不利因素影响。具体来说,在东北方言语境中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要有方言意识、积极营造东北方文化氛围,开设有关东北文化课程,适当编写补充教材,同时还可以利用富有东北特色影视艺术,开展方言文化方面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天门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天门方言的词缀和普通话相比,总量更多,形式和用法也更为丰富。文章从天门方言的特殊性出发,重点分析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缀:"的"、"子"、"声"、"气""们数"、"伙里"、"头"和"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我国先秦两汉时期的方言研究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在我国,方言研究始于先秦时代,虽然除扬雄《方言》这一专书之外,这一时期并没有其它的方言研究的专书,但这一时期许慎、郭璞、刘熙等人的方言研究无疑为我们了解先秦两汉时期的方言研究情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这一时期的方言研究也为后世尤其是清代传统方言学达到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奇妙的传播语言:方言——浅谈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竹 《企业家天地》2006,(3):138-140
近两年,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方言类节目“异军突起”。方言这一“奇妙的传播语言”在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了神奇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节目主持人如何在节目中正确、得当地使用方言不容忽视,值得有识之士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湖北洪湖方言中的两类状态形容词:带后缀的状态形容词(甲类)和“冰凉、通红”一类状态形容词(乙类)。由于洪湖方言中乙类状态形容词并不多见,词例很少,因此只从构造、语义及功能等方面重点考察了甲类状态形容词。此外,文章还对与甲类状态形容词功能相当的四字格形容词做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河南方言和地域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内涵的研究范本。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大背景下,对河南方言进行深入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语言学框架下,梳理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在结构、语义方面的独特性,探究其深层文化内涵,将对河南方言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