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贸易是国际潮流,多边贸易谈判的停滞促使各国走向双边自由贸易的谈判中。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即将签署。文章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对农业及农民产生的影响,分析了中澳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可能产生的问题,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农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产品贸易在中日韩经贸中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如何解决农产品贸易问题是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各方关注的焦点。深入分析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现状,构建竞争力测度指标,从国家层面和产品层面分别对三国的农产品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产品贸易问题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的复杂性,探讨解决农产品贸易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中国澳大利亚贸易与经济框架》签订以来,两国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双边贸易迅速增长,贸易领域不断拓宽,中澳贸易总额从2006年的135.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03.9亿美元,增长了50.36%;2008年又创下272亿美元新高,比2007年增长33.6%。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贸易障碍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栗丽 《经济经纬》2004,(2):39-41
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生效后,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贸易障碍一是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技术壁垒;二是属于关税壁垒类的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技术壁垒在我国入世之前就已存在,只是加入WTO后,技术壁垒形势日趋严峻,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是《农业协议》生效后新形成的贸易障碍。无论是技术壁垒还是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冲击都超过了入世之前,冲击带来的影响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5.
从农产品贸易现状看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提升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近四年来贸易现状和贸易竞争力的分析得出,中国农产品整体上贸易竞争力较弱,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制成品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自1992年中韩建交15年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强劲,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中韩两国领导人倡议双方开展中韩FTA的可行性研究。然而,尽管中韩贸易发展迅速,寻求机制性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但两国各自经济发展特点、贸易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等原因仍制约着双边贸易合作步伐,有待两国采取更多实质性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入世以来,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非常迅速,但主要表现为中国进口规模的快速扩大,2010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农产品达39亿美元,占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额的85%,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但受中国进口关税和配额的约束,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的大宗优势农产品占其产量的比重仍然维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与出口国,也是重要的农产品消费大国。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与消费水平决定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後,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出口屡屡碰壁,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只有从政府、农民与企业等多方面进行调整才能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澳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经济互补性进一步增强,彼此已成为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本文对中澳两国几十年的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概况进行探究,进而分析两国自由贸易现实问题,探讨中澳自由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产品对日本出口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延恒 《经济论坛》2006,(15):57-58
一、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的障碍分析 1.日本设置苛刻的技术壁垒。自2006年5月29日,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出现大幅下降。据海关统计,6月份,对日农产品出口5.9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1亿美元,同比下降18%。“肯定列表制度”定出苛刻标准,新制度将对中国农产品造成沉重打击。贸易专家认为,日本新食品法以保护本国民众健康、保证食品安全为名义,但实质上更像是一道“绿色”的贸易壁垒。“肯定列表”的实施,为日本寻借口封锁我国农产品对其出口创造了便利条件,我国的输日农产品很可能陷入“暗箭”难防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增长迅速,但逆差扩大明显,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本文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TC指数、RCA指数对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与比较分析,探究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并提出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已进行十一轮,农业问题是双方关注的焦点.现有的研究表明中澳农产品贸易具有强互补性,但农业问题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一部分原因在于强互补性背后存在的不对称竞争压力.本文借助贸易特化指数和竞争压力指数,在中澳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竞争性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不对称竞争压力.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双边贸易和全球市场上存在趋势不同的竞争性和程度、方向不一致的不对称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亚区域贸易稳步增长,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中国与东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也保持密切关系.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市场占有率、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以及出口结构相似性指数,对2000-2010年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中国出口到东北亚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式和竞争性等特征.根据分析结论,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德银 《经济师》2004,(7):34-35
文章从战略高度指出了长期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特殊保障条款和反倾销三大障碍 ,三大障碍主要是外国新农业保护主义者在关税降低后通过大肆泛用WTO规则来保护本国农业和就业、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单一、出口无序、低价竞争和农产品质量不高等原因造成的 ,并提出了按照比较优势调整生产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发展有机食品产业 ,有机食品认证、实施财政、金融、科技支持政策和建立国际标准的农产品出口检测中心 ,把好出口农产品质量关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流向的因素中,需求因素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贸易流向变化受其影响明显.另外,一国的国际分工也起了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我国不可能是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主要利益的获得者,国际分工的状况决定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流向主要是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6.
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整体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不容乐观,农产品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我国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的制度安排不适应开放的竞争环境,以及农业支持体系上的不当和缺失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为从根本上扭转这样的状况,需要对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及其关系进行再造,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农业持续投入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及农产品出口在各国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中都有重要影响,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尤为重要。吉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优势,但从发展趋势看,出现持续下降的势头。为此,应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业的科技投入,在符合WTO原则前提下,对农业予以适度的政策扶持等,以提高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敏 《经济论坛》2007,(18):64-67
“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提供最基本生活资料的产业,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攸关国家安全。在美苏冷战期间,美国曾通过限制对苏联农产品的出口而对苏联进行打击,由此农业之重要性便可见一斑。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也备受各国政府关注。一旦国际贸易中农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本国农业必将受到巨大冲击。所以提高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是一件不可小觑之事。  相似文献   

19.
实行农业标准化 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一个国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由于农业标准的缺乏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严重损失。本文分析国外农业标准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现状 ,提出应从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标准化运行体系等方面来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一些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例外条款,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为由,以环境措施为手段设置非关税壁垒,人为地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它具有三个特点: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绿色壁垒的种类主要有绿色关税、绿色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