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杨速炎 《云南金融》2007,(11):27-28
种种迹象表明,扩容正逐步成为中国股市的主旋律。新股发行提速,上市公司再融资剧增,红筹股回归,“大非”“小非”解禁以及首发、增发配售解禁等都可能在下半年以后迎来“洪峰”,股市扩容成为监管层缓解流动性过剩和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杨速炎 《时代金融》2007,(11):27-28
种种迹象表明,扩容正逐步成为中国股市的主旋律。新股发行提速,上市公司再融资剧增,红筹股回归,“大非”“小非”解禁以及首发、增发配售解禁等都可能在下半年以后迎来“洪峰”,股市扩容成为监管层缓解流动性过剩和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创业板扩容的放缓不仅仅是一种政策管制引发的短期现象,更可能是未来创业板发展的大趋势创业板发展现状自2009年10月23日开板以来创业板市场经历了一个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国创业板已经发展成有330余家上市公司,超8000亿市值的市场规模。虽然创业板的快速发展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在当前A股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迅速的扩容也遭到  相似文献   

4.
在占有大量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发现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存在主板市场定位不当、中小板市场边界模糊、创新板市场亟待完善,“新三板”任重道远、区域产权市场功能削弱、市场“转板”机制缺失等问题,提出主板市场重新洗牌、强化中小板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板、扩容“新三板”、完善区域产权市场、建立“转板”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证券导刊》2012,(22):26-26
市场具备阶段性机会 6月将是一个政策观察期,由于二季度经济的快速下滑,预计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将比较难看,所谓中期业绩行情将很难出现。当前点位的估值属于合理水平,有一定相对估值优势。中小公司尤其是创业板面临扩容、估值、业绩下调等多重压力,其价值回归之路仍旧漫长。欧债问题以及国内新刺激措施将是决定行情演绎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6.
《金融电子化》2009,(11):2-2
10月30日,历经10年之久的创业板市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板,至当日收盘,28家第一批上市的企业中,涨幅最大的股票超过200%.涨幅低的也在80%。一些人士担心恶炒的结果会伤害创业板的长远发展,一些人士更是担心上市企业在圈得巨额资金后,便会失去“创业”的动力,而将上市成功作为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颜诺 《证券导刊》2009,(3):21-22
如果在大牛市,创业板的推出对A股肯定不会产生影响。但目前这种弱市行情下,创业板的推出会分流市场资金,由此给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获得国务院认可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包括主板、创业板和场外市场。业内流传一种说法,如果把主板市场比作“本科”,创业板市场比作“专科”,那么,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市场)就相当于“高中”。没有高中的资本市场,是不健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9.
宁夏 《证券导刊》2014,(44):61-61
新股“魔咒”再现 10月28日开始,新股申购冻结的资金陆续回流市场。当天,沪指小幅跳空高开后震荡上行,重回2300点整数关口。创业板指数亦强势反弹,重新站上1500点。  相似文献   

10.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中国培育创业板市场是十分贴切的。因为差不多也就是在10年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表了名为《创业板宣言》的文章,以这种颇为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全力打造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莫大 《投资与理财》2013,(22):30-30
大指数目前之所以会走得如此纠结。其一是市场在年末的资金层面支持不足;其二则是小指数的调整结构没有走完。我们所论的小指数,主要是创业板指数与中小板指数。  相似文献   

12.
王建军 《会计师》2023,(16):140-142
从2019年6月科创板试行注册制,到2020年8月创业板推行注册制,再到2023年2月全面实施注册制,全面注册制改革将对资本市场产生何种影响?根据创业板、科创板注册制试行情况,探讨注册制下的主板审核、发行和新增募集资金规模,认为在全面实施注册制后主板的审核周期有所缩短,短期内(24个月内)主板发行会提速,年新增募集资金规模预计在300亿元左右,对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在全面实施注册制后,主板新股发行价格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主板投资者“打新红利”和“新股不败”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主板新股将出现破发的现象。注册制的全面施行将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明确以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看门人”的履职要求和法律责任,同时在主板引入“价格笼子”,平移了科创板的拒单模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将会得到进一步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刘俊 《证券导刊》2011,(16):18-19
未来几年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持续扩容和解禁高峰期,也是创投公司的业绩回报高峰期.资本市场的持续扩容和上市公司兼并收购则是PE产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创业板市场经过10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在2009年9月25日诞生了。这是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象征,是国家为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开辟了道路。本文就创业板市场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风险”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三板扩容”是指“新三板”试点园区范围的扩大和代办系统的主办券商数量的增加。2012年8月,证监会表示将扩大新三板试点,标志着新三板扩容进程的加快。本文首先介绍了新三板市场的建立及功能,然后给出了本次新三板扩容的具体内容最后分析了扩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备战创业板     
王莉 《中国金融家》2009,(9):123-124
“真是十年磨一剑啊!”这是创业板确定推出以来业界发出的最多感慨。我国的创业板市场2000年开始在深圳筹备,几经波折,业界预计今年10月终将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随着证监会正式颁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创业板正式亮相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中国创业板大幕的拉开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创业板市场建立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初建会由于上市公司股本少,“门槛低”,市场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诱发一系列问题,应全面分析,预先采取相应的对措施预以防范。  相似文献   

18.
《深交所》2007,(12):3-4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12月1日在深圳召开。本届论坛以“创业板市场与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为主题,旨在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创业板市场建设在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核心战略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创业板市场的定位与功能,借鉴境外创业板市场建设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周民源 《中国金融》2000,(11):48-49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于 1999年11月正式推出了创业板市场。香港创业板市场原被定名为“第二板市场” ,但在文件咨询过程中 ,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第二板市场”会令人感觉它比主板市场低一等级 ,故主张称之为“风险板”或者“高科技板”。经过反复讨论 ,香港联交所将该市场正式定名为“创业板市场” (GrowthEnter priseMarket,简称GEM) ,表明其设立目的是为那些处于创业阶段、历史短、规模小但具有潜力的企业提供公众直接融资的渠道 ,这一名称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和明显的区别性。香港创业板产生的背景与经过1.香港创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家》2009,(6):44-44
酝酿十年之久的创业板大幕开启,恰在国内A股市场IPO冻结数月和国内“扩内需、保增长”的环境下推出,自是备受各路投资人关注。创业板会不会成为采些人圈钱的新平台?会不会重蹈德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创业板失败的覆辙……创业板的前景如何,毫无争议地成为当前投资界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