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中国无疑都是一个大国。只不过在19世纪世界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入了历史的谷底,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积贫积弱的大国。直到1949年,中国才在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中国无疑都是一个大国。只不过在19世纪世界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入了历史的谷底,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积贫积弱的大国。直到1949年。中国才在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摆脱屈辱、贫困、战乱、落后和四分五裂的局面,逐步走向繁荣富强。新中国自成立之日起。经过了20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赢得包括美国等西方强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普遍承认。1971年重返联合国是中国恢复大国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从投资贸易输出产品,到投资直接生产,再投资开设银行提供金融产品,变化似乎在瞬间发生。中国资本在世界经济中不断涅磐升级。全球投资市场流动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新钱。据IMF估计,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望超过中国吸纳的国外直接投资,中国将成为直接投资的净投资国。一幅中国新钱的全球商业地理图卷逐次展开。它们栖居亚洲、进入非洲、走向拉美、进驻华尔街……  相似文献   

4.
贺东伟 《特区经济》2014,(11):10-10
<正>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世界主要国家都出现了落地形式。但是无论是从发展的规模还是从业务种类来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所呈现出的行业性繁荣景象是其他国家都没有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美国,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难与中国相比。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繁荣是否能够延续?一、为什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如此迅猛——多重套利空间存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如此迅猛,既有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机制灵活的内部原因,更有外部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造成的外部原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以大国形象走上了国际舞台,争取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话语权是获得在国际关系中的优势地位和主动权,从而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相适应的,而金融国际话语权在话语权中又占据核心地位。什么是金融国际话语权,金融国际话语权在世界历史中的演变历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中国金融国际话语权的现状怎样,优势在哪,我们如何在大国崛起中从战略的高度谋求金融国际话语权。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现代乡镇》2004,(9):19-20
“我是整个翠丰集团有史以来惟一一个不是注册会计师出身的财务总监;而在中国,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的零售建材商店,我又是惟一一个金融或者财务背景出身的总裁。”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下半年,央视《大国崛起》的热播,让中国的观众放眼全球,了解近五百年来的列强兴替之道:与此同时,2006年10月末,在昆明中国广告节上的首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一部分优秀的中国广告人、创意人打出了“中国元素”的概念,提倡在广告创意中的民族手法以及民族自信心的重建。《大国崛起》让观众站在世界角度,认识了中国的位置,从别人的“过去”思考我们的现在与未来;“中国元素”让我们站在民族角度,重新认识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进行现代化应用,它既是一次广告界的集体反思,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寻找和民族自信心的一种重建。  相似文献   

8.
李勇 《中国报道》2008,(5):18-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的金融事业全面推进改革和发展,迈出巨大而坚实的步伐。在金融改革这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中.国家财政部始终从维护经济改革的大局出发,立足公共财政职能,为金融业的改革提供积极的、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可以说,在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财政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周刊》2004,(1):38-39
2004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它将带给世界一件什么样的礼物?海外机构和媒体对此与我们一样充满好奇。透过他们的视角,于中国经济,无论是对发展前景的预期,还是对潜伏问题的关注,都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影响和左右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因素的力量正在增强。  相似文献   

10.
实现大国崛起下的金融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双宁 《中国报道》2009,(11):82-83
中国金融业应认清自己的定位。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金融业目前还处在“启航”阶段,应该先作“适者”,积蓄力量,努力转变金融增长方式,再逐步由“适者”向“强者”迈进。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即使是在科技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无论是知识经济的传播还是高水平的金融和咨询服务,都具有空间的局限性,越是需要新知识的行业越倾向于集群。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因此应运而生,同步发展。中国高新区所取得的成就也验证了这个经验。根据中国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双重身份的困扰:贸易“大国”和金融“小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今天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外经济依存的经济结构这一问题的本质,同时阐明了目前还处于金融小国阶段的中国经济对改变目前这种现状的艰难性和受这种现状冲击的危害性。在比较了三种可选择的方案后,论文提出了和谐的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汇率制度改革应先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钮文新:危机给我们提供的最大机会就是改革。我们要把握时机,改革积弊。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资本是整个市场经济条件的核心,你有了资本,才可以整合资源,才可以重新规划。但是改革必须得有子弹,子弹在哪儿?张后奇:中国企业资本扩张就是充足的"子弹"资本市场和金融系统为产业资本确实储备了充足的子弹,过去五年、十年,中国资本市场、中国金融业为产业资本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无论是国企变成上市公司,还是民企,中国企业资本以几何速度在扩张,这是充足的子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了日新月异的局面,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企业的信贷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世界的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导致了影子银行的萌芽和壮大,与此同时,与之相对立的国内外传统银行体制在社会全球化市场上的影响力受到了冲击。尽管新事物的产生从某些方面上看是符合现阶段金融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在整个影子银行背景下的借贷模式快速发展并游离于现有金融管制体系,因此本文详细分析影子银行如何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找寻新的谋生之路,适应整个经济格局的变化,以此保证中国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出于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还是为了警示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高层都号召人们要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础.但是,什么叫实体经济?在当下中国,虚实经济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却似乎并没有正面的权威解读.只是按照人云亦云的"想当然",人们把金融和房地产业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接着顺理成章的,就把振兴实体经济理解为"打压"一下金融和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16.
萧达  蒋丰  秀萍  青木 《东北之窗》2010,(17):29-31
8月16日,日本政府公布第二季度GDP数字,单季度向中国让出了它坚持了40多年的世界经济第二的位次。此前的5年中,中国GDP总量接连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位次的变化显然给中国招来不少妒忌和防范,而“第二大经济体”怎么看怎么像外界忽悠中国的高帽。“世界老二”,这个位置曾埋葬了苏联等多个世界强国,无论是世界老大的打压。还是老三,老四们的妒忌,都是令人生畏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正步入“而立之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正吸引着全球的眼光;百年不遏的南方雨雪冰冻与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相继袭来……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无论是从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还是国内外民间研究机构预测的结果,都表明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增速放缓的“拐点”。  相似文献   

18.
过去30年是全球化大发展的年代,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其影响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的传导机制迅速传递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世界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冲击。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制成品出口国还是初级产品出口国,无论是贸易顺差国还是贸易逆差国,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2013年被打上了"互联网金融元年"的标签,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碰撞与融合成为中国经济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2014年,互联网金融概念变得更加炙手可热,无论是金融界的大佬翘楚,还是互联网圈的极客新贵,都蜂拥而至,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唯恐缺席。而有着“创业救父”之称的孙陶然早在9年前就已看中“互联网+金融”可能会碰撞m的机会,并一头扎了进去。如今,拉卡拉集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线下支付公司干¨最大的便民金融服务公司。“拉卡拉成功的秘诀就是永不停滞的创新和不跟风的定力。”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20.
谈到“大国财政”,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新提法.其实,中国的“大国财政”已经在实际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只不过全社会对此缺乏足够的意识和认识,亟需转变观念. 首先是理念上需要改变.过去讲财政,多从一般的意义上去理解,不区分“大国”还是“小国”,但是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大国和小国财政所发挥的作用不一样,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广人多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在综合实力上的大国,必须从观念上有意识地审视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大国财政的作用.如果连大国财政的意识都没有,就谈不上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