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节前,南郑县南华村支书王初明可忙乎了——许多村民都说"县里的亲戚"来了,要他去陪客. 这些村民口中的"亲戚",都是县国土局的干部.在"连心攀亲、结对帮扶"活动中,县国土局包联南华村. 去年以来,南郑县在各级干部中广泛开展以"连心攀亲、结对帮扶、三问于民、服务群众"为主题的各类为民便民惠民利民活动,10756名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全县125930户居民家门,听民声、解民忧,集民智、解民怨,帮民富、解民困,结亲戚、交朋友,以深化"三问三解"的实际行动,持续掀起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热潮.  相似文献   

2.
"一定要等小余来,她来了我们才杀猪吃刨汤."时近年关,紫阳县洄水镇燕山村村民杨弟祥不住地念叨. 2012年上半年,老杨家的两头猪因喂食不当死了.对他这样的贫困户而言,两头猪就是全家一年的希望.可他们已经拿不出钱再买猪仔.一家人伤心地直抹眼泪. 包联干部余李莉知道后,迅速向镇领导汇报,发动干部捐款买了两头猪仔及时送给他,为杨家解了难.  相似文献   

3.
盛夏的石泉大地,树木葱茏,万物争荣.不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农家院落,处处可见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谋发展的场面.这缘自石泉县委、县政府为群众精心烹制的“四个一”“亲民套餐”. 一张连心卡片: 群众困难“求助有路” “以前,我们有事到处找干部,费时又费力.现在,坐在家里打个电话动动嘴,干部就上门帮我们解决,真是太方便了!”池河镇明星村村民高兴地说. “村民群众动嘴,党员干部跑腿”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石泉县虽然建立了“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和便民服务代办等制度,但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中,仍然有群众反映“找干部难、反映问题难”.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预防和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山东省招远在全市推行了“村民说事”制。农村专门设立了说事室,老百姓遇到村务管理、生产生活、干群关系、家庭纠纷等难事、愁事、烦心事、不平事,都可以到说事室来“出气发泄”,由村干部、调委会主任和镇包村干部负责接待,并做好解答和调处工作,为村民“消气减压”。这一创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不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县委书记给农民工团购火车票,组织部长替困难户申请廉租房,镇党委书记帮复退军人办鸡场,包组联户干部当起留守儿童的"干妈"……在紫阳,大伙心里有一本干部帮扶群众的"账",干部群众熟到"进村狗不叫,进屋知油盐"程度. 从2006年开始,紫阳县推行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即一张问卷调查、一个窗口公示、一部热线电话、一个服务中心和一名干部包联.这"五个一",为紫阳全面铺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随着这项工作法的深入推进,服务群众逐渐成为紫阳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底,紫阳县蒿坪镇北坪村老人李烈健接到一通电话,对方称是县政府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询问他生产生活是否存在困难.“山里降温,自来水管道冻裂,我正好借机会反映问题,试试是否真管用.”放下电话,李老对这个突然打来的调查电话持怀疑态度. 仅一天后,镇上包村干部王宗伟及时赶到村里,这次他带着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开口能说出吃水困难户的具体人数,直奔主题抢修管道.“中心在同一天给100户村民都打了电话,把村情摸透后通知干部来解决困难.”李烈健对这样的办事效率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7.
日前,下乡工作时与一些农民朋友交谈,说到城里干部下乡认“穷亲”时,他们直言不讳,对城里“亲戚”有四盼:一盼认亲要真认,能与“穷亲”常来往。农民对能有城里干部做“亲戚”很高兴。他们期望“亲戚”能常来往,经常保持联系,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才能沟通情感。千万不能认为到农村认个“亲戚”,送点钱物就算完成任务,一走了之。二盼知书达理,能为“穷亲”释疑难。农民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弄不懂、道不明。他们期望城里“亲戚”能了解党和政府有关农村的政策、法令法规,给“穷亲”多做思想疏导工作,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昂首挺…  相似文献   

8.
《乡镇经济》2002,(3):41-42
干部进村,村民“拉警报”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报道,在过去多年的无政府状态期间,杨八郎村一、二组村民几乎不和任何干部接触,村里的税费收缴工作也无法开展。为什么这么多年杨八郎村不交粮不交款?杨八郎村村民一组组长杨仁峰说:这地方也没人来,(干部)来了一起哄就撵跑了。1994年前后,村民对干部的不信任转化到了具体行动上。在杨八郎村一组和二组的结合部位有一棵小榆树,1994年村民在这里挂上了一口钟,所谓的钟也就是一段铁轨的护板。杨八郎村村民杨运田说:(挂上这个钟)就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和特殊情况,在召集…  相似文献   

9.
一方面是群众对干部怨气重重,一方面是干部牢骚满腹。这是当前农村干群关系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如何摆脱目前农村干群关系的这个“怪圈”?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16日,镇上安排我们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到村.上去现场督促卫生大扫除.我和几名包村干部立即坐上公交车,赶到包联的南刘村. 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在南刘村,我们看到路边有一堆大约2平方米的大豆棵子,经过昨夜的雨淋,已经湿透.这是群众晾晒在路边的柴禾,用来烧火做饭用. 很显然,必须清除.  相似文献   

11.
在外地长年务工的岚皋县官元镇龙板营村村民陈兴平如今脸上舒坦多了,一直操心他家的《宅基地使用证》由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干部代办并送到了家里.官元镇在岚皋最西边,距离县城63公里.过去村民去县城办个事,往返得两天,车费、住宿、吃喝最少要花二三百元.有时遇上“软钉子”,还得多跑几回. 如今,在岚皋县,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与群众“多见面、常联系”,一个招呼、一个电话,使群众想办的小事不出镇村,大事不出县域,真正成为群众的服务员和引导员.晟近,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毛万春到岚皋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这一做法.  相似文献   

12.
因矿产丰富而被称为"矿产之乡"的紫阳县瓦庙镇,为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在镇政府门前办起"政务大厅",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办事,也改善了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31年,也是天津市津南区芦庄子发展的31年。经过干部村民的艰苦奋斗,芦庄子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8年村集体收入500多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10500元,干部干事创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容村貌整洁,群众安居乐业。31年的奋斗历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班子是关键,党员和村民代表是保证,民心是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富县,但凡村上要决定事项,或群众碰到难解问题,都可以随时召集村班子成员、联村干部、联村法官以及村民代表围坐一起“畅所欲言”,这让曾一度被猜忌质疑的干群关系回归互信. 与此相应的,是鲁家庄村巷道硬化、小山子村低保申报、药埠头村村民回迁、安子头村环境保洁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一一化解,初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纠纷不升级、问题不上交.  相似文献   

15.
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党群、干群关系怎样,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是饱满还是低垂,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这个地方有没有一个团结、实干、权威的领导班子。可以这样说,班子建设是“牛鼻子”,是“总开关”。因此把班子带好、建设好是书记的第一责任。根据我自己担任县委书记工作的实践和学习心得,我认为,要带好一个班子,必须做到“五靠”。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的31年,也是天津市津南区芦庄子发展的31年。经过干部村民的艰苦奋斗,芦庄子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8年村集体收入500多万元,村民年均纯收入10500元,干部干事创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容村貌整洁,群众安居乐业。31年的奋斗历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班子是关键,党员和村民代表是保证,民心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2013年初至今,略阳县几个村接连发生了有影响力的事件:城关镇七里店村“两委会”干部铁了心拍卖村里唯一的一辆公车,把钱一分不剩用来修筑便民桥;何家岩镇煎茶岭村支书黎树森自掏腰包20万元,为80户村民修建入户路;徐家坪镇徐家坪村干部自凑油费食宿费,东奔西跑筹资金,为养猪户兴建高标准沼气池…… “村官”们突然间竞相发力,煎茶岭村村民王世才心里有底:“去年起,镇上包村领导每月进村走访,根据村民反映情况给村干部表现打分,分数月月公示,年底村民参与总分评议,谁表现不好、得分低就拿不到效绩工资,村干部想偷懒不干活是行不通了.” 王世才口中的打分,是2013年以来,略阳县在基层组织管理上的一项创新实践——村干部积分管理制,它通过对村干部进行有效考核,专治村干部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倒逼“村官”干实事.近期,省委书记赵正永在略阳县调研时,对这一制度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农村干群关系的“怪圈” 群众的怨气冲破天,干部的牢骚载满船。当前,农村干群关系长时期困惑于掣肘的“怪圈”之中。驶出怪圈的“法术”你在何方?  相似文献   

19.
“现在去村委会办事和去乡镇办事一样了,干部天天都在,有问题随时能解决。”花瓶子乡石门村王宽心老人见人就说村上好。丹风县推行乡镇干部“驻村坐班制”,给村民带来便捷、顺畅、高效服务,受到村民称赞。  相似文献   

20.
据媒体报道,户县为了密切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从去年10月份起,在全县农村推行了“为民服务代理制”。他们从各乡镇选拔1050名干部作为兼职代理员,采取包村敏组包到户的办法;义务为村民办理办户口、申请宅基、报销医疗费、救济和申请计划生育指标等事项。群众有事只要给代理员说一声或打个电话,不用自己跑路,就把事办好了。截止目前,已为群众解决了户籍、宅基、救济、合作医疗等问题7471件(次),代理解决需要县级部门审批的事项一千多件。广大群众高兴地说:“这真是把服务送上门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