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色的天才如果不能为公司的成长表现出色,就会变成整个公司的泄气者,留着这样"出色的混蛋"就是浪费时间。我最近一次和"出色的混蛋"(the Brilliant Jerk)接触,是在我和一个有25位医生的团队讨论他们共同价值观,帮他们成立一家真正公司的时候。在房间里,我看到了那个"出色的混蛋"。他是  相似文献   

2.
石海娥 《光彩》2015,(1):32-33
智能硬件产品在带给大家新鲜体验的同时,也暴露出弊端随着智能硬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个行业也逐渐引起了各方关注。智能硬件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本刊记者采访了智能穿戴产业、智能家居产业专家陈根。"对于普通用户,智能硬件的实用价值不大"《光彩》:智能硬件产业目前的状况如何?陈根:从整个智能硬件市场来看,现在很多看似智能的产品,其概念远大于实际的使用价值。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60年代初,一位名叫埃克·巴赫曼的电气工程师在德国的社塞尔多夫市创办了一家电梯制造公司。几年之后,公司遭遇了发展瓶颈:员工没有凝聚力,大量的产品积压在仓库里,甚至还被一家商业杂志评为"最无竞争力的公司"。巴赫曼决定要对公司实施大整顿,可是他发现公司的产品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一切生产都符合标准。他又盯上了售后服务。一家商场打来电话说电梯坏了,巴赫曼跟着服务队来到商场。专业的售后服务员一听情况,立即确定了问题所在:"是他们安装部的错,不是我们的错,不过我们会帮你修好的!"等他们拆开电梯检查后,发现是一根电线不合规格造成了短路。  相似文献   

4.
上市前两年,找个好的CF0,让他进入你的核心团队,同时在法律和财务层面规范你的公司。找最牛的专家团队,我们用的是当年负责日度、阿里巴巴上市的团队,他们是互联网行业最牛的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时代,商业概念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化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当大家还在为淘宝"双11"创造的销售奇迹咋舌时,那些高瞻远瞩的经营者们已经急吼吼地闯进了智能硬件这个全新的科技领域。和过去十余年风头无两的互联网公司相比,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公司显得更"重"一些,他们一边是新兴的软件技术,另一边则是传统的制造业,这种特性对进入这个领域的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互  相似文献   

6.
张颖 《创业家》2012,(9):16-16
创业团队最稳定的搭配是灵魂人物占大股,其他人作为股东参与进来。同事们分享投资中学到的教训,大家都认为一个创业公司必须只有一个灵魂人物,一个占大股份的创始人,这点非常重要。第二点就是他必须能找到一个互补且在关键时间能服从和相信创始人决策的团队。一个以单一创始人为主,大决策专制的创业公司要远远稳健过一个多位股份相同创业伙伴且决策过于民主的公司。(来自新浪微博)  相似文献   

7.
叶静 《创业家》2012,(3):59-62,58
习惯了前呼后拥,出入豪庭的大公司高管们有多少愿意放下身段,转身做一个连机票都要自己订的天使投资人?或许心结打开,他们才能做真正的"天使"。眨眼一年就过去了。新鲜感越来越少,疲惫感与日俱增。一年之中,周哲看了40多个项目,到了后来,他甚至开始厌倦,反思是不是项目太多了,有时他连花15分钟来筛一个案子也不愿意。"看了十个不一定投一个,还不如把时间用来把现有项目做好。"  相似文献   

8.
公司的发展已越来越不是取决于我如何做了,而是取决于我如何驱动他人去做。整体上这就包括三个层面:战略、人和资源分配。本文由创业公司Meebo创始人兼CEO西斯·斯腾伯格(Seth Sternberg)撰写,他阐述了自己如何领导一个200人创业公司的心得。他在斯坦福念了一年MBA之后就退学了,与两名校友共同创办了Meebo,这是一个用Ajax编写的网上即时通讯软件。  相似文献   

9.
陈博文 《创业家》2012,(7):18-19
创业道路艰辛,每一位创业者都是自己公司里的"第一产品经理",他们历经磨炼,在成功打造产品后才退居二线。大家都深知这些"创业者"成长为"创业家"不易,但是你们知道创业之初的他们,是如何从产品新人成长为产品经理的吗?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团膳合伙人     
商勤硕 《中国市场》2009,(29):72-72
<正>联合多个小公司与全球500强公司争抢高端客户,职业经理人张学军和翁豪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创业。42岁的张之前供职于全球最大的团膳公司之一"怡乐食"。让他忍不住出来创业的是自己从事的团膳行业近乎疯狂的市场增长。2001年至2005年,他所在的怡乐食在中国的销售额由3000万涨到5亿元。SARS事件后,国内针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法规相继出台,这给企业自营职工食堂带来更高的成本,后勤外包理念开始普及。同一时期,本土第三方团膳供应商也迅速成长,他们不  相似文献   

11.
汪静 《光彩》2011,(11):31-31
乔布斯让人敬仰的,不只是他超前的商业思维,他的管理方式,也同样值得人们思考。是什么让无数精英愿意跟在他身边做事?是什么让苹果公司打败众多对手,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管理十律之一:产品至上乔布斯曾经说过,当产品人不再是推动公司前进的人,而是由营销人推动公司前进,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很多公司有非常杰出的工程师和聪明的员工,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些公司更需要将所有一切集合在一起的"地心引力",即产品。否则,你得到的可能就是漂浮在宇宙中的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技术片段。这些技术片段无法组合在一起产生伟大的作品。管理十律之二:人才第一  相似文献   

12.
Nest为什么值32亿美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甲 《商界》2014,(7):56-57
硬件产品:具备学习能力的智能恒温控制器、烟雾报警器,智慧家居生态的先锋。趋势:恒温控制器、烟雾报警器本是静态的产品,但一旦跟别的设备或人产生互动,就会演变成全新的东西。我们还将看到更多新的联网的家居设备,它们将打开充满想象的未来。一家只有两款产品的创业公司竟价值32亿美元!2014年1月14日,谷歌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美国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这是谷歌历史上的第二大收购,仅次于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的大手笔。与摩托罗拉的江湖地位相比,Nest不过是一家成立仅4年的创业公司,迄今为止也只有智能恒温器Nest,以及烟雾报警器Protect两款产品。在2013年最新一轮融资中,Nest Labs估值为8亿美元,相比之下,谷歌给出的价码溢价近300%。Nest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让谷歌也为之疯狂?  相似文献   

13.
哪种硬件将成为未来智能家居的核心?小米路由器负责人唐沐展示了他们的野心:是路由器。在小米路由器包装盒里,除了标志性的木盒子和DIY零件,还增加了一个三角形的智能硬件:Broadlink智能遥控器。这款智能硬件是杭州一家物联网创业团队的产品,本身可以通过网络与手机相连,用户可以使用手机远程遥控家电。目前,Broadlink已经与小米达成合作,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小米路由控制Broadlink,这相当于让小米路由有了控制家电的端口,不再只是一个“路由”。  相似文献   

14.
从管市场到管公司,从花钱到赚钱,从只研究市场的术业专攻到负责公司的柴米油盐,他们必须经历一次破茧成蝶的无痛蜕变,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5.
周群  杨浩 《现代商业》2021,(1):83-85
本文对创业公司的发展进行分析,阐述组织架构建立与团队发展的重要性,核心目的是结合新环境的变化特点以及创业公司的发展状况,明确创业公司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提高行业竞争力,为创业公司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交纳5200元的加盟费,按要求生产出“包回收’韵大蒜素后,却发现负责收购产品的公司早已是人去楼空。近日,武汉市市长李宪生陆续接到来自新疆、河南、陕西等地的群众来信,称在当地媒体上看到武汉诺贝克蒜业制剂技术公司(以下简称“诺贝克”)发布的广告:“生产大蒜素,项目投资孝见效快,且产品由公司包销”。于是,他们纷纷赶到武汉,交纳了5200余元的加盟费后,与该公司签订了协议。谁知,当他们回家开工厂,制出大蒜素与公司联系收购时,该公司却已没了踪影。  相似文献   

17.
组建创业团队时的最大错误是:不去思考公司所需的技能,而光想着该找身边的谁来合伙。没有勇气打这一仗的人,那就随他去……吾众虽寡,而乐,亲如兄弟(T h a t h e w h i c h h a t h n o stomach to this fight,let him depart…We few,we happy few,we band of brothers.)—威廉·莎士比亚《亨利五世》。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中国创业者,接受失败和冒险文化很重要。21CBR:现在,硅谷创业的最新趋势有哪些?什么样的领域和行业是被关注度最高的?斯德布拉耶夫:第一个就是智能家居,或者说物联网。典型的例子如谷歌去年收购智能恒温器公司Nest。我们看硅谷的历史,60年代的创业潮主要是硬件为主,80年代直到2000年,主要是软件类的创业项目发展越来越好。而到现在,硅谷的创业潮又转回  相似文献   

19.
查立 《光彩》2011,(5):28-29
创业者是炼出来的,说得再多、想得再好都不一定管用,把他们扔进火炉里去,看看有几个烈火金刚能够自己爬出来创业公司开张,喜气洋洋。第一次装修办公室、第一次给自己的公司起名、第一次招聘员工、第一次亮出自己的名片头衔都是"C",CEO、CTO、COO……开业  相似文献   

20.
郑建祥 《创业家》2004,(3):47-49
生产玩具.却不在玩具店销售。两位微软的雇员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尝试——用软件开发的方式设计.生产棋牌游戏产品。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条非常规的创业之路.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别出心裁,创建了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