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阳 《人力资源》2006,(4S):37-39
自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高位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0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更达9.9%。可见,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形势相当理想。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在居高不下。2003年4.0%,2004年4.3%。去年4.2%。近一时期。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相比之下.毕业生人数却连年大比例上升。据预测,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将从去年的338万增至400万左右。是2001年104万的近4倍。在如此庞大的数字反差背后。隐藏着一个很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社会背景下,失业群体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学历青年的失业现象却越发严重了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近日,美国劳工部宣布11月份有50万美国人失业,失业率上升到6.7%,创下美国34年以来单月失业率最高的纪录。失业者的行业也涉及广泛,它包括工厂、建筑、零售、金融、娱乐、服务等等。这一最新的数据显示了美国就业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急剧恶化。而美国上次大幅裁员是在1974年的12月份,那时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萧条,导致60多万人失业。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未能缓解就业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9%,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由于人口与劳动力增长较快、经济结构失衡状况不断恶化,我国的失业压力却有增无减,经济增长始终是在巨大的失业压力下实现的。2003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大约800万,失业率上升到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当前劳动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就业人口增长较快,失业率较高,就业形势严峻。近五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在4.0~4.3%。考虑到我国城镇其他类型失业(摩擦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以及未登记的失业人员和来自农村的求职人员,有关专家指出城镇失业率已达7%以上,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其他学者研究隐性失业的基础上得出:总失业率(登记失业率与隐性失业率之和)与经济增长率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奥肯关系,即由于宏观调控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我国的总失业率实际上在以较高的速度下降。由于总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这种稳定的关系,因此总失业率可以做为一个内生变量进入笔者根据泰勒模型改造的宏观调控模型。本文暗示的政策建议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会使隐性失业率迅速下降到一个临界值,之后才会使登记失业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改革是解决就业这个头痛问题的根本出路失业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一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中国的GDP、CPI经常有人质疑,相比之下,对失业率的质疑之声只是偶尔有之。但事实上它更令人困惑。例如,这几年不管经济增速怎么下行,失业率都是4.1%,恒定不变,而媒体和社会却都说"就业难"。这种南辕北辙的现象怎么解释呢?中国特色的失业率失业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很简单的现象,即过多的劳动力角逐过少的工作岗位。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革命,再到当代经济学的不同流派,都对失业现象做过研究,但至今对一些问题仍是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7.
曾湘泉 《中国就业》2007,(10):15-16
“三个转变”非常重要,而完善劳动力市场中介则是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重要条件。为什么我们要去研究劳动力市场中介?中国的就业问题,现在不是总量,或者说不是总需求的问题,因为经济在高速增长(现在是10%的增长)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的就业问题表现为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摩擦性失业,第二个是结构性失业。从长期来讲,结构性失业涉及到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等,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20多年来,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左右,虽然就业总量也在增长,但城镇就业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上升。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就业弹性系数是衡量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关系最常用的指标。按照奥肯定律,在3%的GDP增长基础上,GDP增长速度每提高2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下降1个百分点;反之。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上升1个百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就业》2007,(9):12-13
政府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推动了城乡就业的迅速增长。在整个改革开放期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直伴随着城乡就业的扩大。GDP年平均增长率,在1979—2006年期间为9.7%,在1998—2006年期间为9.2%.2003—2006年期间为10.3%;城镇就业在这三个时期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9%、3.4%和3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入世后的就业形势与失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如果放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大范围内,用世界的眼光来看,我国的失业率并不特别高。关键是要完善中国劳动力市场统计,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确定失业警戒线,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社会伙伴的积极性,有效地发展经济和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否带动了就业的相应增长这一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业、失业界定问题是研究这一问题的逻辑起点,而且由于就业、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正确把握就业、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按照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库区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根据万州区“十一五”期间GDP的增长速度和每年新增劳动力的预测,考虑到万州区目前现有失业人员5.06万人和城镇调查失业率16.14%的实际情况,初步设想采取多种形式,力争每年解决2万人的就业问题,失业率年均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到“十一五”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到8%以内。开展与主城区的劳务对接工作是解决万州区就业问题、降低城镇失业率的重要途径。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我国当前劳动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就业人口增长较快,失业率较高,就业形势严峻。近五年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在4.0~4.3%。考虑到我国城镇其他类型失业(摩擦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以及未登记的失业人员和来自农村的求职人员,有关专家指出城镇失业率已达7%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发展和分享经济增长利益的有效途径,而失业一般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痛苦,这种痛苦不仅来自收入的减少,也来自自尊的受损等因素。无论出于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以促进经济增长,还是从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更深层次的目标,就业问题都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头等问题与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市场就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构建积极失业调控机制,对于有效促进就业、平抑失业率、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烟台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下岗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呈上升趋势。为此,该市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从2002年开始建立积极的失业预警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对失业总量进行监控和调控,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就业再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全球就业形势总体欠佳,由于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各国就业市场出现了较大差异。从发达国家情况来看,美国在再工业化政策的影响下失业率持续下降,欧元区失业率则创新高,但德国就业市场一枝独秀,日本就业市场持续  相似文献   

17.
小向 《中国就业》2014,(10):13-13
正失业持续时间的界定失业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仅仅使用失业率一个概念并不能有效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因此,国际社会同时用失业持续时间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程度。失业持续时间是指两次就业之间的间隔时间,即失业时间的长度,通常按周计算。在西方一些国家的失业统计中,年失业率取决于年内失业人数及其平均失业持续时间,并与年内失业人数及平均失业持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就业问题都是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宏观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普通百姓的生活。但在研究领域,学者们对中国的就业问题认识并不一致,有的认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跨过“刘易斯转折点”,劳动力不会再出现无限供给,有的则认为,失业。特别是就业不充分问题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9.
促进就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消灭失业是不可能的。但是,把失业率限制在自然失业率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却可以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就业问题,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笔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1.把失业率和新增就业机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2.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调控失业率;3.保护就业弱势群体;4.维护就业公平;5.积极开发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20.
民营经济外源性融资困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令世人瞩目。其中,民营经济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据估计,到2003年底,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在一些竞争性领域民营经济更是占据主导地位。此外,民营经济还为社会就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第二、三产业中民营经济就业比重超过50%,在城市的就业比重超过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