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商业银行新型监督体系中引入的风险分级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科学划分业务运行风险等级,将各级机构、各业务部门纳入监督流程,实施分级核查、分级报告、分级负责和分级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形成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链条、建立分工协作的风险管理格局、及时完善制度流程以及贯彻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本文根据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结合准风险事件的性质和金额,将准风险事件划分为重点关注、关注、一般关注三个等级;对于风险事件,依据其性质、金额、频率等要素,按照风险程度由高至低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3.
刘勇 《金融纵横》2007,(15):28-30
从定义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和环境风险管理的含义入手,采用案例分析法,提出商业银行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在于:企业恶劣的环境行为导致的信贷风险;银行间激烈的竞争;政府对环境法律与法规的不断强化;公众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非政府组织对环保的关注和来自国际规则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5.
6.
牛刚 《金融论坛》2014,(3):39-44
本文对商业银行新型监督体系的运行流程及系统架构进行了创新设计,认为新型监督体系的运行流程应集风险识别、确认、计量、评估、报告于一体,通过风险监测、质量检测和履职管理三种途径收集风险事件,完成风险的识别确认,通过构建风险计量指标体系实现风险信息的准确量化,通过采用定性、定量等方法实现某机构或业务面临风险的分析评估,并按照规定级次、内容、频率完成风险管理情况的报告;全新的监督系统架构应依托概念模型,从人员流、业务流、信息流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设计,支撑起整个新型监督体系的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7.
面对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商业银行亟需建立一套防范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逐步建立全社会范围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个人征询体系是银行控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前提保证。从目前的实际出发,可以分两步走:先在银行内部以信用卡个人信息资料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9.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回避风险就意味着停止或死亡.花旗集团前董事长沃尔特·瑞斯在总结花旗集团的成功经验时说:"银行工作的全部内容是管理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因此要坚决摒弃将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相对立的错误认识,处理好风险与收益的辩证关系,把风险管理的过程视同创造价值的过程.在业务的拓展中,预见性地进行风险计量分析、控制和化解,从管理风险中追求高于风险的价值回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将与日俱增,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其核心是风险管理水平的竞争.如何防范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产生,及早化解已经形成的金融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刍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操作风险成为当前国内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组织架构、内控体系、监督机制、人力素质等方面进行有效防范,控制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1.
风险偏好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高度肯定。本次金融危机后,构建以风险偏好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从风险偏好的内涵入手,首先介绍了风险偏好的设定方法,其次指出了国际活跃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的风险偏好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最后,对我国如何借鉴国际活跃银行在风险偏好管理上的经验教训,从而在国际监管改革背景下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正  王少国 《西南金融》2012,(10):51-53
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蓬勃发展,成为活跃农村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一些具有实力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巩固本地业务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跨区经营业务.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跨区经营背景及主要模式,并对实施跨区经营战略的动因及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如何理性选择跨区经营战略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扩张战略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中国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发展历程的研究,本文将事后监督归纳为分散、集中、重点和风险导向监督四个阶段,并提出了一个事后监督理论体系。本文认为:事后监督理论框架体系由监督目标、环境、主体、对象、职能构成;监督目标是事后监督理论体系的起点,事后监督应贯彻的风险导向、流程导向、竞争力导向和公司治理导向,决定了事后监督的风险管理、质量控制、流程改进和经营支持职能;不同的监督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监督模式和特征;监督主体界定了事后监督的范围,事后监督属商业银行业务核算体系的自我约束机制;事后监督对象是业务核算与运行中的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操作性风险呈现高发态势,风险损失明显增长。常见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或流程缺陷,交易错误,结算延迟,业务连续性故障,内外部欺诈,信息安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遭到侵犯,执行、传递和程序管理失误,实物资产损坏等。分析发现,导致银行发生风险损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信任代替监督”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监控机制,是防范操作风险、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对商业银行的运作进行风险监督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管理职能与国际接轨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央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本文探讨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监督的客观性和高效性,介绍了一套完整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督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新时期完善商业银行检查监督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在对商业银行现行内控监督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具有现代商业银行特色、完善高效的内部检查监督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指的是银行在进行金融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流程不规范的情况.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现在执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有很多的问题,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存在很大风险的.所以,要制定全新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改革商业银行的领导结构,打造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的根本,以求达到对各种风险精确且及时地分析、控制、避免和解决.根据银行业操作风险的特征我们可以及时判断银行是否存在操作风险的威胁.所以本文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进行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面履行入世承诺日期的日益临近,我国银行业将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营风险的挑战。及早建立有效的风险防化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和损失静态分析研究较多,但对操作风险动因分析和风险传递机制鲜少涉及。鉴此,本文以“国际规则本土化、本土实践国际化”的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风险动因及风险传递的全新视角,探寻操作风险损失发生和传递的规律,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效果和价值提供支持。本文根据风险动因传递理论和BA(Barabasi Albert)无标度网络理论,借助贝叶斯网络因果分析技术手段,基于监管公开信息及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数据,构建了具有877个网络节点的网络模型,并利用MATLAB和Hugin Lite分析工具,建模推导出不同节点的重要程度、节点数量,以及网络规模下对风险传导和风险敞口的差异化结果;同时,为增强场景应用,本文还以存款/理财业务场景为例,按照风险动因及传递过程,量化模拟了无控制干预下风险传递规律,进行了关键控制措施对节点及后果的因果分析,论证了不同控制措施下差异化控制策略选择;最后,提出了操作风险管理实践要回归风险本源、遵循风险传递规律,以及提升风险管理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新形势 1.业务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对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现代商业银行形成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和再造,"水泥+鼠标"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