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
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商业风险和商业机遇的大背景下,该文论述了发展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的互动效应,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文章对我国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扩展的Hotelling模型中,研究了双寡头制造商在考虑了消费者低碳偏好情况下的低碳策略选择问题。消费者对低碳效用的偏好程度直接影响到制造商的收益,从而影响到两个制造商在竞争关系下的低碳策略选择。分别求得了在四种情形下两个制造商各自的最优价格及其收益,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两个制造商进行低碳策略选择的均衡状态。通过数值仿真,比较了两个制造商在不同选址条件下的盈利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消费者低碳意识薄弱时,两个制造商均不采用低碳策略;当消费者低碳意识较强时,两个制造商均采用低碳策略。 相似文献
5.
6.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经指出,银行业要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明确强调,“各个银行机构应积极行动,向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信贷倾斜,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京都议定书》2005年生效以来,低碳金融市场获得了飞速发展。概述国内外低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着重分析甘肃地区发展低碳金融市场现有的优势、前景及存在的主要困难、不利条件及影响因素。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甘肃低碳金融交易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当前,低碳经济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低碳金融体系的建设也必然成为关注的焦点。低碳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低碳金融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探索加快推动中国低碳金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国家下最大决心,付出最大努力,但对低碳金融的发展却需要冷静思考,不能盲目乐观、太过冲动 相似文献
11.
网络银行信用风险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nternet不断向世界经济领域渗透,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将成为各国金融领域新的经营契机和利润增长点,网络银行的兴起与发展,在促进银行服务网络的进一步开放与完善的同时,也扩大了金融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因此,对网络银行信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建立合理的信用风仔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当前金融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两期生命周期模型来考察在信贷约束下农村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作用机制。模型结论表明,在存在农村信贷约束的情况下,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否起到缩小农村居民贫富差距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农业投资回报率、农村金融贷款利率和农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对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农村金融支持的农业投资回报率越高,农村金融贷款利率越低,农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越低,则农村金融的发展越有利于缩小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传导偏差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体系占据着核心地位。尽管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但研究表明,由于金融市场尚欠发达,以商业银行为主要供给者的间接融资仍占据主导地位,主导着我国信有资金供给。自1998年以来,围绕着社会信用资金调控问题,我国在货币政策调控模式,信贷政策实施以及商业银行管理上都做了较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15.
资金紧缺、融资难一直是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发展的症结。伴随着央行近期的几次加息,银根进一步紧缩,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信用经济,中小企业要获得融资,首先必须获得信用。可以说,信用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融通的前提条件之一。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可以从信用角度找到相关答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金融抑制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路径,正规金融制度的信用渗透力不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诱导”了民间金融的兴起。本文从我国金融市场的诱导性制度变迁角度,分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三元并立的结构,并提出只有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之间的“三方机制”协调发展,才能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18.
19.
信用体系建设应该选择何种模式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作为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信用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已经在相关文献中得到了论证,但对于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实现银行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存在争议。本文试图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基本的概率模型来分析影响银行信用信息共享内生性的重要因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我们的结论是现阶段我国银行间内生出一套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较难实现,为正在建设中的公共征信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