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敏 《金卡工程》2010,14(11):94-94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撤回公诉制度存在法律规定模糊、实际操作混乱的问题,直接侵害了被告人和被害人权利。本文通过对撤回公诉制度的司法依据和运行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撤回公诉制度的具体建议,以期规范撤回公诉制度,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司法公正,维护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周朝章 《金卡工程》2010,14(10):78-78
刑事和解是现代西方刑事法学的创举,在刑事司法体系内对被害者利益及罪犯利益实现了双重保障的一项制度,刑事和解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模式在国际上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近年来,随着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贯彻,在司法实践中时常出现刑事和解身影。  相似文献   

3.
侯菲菲 《金卡工程》2010,14(10):100-100
尽管在国外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公诉已是一种通例,而在我国,在现行的民诉法、行诉法都缺乏具体规定。因此探讨民事行政公诉的特征、开展方式以及相关的其他问题,对民事行政公诉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静 《金卡工程》2009,13(5):71-71
公诉变更制度是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裁判公正、诉讼效率以及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我国的公诉变更制度存在着法律缺位与解释不足的问题,应尽快确立我国的公诉变更制度,促进公诉变更的正当化运作。  相似文献   

5.
王琴 《金卡工程》2009,13(6):53-53
本文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完善我国法律监督的客观要求入手,分析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马辉 《上海金融》2012,(5):85-91,118
犹豫期是保监会为更好地保护人身保险投保人利益而创设的一种制度。本文通过对保监会文件的梳理得出犹豫期制度的构成要素及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对犹豫期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考量以揭示该制度的缺陷,并在借鉴德国撤回权制度的基础之上提出完善我国犹豫期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谷旭东 《金卡工程》2010,14(10):76-76
公诉变更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后至一审判决前,如发现指控的犯罪嫌疑人身份、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所控罪名及法律适用等有错漏的,决定是否予以变更的制度。刑事公诉变更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错误矫正机制,是基于发现真实的诉讼目标而为弥补控审分离原则作出的一项配套性制度安排,它使人们在一个控审职能分离的诉讼格局下,仍然能够及时矫正起诉指控中存在的错漏,最终发现实体真实。  相似文献   

8.
李雪琴 《金卡工程》2010,14(3):38-39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标志着党和国家犯罪治理对策的更加全面成熟,对推进我国刑事法治的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现阶段在我国,随着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人员成分的日趋复杂化,其表现方式也日趋激烈,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突出问题。本文以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处理群体性事件为视角,对具体实践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和反思,并根据宽严相济的要求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肖婷 《时代金融》2008,(4):161-163
不动产登记制度在物权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完备的登记制度不仅是财产交易有序化的条件,而且也是物权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预告登记制度作为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一种重要的类型,在保障不动产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立预告登记制度的必要性,预告登记制度的效力,并结合《物权法》重点分析了我国现行预告登记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
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存废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支持保留的学者从其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着眼;反对意见认为它仅仅有利于开发商,而不利于购房人,且容易引发纠纷。本文从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来源、概念着手,分析了存废双方的观点,认为商品房预售制度应予保留,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峰 《金卡工程》2010,14(9):89-89
在检察工作中,刑事公诉是联系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的枢纽,是检察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形象的集中体现。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公诉不仅是承前启后的枢纽环节,而且在审判前程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刑事公诉机制的改革实际上是检察机关根本职能和基本制度的完善,是整个检察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我们要立足于追诉犯罪,着眼于保障人权、促进司法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健全刑事公诉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赵卫华 《金卡工程》2010,14(8):26-27
近年来,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频发,由于部分当事人不积极起诉,导致国家和社会公益受到严重损失。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一定条件下,有必要主动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责任,也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影影 《金卡工程》2009,13(6):123-123
完善刑事审判监督制度是保障刑事诉讼法正确实施,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条件。审判监督制度的完善在立法上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试图从现行刑事审判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围绕强化司法监督理念,完善监督机制,优化监督立法等方面来探求完善审判监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涉税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7年《刑法》为了适应涉税犯罪的形势,设置了"危害税收征管罪"一节,具体细化了一些涉税个罪的构成条件,但此次涉税犯罪的立法过于粗糙,缺乏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结合,特别是"税款 发票"的规范模式存在着过分强调对犯罪结果的规制等缺陷。对此,本文针对涉税犯罪刑事立法的缺陷,提出对涉税个罪的完善建议,以期有针对性地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叶飞 《金卡工程》2010,14(7):18-19
日本式起诉状一本主义对于防止法官预断,促使庭审实质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并非完美的制度。本文在分析起诉状一本主义优缺点的基础上,反思我国刑事公诉方式,主张日本式起诉状一本主义并非我国刑事公诉方式改革的方向,从诉讼改革的成本效益出发,将复印件移送方式改造为案卷与答辩状并行移送的方式,则能满足刑事公诉的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徐明育 《金卡工程》2010,14(11):73-73
当前是否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体现在检察机关是否是适格的民事诉讼当事人、民事公诉与民事处分权原则是否相冲突、民事公诉是否与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相悖等方面。而实际上,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具有坚实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有着宪法和程序法的基础,符合民事诉讼的目的、符合诉权的理论和世界各国的通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事案件检察机关都能提起公诉,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定。  相似文献   

18.
邓畅  李昊 《金卡工程》2009,13(11):133-13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刑事被害人合法民事权益的保护,但由于立法规定的比较简单,该制度在司法适用时存在较大争议。现有的司法实践中,此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理念应转变、赔偿主体及范围还没有理顺、不能很好的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向凯雄 《金卡工程》2009,13(10):51-51
行政公诉是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诉讼,它不同于普通的行政诉讼,也区别于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诉的爱案范围是构建行政公诉制度的核心和焦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行政公诉中的公共利益并不是一个有固定含义和界限的概念,而是开发的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刘苗 《金卡工程》2009,13(11):73-74
诉讼时效制度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事法律制度。这项制度重在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持民事活动中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及交易安全。在我国,1986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2008年8月11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从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断、中止、效力等方面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规定,对完善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于我国未来民事立法对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