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观点是建立在未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具备什么样能力的培养基础上,因此要求学生工作能力尽可能地达到社会的要求。论文是在对能力本位观理论的分析基础之上,对如何将能力本位观应用到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中,如何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做一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鲜明的理论主题;历史唯物主义人本观是科学发展观最直接的哲学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独特的理论框架使得科学发展观构成了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自然观建立在感性劳动的基础之上,感性劳动的发展体现了人自身的进化过程。这种思想注重人本质的实现,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但是,在当下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违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的行为,进而导致了社会机体的生态危机。马克思自然观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论在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指导人类运用正确的理论处理当下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不和谐因素,马克思自然观进而成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M理论的诞生标志着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理论最初是建立在无公司税的假设之上的;后来,又在考虑了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在MM理论的基础之上,又建立了权衡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等现代的资本结构理论,它们都是对MM理论的发展。这一古老而又成熟的理论不仅对西方国家融资决策有价值,而且对我国优化资本结构、发展资本市场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合作法哲学的理论内核是:法律既不应该以权利为本位,也不应该以义务为本位,而是应该以合作为本位。古希腊正义理论是合作法哲学的源头,"各得其所"要求的是建立在合理的分工基础上的有序合作。近代以来,合作法哲学第一支支流是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其观点为法律的核心价值目标是捍卫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第二支支流是以狄骥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为代表的社会法学派,其观点为法律的核心价值目标是捍卫社会合作关系。合作法哲学的启示是: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合作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用新的合作秩序取代旧的合作秩序的发展过程,只有在合作之中我们才能发现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每一种理论的创新都有它的理论基础,都是从一定的理论前提出发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理论前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划时代的丰富与发展:它的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了唯物主义观,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真谛。“科学发展”以一脉相承的创新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内在本质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产业融合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 ,它将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深刻变化。产业融合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进一步发展之中 ,将丰富和冲击传统的产业经济理论。对产业融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 ,并对这一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J.G.Willamson关于区域发展差距走势的倒U字型观点是正确的,但由于其理论与方法的不完善,引起了争论。发展这个观点,必须引入双S曲线的理论与方法。后者能清晰地、全面地反映和回答两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机制和发展趋势,正确指导地区间协调发展,把倒U字型观点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群众史观的价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有机结合;坚持社会整体论和社会有机体思想,主张社会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并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体现了唯物史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在现代科学传统下,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不是人和事物的简单集合体,而是人和事物在内在相互作用中不断生成变化着的系统。真正的科学发展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传统基础上的,对科学发展哲学内涵的正确解读是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在现代科学传统下,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都不是人和事物的简单集合体,而是人和事物在内在相互作用中不断生成变化着的系统。真正的科学发展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传统基础上的,对科学发展哲学内涵的正确解读是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唯物史观的高度,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和历史地位;从科学发展观所包涵的哲学思想的深度,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和科学内涵;从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着眼,指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解决经济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的:“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文化理论的创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升华。把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意识(先进文化)放在第二位,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既充分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还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三个代表”牢牢建固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信仰教育是当前思想理论教育的迫切任务;正确坚定的信仰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抓好学风建设,引导他们在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实际问题,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平衡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目标,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平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原则.平衡与不平衡是辨证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综合平衡论的集中体现和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讲综合平衡,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平衡"."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近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明进步的新成果。因此,它与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相比,既有相通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仅就“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提法或原则而言,二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但就“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对“以人为本”在发展问题上的理解和实现来看,二又具有许多明显的不同。把握这些联系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