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信贷资产风险的形成与控制史忠诚,赵登山近年来,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严重地困扰着金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了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化进程。防范与控制信贷资产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刻不容缓。一、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形成的原因目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的角度梳理了金融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与传导机制.随着金融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对金融系统性风险产生原因的解释可归结为资产价格波动.现有研究成果显示,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传导可分为抵押品价值-信贷渠道、资本金-信贷渠道和流动性-信贷渠道三种途径.在对传导机制的研究中应更重视资本金的变动,以及利润流量在受资产价格变动影响后对资本金等存量产生的进一步影响.国内学者更需重视由资产价格波动引发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并拓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车嘉丽 《生产力研究》2008,(11):138-140
流动性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企业流动性风险可分为内生流动性风险和外生流动性风险。内生流动性风险受企业资产配置结构及筹资能力的影响。外生流动性风险受企业外部市场变动的不确定性及资产流动性差别的影响。对内生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完善制度设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技术;外生流动性风险管理可借鉴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技术从个别资产层面、资产组合层面、市场层面测量风险,有效地调整投资组合。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在于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提前变现,解决流动性风险。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完善具备了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资产证券化对金融机构、投资者、市场和发行人都有着内在的影响。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律与制度环境,培育相关市场要素,健全金融服务机构,建立风险承担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2018,(2):124-139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是个连续累积过程,主要经由信用和信息渠道完成,本质上是通过流动性波动的形式进行的。我国银行业系统2003年前不良资产率一直很高,2003年后的流动性波动剧烈,尤其受近期经济下行等影响,系统性风险积聚一直较高。宏观压力测试表明,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情境下,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都较高程度地累积存在且渐趋严重,而"社会性消化"机制——基于合作均衡的市场内在的风险"自我消化"机制和银行软预算约束对风险的外部"救助"机制,使我国短期内"规避"了金融危机,但其引致的道德风险、信贷扩张以及资产泡沫却在长期内使银行体系脆弱性增强,系统性风险积聚增加,须强化金融基础制度建设进行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生成和传导机制较以往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着力强化流动性监管标准的可计量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管性,并把流动性压力测试作为监管的重要工具。本文以《巴塞尔协议Ⅲ》为背景,分析国际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新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应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彭子勤 《经济纵横》1990,(12):39-41,66
<正> 十年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毋庸讳言,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不少失误。一些改革方案实际运行的结果,与设计初衷大相径庭。当前最要紧的是,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在下一步改革中,有几个问题要认真解决。一、必须理顺财政与银行的关系,划清两大资金的根本界限我国专业银行是按企业化的要求进行管理与经营的。但多年来,国家财政对专业银行捆得太紧,留利很少,也没有按照各专业银行的行差收入和经营好坏来确定上缴利税水平,这就很不利于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本来,实行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很重要的一点是根据资产、风险,风险准备同步增长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的比例管理,强化金融企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仉是由于近几年来财政一直入不敷出,连应  相似文献   

8.
陈志成  张敏  潘雨晨  刘震 《金融评论》2022,(2):88-105+126
本文从风险角度出发,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结构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同业业务扩张的成因。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风险渠道抑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动性创造,促进同业业务流动性创造。风险规避动机是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结构性变动的重要原因,上述关系在同业杠杆率较高的小型商业银行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商业银行规避个体企业违约风险,但增加了金融系统内部关联性。底层资产风险较高时可能形成风险转嫁,加剧潜在系统性风险。政策当局应致力于穿透式监管,注重底层资产风险的识别与披露,在不同类型资产业务间建立风险隔离机制,谨防同业业务风险溢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制度的非均衡性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中国市场取向的金融制度变迁,是从打破“大一统”的金融垄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始的。其路径大致可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调整和集中→专业银行商业化→建立间接金融调控体系→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其制度变迁过程与众不同,可以归纳为: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实证分析魏筱智当前,金融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银行收贷收息困难,信贷资产风险加剧。这不仅削弱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阻碍了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进程,而且严重危及到专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生存。本文仅以西安市工商银...  相似文献   

11.
利率、汇率波动的加剧,使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金融风险定价理论和资产组合技术的支持下,金融衍生工具已成为防范基础性金融风险的有效工具。但金融衍生工具在用于金融风险管理中也存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基本金融风险。不仅存在着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替代性,还存在着加大金融风险总量的可能。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寻求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正> 强化专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产权制度、信用制度、企业制度,及银行核算制度等方面,分析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一、从产权制度对专业银行信用调节的影响来看:由产权让渡信用化,到信用化产权公有化,出现负债的硬约束与资产的软约束的不对称性,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专业银行自我调控出现信用上的“剪刀差”,一方面负债制约不了资产,另一方面资产倒逼着负债增长。1.两次信用转化与资产负债的形成。众所周知,专业银行依赖性较强的负债来源:一是存款;二是货币发行(中央银行供给,下同)。其中存款是专业银行与公民、企业之间发生  相似文献   

13.
吕爱玲 《经济师》2000,(5):58-58
一、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1、中央银行调控方式不健全。在目前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管理手段中 ,分配信贷限额和控制信贷增长规模仍然是最主要的调控方式。由于这种方式是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经营业务直接进行调整 ,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所以在不断深化的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 ,越来越与金融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 ,其作用也日渐减弱 ,致使银行在比例和规模上顾此失彼 ,造成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既不对称 ,也不对应 ;负债的流动性明显地高于资产的流动性 ,疲软的资产和刚性极强的负债并行 ,构成了总体基本平衡态势下的期限与…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商业银行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关于增加流动性和风险转移的金融功能需求,促使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与发展。与此同时,资产证券化所提供的金融创新流程,致使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产生变革,并使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发展态势虽然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多元化的资产管理平台,但由于监管的缺陷,商业银行主导的资产证券化创新也造成了金融不稳定,因此,宏观审慎监管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监管变革的取向。对我国而言,必须对商业银行关于资产证券化创新及投资行为进行约束,强化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信息披露,并逐渐完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董銮芳 《发展研究》2002,(11):34-35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严格、健全,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还一定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造成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高、经营效益降低、风险和隐患存在,并影响着商业银行机制的转换和一级法人体制的实施。为此,要根据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切实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做到权力有  相似文献   

16.
赵静 《经济导刊》2011,(7):26-27
资产证券化在次贷危机中凸显的风险 资产证券化在在最初的制度设计上存在着结构性风险,比如基础资产的不合格、资产的真实出售、SPV的破产隔离等,这些风险都来自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内部。而外部监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杠杆效应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专业银行资金流动性问题王国庆目前,我国专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还不很理想,主要问题是资产负债的流动性运作乏力,表现为周转滞缓。因此,必须推行流动性比例管理,就是要在资产项目之间,负债项目之间,以及资产和负债项目相互之间,建立起客观的、合于规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李璐  王永建 《经济师》1999,(9):88-88
一、金融工作者必须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业违规交易已初现端倪,金融经济案件屡见不鲜,风险也随之加大,国内信贷资产质量令人忧心。金融工作者必须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二、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1、依据人总行制定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来建立预警监管指标体系,重点建立预测和预警银行资产流动性与安全性风险的指标体系。为突出信贷资产质量预警监管,资产流动性的预警监管指标应侧重于贷款与存款的比率,中长期贷款比例,把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作为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开始于美国,这可以算得上是全世界金融领域的一大创新,而且也因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因为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具有提高流动性的创新和转移风险的创新,所以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证券的基础资产也从最初的商业抵押贷款和住房贷款扩展到了非抵押贷款方面,笔者将针对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研究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遵政 《经济师》2001,(3):183-184
内部控制是银行强化管理的一种自律行为 ,是保证其资产的完整性 ,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和防范各种风险 ,对各职能部门及员工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的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防范各种风险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 ,银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 ,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已引起各银行机构决策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就如何强化银行的内部控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也是腐败问题的高发区。从近几年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