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对浙江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四个地区民生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概括了现阶段浙江省城乡教育的现状特点,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浙江城乡教育一体化保障制度体系,并结合实际从教育经费投入、招生制度、师资建设、教育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实现浙江省教育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浙江省真正实现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洋  杜宏颖 《北方经贸》2014,(10):121-122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发展实力的源泉,因此,财政教育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培养战略的提出,国家加大了对财政教育支出的关注。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不够,财政教育中城乡教育、三级教育、地区间教育、校际间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教育支出责任不明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均衡城乡教育支出结构、优化三级教育支出结构、缩小地区间教育支出差异、平衡校际间教育支出、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延边地区为例,通过构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评价体系,搜集延边州不同年份的教育数据去计算延边州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指数,对其进行比较,找出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存在的原因,以便于找出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方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建议延边少数民族地区应当处理好市、县级政府之间的财政份额分配问题,加大市、县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比例,同时加大省级统筹义务教育经费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李菁菁 《商》2015,(2):77
近年来,在教育投资总量逐步上升的同时,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却越来越明显。而教育财政投资的地区差异是衡量教育财政公平的重要指标。而这又是由于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和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导向所致。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亟需在教育投资政策层面作出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七亿多人口在农村,农村的进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而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城乡之间在教育政策、教育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后果,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文章通过对实现城乡教育公平重要意义进行梳理,分析了城乡之间教育的各种不公平现状,提出了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均衡城乡之间的师资力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投入的城乡及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分析,认为我国基础教育投入体制导致了教育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并大于经济差距,其结果是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教育经费长期不足。  相似文献   

7.
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也是建设城乡一体化、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指出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剖析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对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校企一体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一体化现状影响着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关系着地区企业的人才供给。通过调研了解新疆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的现状,发现在新疆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过于依赖学校的主动性,且普遍存在对合作办学认识不高的问题,加上政府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使合作办学处于较低水平,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财政转移支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量民间商业资本逐步进入农村市场,对农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也必将随之调整,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服务水平等领域的转移支付,另一方面要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财政转移支付长效机制作为该项工作的重点,提升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实现提升城乡市场现代化水平、实现城乡市场一体化、互通有无、双向流通。  相似文献   

10.
易大东 《消费经济》2007,23(3):78-81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我国的学校教育仍然客观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及公私差距等现象,给教育资源的公平消费带来了诸多不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公共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扩大优势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有利于教育公平消费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世纪在城乡发展问题上的新思路。目前统筹城乡发展面临一定的制度障碍。要顺利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卫生医疗制度、土地制度和财政制度,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谈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鸿 《商业时代》2007,(18):6-7
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拉大,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制度原因,也有经济和观念因素。本文通过解析目前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现状,对如何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和谐发展进行了有  相似文献   

13.
财政教育支出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十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资金,以此促进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对近十年安徽省教育总量支出和城乡义务教育支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安徽省教育支出总量依然不足,城乡义务教育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的结论,根据此结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如下: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较低;财政分权体制不合理;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以及教育法治体系不完善。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拓宽教育经费筹资渠道、建立财权事权对等的财政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新疆昌吉市整合全市中小学教育资源,打破城乡管理多重界限,通过组建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中学学区共同体的方式,将城区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直接下沉到乡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共享。这样的探索非常宝贵,它使得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在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都能拥有更多“获得感”。昌吉的做法,人文关怀足、创新力度大、社会反响好,对于破解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局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江苏省存在的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待遇差异大、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中的财政配置不合理、滞后的公共服务机制阻碍一体化的发展等障碍.因此,应突破传统二元束缚,创建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新机制、加大农村资金倾斜力度,优化政府财政配置结构、完善公共服务与管理职能,构建现代服务型政府等,从而达到江苏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2000年我国各地区人均受教育的年数和教育基尼系数、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城乡人口比、生均学杂费正相关,和人均GDP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增加财政教育拨款,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控教育经费的个人分担比例,有利于缩小各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促进各地区教育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 ,2 0 0 0年我国各地区人均受教育的年数和教育基尼系数、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 ,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城乡人口比、生均学杂费正相关 ,和人均GDP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增加财政教育拨款 ,加快城市化进程 ,调控教育经费的个人分担比例 ,有利于缩小各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促进各地区教育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研究通过对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化的成因及特征分析,提出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保证,是最终实现“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朱晋 《商》2014,(22):295-295
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实施教育公平。但是在实现教育公平建设上仍然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法制不完善、重普轻职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快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距,早日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与地方财政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虹  蒋承 《中国市场》2011,(20):78-85
本文利用我国县级财政统计数据,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以与地方财政能力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统计性描述发现我国生均教育公共投入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和省际差异;泰尔指数分解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体不平等主要由区域内以及省内差距引起。回归方法在控制地方财政能力总量、财力结构、政府间转移支付等因素对公共教育投入的影响后,发现政府可用财力和财力结构是引起财政教育支出差异的重要因素,而目前转移支付体制还没有充分发挥减小财政教育投入差距的作用,部分转移支付甚至有减少财政教育投入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