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5):F0002-F0002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报告中警告,鲜有迹象表明,全球能源发展趋势迫切需要的变革正在进行。而如果不及时改变方向,我们将被葬送在前进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2.
国际     
《资本市场》2005,(6):10-11
巴菲特再点金手指:94亿美元鲸吞美能源巨头;周小川:加息暂无计划,要根据通胀数字来确定;里昂证券:2007年中国经济将进入低迷期;美金融特使韦辛顿欲赴华对话人民币汇率改革;2004全球竞争力报告出炉  相似文献   

3.
中国低碳之路怎么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冀 《环境经济》2009,(8):31-35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把地球环境推到了危急时刻,各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现象在世界各地频频上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7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的气候变化报告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70-2004年间增加了70%.  相似文献   

4.
能源结构变化与中国碳减排目标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MNP)对全球CO2排放的评估报告,2006年中国CO2排放较2005年增长11.8%,达到62.3亿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1]2007年、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攀升,分别达到67.2亿吨和71.2亿吨,占同期世界总排放量的24.3%和25.3%,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这种增长的趋势将依然不会减缓。然而迫于环境和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中国降低碳排放的双重压力,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大会上,  相似文献   

5.
热点     
海上油气成重要的能源增长极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近日发布《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1》称,海上油气生产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增长极,海洋能源将成为能源增长的原动力。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投资约211亿美元,同比下降0.8%,仍处低位。相较而言,亚洲地区引领了全球海上勘探活动的复苏,海上探井半数以上集中在亚洲地区,中国海域是勘探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报告预测,2022年,随着油气价格走高,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支出将继续上涨,预计全球海洋油气勘探投资为244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其中亚太、中东、拉美将引领投资增长。中国海洋油气产量将不断提升,预计原油产量将达到5760万吨,同比上涨约5.4%,占全国原油增量的80%左右,继续保持全国石油增量的领军地位。同时,天然气产量预计突破200亿立方米,同比上涨约6.7%,占全国天然气增量的12%左右。中国海洋工程油气装备利用率优于国际市场,钻井装备利用率预计达到75%。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的挑战1.气候变化及其威胁由人类农业、工业和消费活动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气候变化的严重性仍然有争论。但是,科学家在世界范围的研究告诉我们气候变化是一个真正的威胁,虽然它的范围、规模和时机仍是难以确定的。最具权威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的报告这样描述气候变化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气候模式预测2100年世界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l-35T,海平面上升匕一95厘米;潜在的严重变化包括一些区域出现异常高温、洪水、干旱,带来火灾、害虫突然蔓延以及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包括…  相似文献   

7.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要设备之一,人们在利用电厂锅炉燃用矿物燃料获得巨大能源的同时,还产生并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燃料产物。如飞灰以及CO、CO2、SO2、SO3、NO、NO2等,这些物质都是对电厂设备及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严重危害的污染物。CO、SO2、SO3、NO2都是有毒有腐蚀性的气体,排入大气后还会引起局部地区酸雨,CO2虽然无毒,但排入大气后会加剧温室效应,将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而锅炉排烟中的飞灰,  相似文献   

8.
日本大地震以及引发的核辐射危机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灾难之殇不仅给日本带来巨大的财产和经济损失,其对全球产业链、能源供给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三大冲击还将持续发酵,未来全球将进入地震后的“余震期”。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有限,长远看,日本新的产业布局将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3):F0003-F0003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3日表示,全球石油枯竭速度已超出预期,能源危机逼近将给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世界银行《2003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3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为2.5%,高于过去两年,但仍大大低于2000年的3.9%,也大大低于长期增长潜力。报告警告说,全球复苏势头可能会很快失去力量,世界经济重新陷入衰退的风险很大。报告同时指出,经济萧条的前景将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减贫进程。报告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为东亚其他国家提供巨大的出口市场,从而带动东亚整体经济的增长。预计2003年东亚地区增长率将从2002年的6.3%略降至6.1%。南亚地区预计为5.4%,其他地区的增长率预计都低于4%,拉丁美洲地区…  相似文献   

11.
苗昆 《环境经济》2011,(11):5-5
澳大利亚议会近日通过了碳税法案。至此,这项备受争议的法案正式成为法律,并将对相关能源品种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澳大利亚的煤炭在全球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球煤炭贸易量约8亿吨,澳大利亚就有约3亿吨,占1/3,预计开征碳税将使得全球煤炭进口价格提高。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经贸     
《时代经贸》2011,(5):7-7
1、日本地震对全球影响将持续发酵 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以及其引发的核辐射危机,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极为深远,对全球产业格局、能源格局与供给、全球金融市场与流动性走向等的后续影响还将在未来一两年内持续发酵。一是产业链发生局部断裂,对全球产业冲击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3.
各国能源政策不同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实施的能源政策有明显的不同。在西方国家,再生能源已经走上经济舞台并且扮演日趋重要的角色,而与此同时核动力将被逐渐淘汰。能源专家估计,到2006年。再生能源将占世界能源产量的一半。 德国的20座核电站开始陆续关闭,到2021年将全部停止使用。而亚洲将继续建造核反应堆,日本正在建造的反应堆有3座,计划在2010年以前再建造13座。巴西的能源需要不断增加。需要建造49座新电厂,发电18000兆瓦。 全球电力行业每年的产值为1万亿美元。大约一半电厂的发电量由蒸汽轮…  相似文献   

14.
环球速览     
《经济》2014,(3):66-67
正国际能源署:全球原油需求增长,油价高企2月13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将达9260万桶,比此前预期增加12.5万桶。国际能源署表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加速,带动全球经济增长,2014年国际原油需求增长预计将加速。今年1月,全球原油日均供应量达9210万桶,环比下降29万桶,但比去年同期增加150万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  相似文献   

15.
水下伐木——潜水重新发现遗失的木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能源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木材工业产值(包括木材与纸张)约为4000亿美元。该报告显示木材的实际价格在1975年~1996年间上涨了  相似文献   

16.
热点     
<正>能源安全供应保障仍是行业首要任务近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了最新版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该报告认为,展望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突出,欧洲能源市场再平衡等仍是影响全球能源和油气市场的关键因素,油气行业发展进入动荡变革期,存在更多不确定性。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回升将拉动能源消费较快增长,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能源市场风险挑战,能源安全供应保障仍是行业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据法国电力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迈入世界核电大国的第一阵营,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目前世界核电第一大国法国。2003年,中国已开始启动“庞大”的核电计划,并首次将核电纳入国家电力规划之’中,在全球核电发展缓慢的今天.中国这一战略令全球瞩目。无疑中国核电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也带来了巨大的利好信息:中国这块巨大的核电蛋糕,将由谁来分享?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已逐渐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形成了联系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构建全球“责任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并将逐步成为世界发展的新规则。为了对低碳能源的战略思想及目标进行深入研究,而进行此项研究,旨在提供适合国情发展的低碳能源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9.
财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经贸》2004,(10):12-14
贸易自由化加剧拉美国家社会不平等现象,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美政府2004财年财政赤字再创新高,世界银行发布报告:2050年全球有可能消除贫困,中国前三季度外贸额逼近去年全年规模,中国金融运行继续按宏观调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世界银行本月8日发布报告说,全球经济今年将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负增长。这份报告调低先前认为新兴市场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出现二战以来首次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