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同社会阶层居住分异现象愈演愈烈,已经给社会和谐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寻找能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出发点,在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对不同社会阶层居住分异的表现进行具体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土地和住房商品化,各种住房政策的实施,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等现象,对不同社会阶层居住分异的各种原因进行梳理,希望能早日解决该现象,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社会阶层流动日渐弱化且固化趋势明显化,两极分化严重,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对此,以制度改革为基本保障,以推进教育公平为根本途径,以转变落后思想为重要抓手,以完善权力机制为主要支撑,斩断恶性的遗传链,最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二是居住与就业地点的空间失配。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缺位与越位并存、开发商的市场垄断与价格合谋、居民选址的文化冲突。因此,要在尊重城市发展背景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规范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中的三个行为主体(政府、开发商、居民),尽可能努力构建合理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政府要在城市建设中正确定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开发商的市场行为;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引导不同类型的住房空间布局,建立社会不同阶层居民间的和谐居住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极化与隔离问题.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是社会不公正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城市政治经济转变与城市规划、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开发、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是转型过程中城市居住分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是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居住空间分异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住宅市场化的同时,中低收入人群与高收入人群的居住分异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突显出来。本文从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几个方面讨论了居住分异问题,并从土地规划,供给等几个角度探讨了解决的对策,以期实现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协调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区别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本质区别是,分异体现了城市居民在居住上的不平等,是支付能力极化和居民社会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共生是一种理想的居住空间状态.通过对二者的居住空间内涵和形成过程进行区分,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启示是,要解决我国已经出现的空间分异问题要从其形成机理入手,并最终引导城市居住空间向共生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演化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进行阶段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城市居住分异的特点,认为居住分异在空间上已经由大尺度的分异转向大尺度混合、中等尺度的分异,即在城市尤其大城市的内城或近郊区都呈现各类收入阶层居住社区混合现象,楼盘(小区)成为当今城市新的居住分异单元;同时,中国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演变与住房供给方式的发展、演变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全球范围内人员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的交融与互补趋向白热化。在这种大潮流下中美之间的交流也渗透到各个领域,彼此交流学习。中美各属不同文化、意识形态,因此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文章将站在中美文化表现这个角度,首先对文化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对比中美文化表象的差异,最后通过分析中美文化中的种种差异的一些具体表现来探讨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杨卓 《科技与企业》2014,(11):174-174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住房制度逐渐向商品化改革,同时伴随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空间出现分异现象,特别是居住空间分异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对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比较、分析,明确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应对策略,为防止居住空间分异极端状况的出现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中西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动因不同.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的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动因.  相似文献   

11.
对失地农民的集中安置模式虽然能够高效地推进安置工作,但其所引发的居住空间分异,却带来了城市内部新的"城乡"分裂以及城市居民与失地农民之间新的隔阂.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大混居、小聚居"的安置模式既能促进失地农民社会网络的再构与生长,又能促使各群体共同生活背景的形成,加快失地农民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13.
居住空间结构的合理程度,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整个城市效率的实现。居住空间变化的实质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整理了杭州市内具有一定规模住宅片区的信息资料,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这些住宅片区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将杭州市居住空间分成主城区老式小区、经济适用房住区、城区中高档小区、新区中高档小区和新区中低档小区等五类。分别阐述了这五类居住空间的分布范围和特点,揭示正在不断演化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并归纳总结不同阶层区划化居住的特征,思考城市摆脱居住空间分异负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参观厦门的顶级豪宅云顶至尊项目时,其880平方米的“楼王”令许多人驻足流连,其豪华设施让人们称羡不已。据介绍,其销售总价约为8000万元/套,折合单价约为9万~10万元/平方米。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住区规划应对策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针对当前我国大城市开始出现的不同收入阶层居住空间分异的趋势 ,从理论上分析了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产生的机制 ,并对这一现象引发的社会效果进行了分析 ,从城市住区规划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朱静 《城市问题》2011,(4):55-60
随着城市扩展,空间性的社会实践场域的竞争加大,城市的居住空间随之进行了重组。系统地回顾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研究,力求在争论中厘清空间分异的若干形态;在综述中透析居住空间分异的结构与文化动力;在比较中阐释结构和文化解释的异趣及其关系。以期为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日趋扩大的实证研究提供清晰的理论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曹贤姿 《价值工程》2011,30(27):265-26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大批涌现。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也体现在来自不同阶层的大学生。在社会阶层分化的条件下,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得就业观、择业标准有很大差异。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自我;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实力;鼓励大学生创业,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阶层与个体户阶层的学生是社会阶层分化新情况下增强大学生就业实力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住房状况是城市居民经济地位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拥有率从2003至2008年呈下降趋势,租房户呈缓慢上升趋势;城市居民住房面积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住房拥有率与阶层认同、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住房产权越充分,阶层认同等级越高,生活越快乐.总之,住房是城市居民重要的不动产,是城市居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未来居住模式的选择,到底是“购房”优于“租房”,还是“租房”优于“购房”;以及自有房屋虽然能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阶层认同和生活质量,但保障性住房需进一步提升人文关怀这两点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下,消费作为阶层地位的表现形式,其阶层化趋势也更为明显和复杂.有专家称,中国已悄然进入"阶层消费"时代,社会阶层对消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城镇低等收入、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城镇中等收入、城镇中等偏上收入、城镇高等收入这五个社会阶层入手,运用数据分析,进行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大都市区的社会分层与居住分异——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收入差距扩大也促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迅速的分化。同时,近几年住宅商品化在全国各地的全面推行,使得城市居民的居住消费水平和居住分布在空间上发生分离,导致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城市空间上的居住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